停火形同虚设?黎巴嫩人的无妄之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4:06 1

摘要:本以为打了数月的战争终于要落幕,可现实给了黎巴嫩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2024年11月27日,以色列和黎巴嫩签了停火协议。

本以为打了数月的战争终于要落幕,可现实给了黎巴嫩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停火后的日子里,袭击没断过,死亡人数还在涨,回家成了无数人的奢望。

老实讲,这停火协议更像个摆出来给外界看的噱头。

截至10月中旬,停火后已有两百七八十名黎巴嫩人丧生,其中一百多名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这些数字不是凭空编的,是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和黎巴嫩媒体实打实统计出来的。

就在上周,以色列的空袭还在继续。

贝卡地区和赫梅尔地区遭袭,一名老年妇女和其他三人当场丧命。

没过两天,南部两个社区的汽车和摩托车又被盯上,两人不幸遇难。

以色列方面张口就说打的是“恐怖主义目标”,可死去的大多是普通老百姓。

工程师塔雷克・马兹拉尼的遭遇挺有代表性。

他想让边境村民安全回家,牵头搞了个无党派倡议,结果被以色列军方当成了眼中钉。

去年10月12日,无人机在纳巴提耶地区的村庄上空盘旋,循环播放威胁他的录音,逼着当地人把他赶走。

如此看来,以色列就是想通过恐吓,让所有敢提返乡的人都闭嘴。

边境的数十个村庄至今还被以色列封锁着。

他们占了南部五个山头,用混凝土块筑起路障,架上监控,派士兵把守。

村民们就算想回去看看,也会被无人机死死盯着,那嗡嗡声在头顶绕着,让人坐立难安。

边境平民的窘境让人揪心,渔民群体怕是最有体会。

提罗斯和纳库拉港口的渔民,每天出海都像在赌命。

本来想靠捕鱼维持生计,可现在每次出海,无人机都会追着他们跑。

有时投小炸弹,有时炸出巨响,吓得渔民们赶紧往港口逃。

更过分的是,以色列军舰还会直接越界,士兵们朝着渔船开枪。

渔网被打烂是常事,运气不好还会受伤。


有个渔民说,现在早上起来刷手机,WhatsApp里全是袭击的消息,跟日常喝咖啡一样普遍。

提罗斯和纳库拉加起来有190艘渔船,如今好多都停在港口不敢动。

不出海就没收入,全家得饿肚子,出海了,能不能安全回来都是未知数。

更让人愤怒的是,以色列军队还在黎巴嫩水域绑架渔民。

今年2月,穆罕默德・朱海尔在渔船上被蒙面士兵掳走。

4个月后,阿里・弗奈什出海捕鱼时,也被越界的以色列军舰带走。

至今,弗奈什还被当成hostage,他的家人连他是否安好都不知道。

说实话,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UNIFIL)本该管管这事。

可他们的海事任务只负责监视武器走私,压根没权力干预袭击。

黎巴嫩军队自身能力有限,也护不住这些渔民。

没人撑腰,以色列才敢这么肆无忌惮。

战争留下的创伤远不止人员伤亡。

人权观察的研究员拉姆齐・凯斯年初去了边境村庄,看到的全是断壁残垣。

好多房屋被定向爆破夷为平地,水电管道全毁,电线杆倒了一片。

就算有房子没塌,也没法住,没水没电怎么生活?

学校的遭遇更让人痛心。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自2023年10月以来,南黎巴嫩有一百多所学校被摧毁或严重损坏。

凯斯团队还发现,有些学校被以色列军队当成了军事基地,墙上留着希伯来语涂鸦,物资也被掠夺一空。

把学校当作战地,这可是明晃晃的战争罪。

家园毁了,重建却看不到头。

世界银行估算,重建费用得超过100亿欧元。

他们承诺给2.15亿欧元贷款,可这钱还没拿到黎巴嫩议会的批准。

更让人无奈的是,不少国家给援助提了一堆条件,比如要解除真主党武装,还要搞经济和社会改革。

这些条件看似合理,可对于流离失所、连饭都吃不饱的黎巴嫩人来说,太不切实际了。

重建工作迟迟没法启动,6万多名流离失所的人只能继续漂泊,靠着海外亲友的接济勉强度日。

毫无疑问,以黎停火协议早已名存实亡。

以色列的持续袭扰、国际社会的不作为,让黎巴嫩人的苦难不断延续。

平民想回家,渔民想安心捕鱼,孩子们想重返校园,这些简单的愿望如今都成了奢望。

国际社会不能再装聋作哑了。

既然签了停火协议,就该有人监督执行,让以色列停止袭击,解除村庄封锁,释放被绑架的平民。

重建援助也该少些附加条件,先帮黎巴嫩人恢复基本的生活设施。

毕竟,和平不是靠一纸协议撑场面,而是要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安稳日子。

来源:游史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