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河南力量 上甘岭战役的真相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16:03 2

摘要:你知道河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过多大贡献,又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吗?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河南,到底派出了多少人?抗美援朝期间,河南,共捐出170架战斗机、输送了近30万兵力、牺牲人数,超过2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群河南人,用血肉之躯

你知道河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过多大贡献,又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吗?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河南,到底派出了多少人?抗美援朝期间,河南,共捐出170架战斗机、输送了近30万兵力、牺牲人数,超过2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群河南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长城。38军”首批入朝“的部队里,每三个兵中,就有一人,是信阳口音;38军的113师:郑州籍士兵的占比,为47%,强渡“清川江”时的“敢死队”,清一色都是洛阳口音;“尖刀连”,67%,都是许昌口音;洛阳轴承厂,1951年档案显示,全厂300名青工,一天之内,全体报名参军;“信阳罗山县”民政局统计,全县参军1432人,活着的到1953年时,仅剩9人。还有周口淮阳,一个县,就有2.7万名青年报名参军,最终入选的7730人中,90%都是农民,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而这7730人,都没能活着回来家乡,还有743人,连遗体都找不到;第三,英雄秦基伟的15军,前身,正是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骨干几乎全是河南兵!战前补充的3000名新兵,八成,都是郑州郊县的农民。抗美援朝中,河南到底牺牲多少人?38军在“汉江战役”中,伤亡80%,50军“2万将士”血染沙场;上甘岭战役中,15军每天伤亡500人,而这些部队里,河南兵,占了三成!1953年停战那天,信阳一位母亲,收到了一份‘烈士证明’,她抱着通知书,跑到村口喊:‘儿啊,你赢了!’……这样的母亲,在河南,有1万8千326位,这是河南人用血肉写下的抗美援朝史,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座丰碑。

1950年11月,长津湖战役中,由信阳新县300多名猎户,组成的”穿插连“,在雪地里匍匐了三天三夜,全连人的脚趾头都冻掉了,但仍然出色的完成了包抄任务!周口太康县一个加强营,为保护电台,全员冻死在阵地上。军需处长在日记里写:‘最后的口粮,是半袋郑州炒面,传了三圈,没一个人舍得吃。最让我心痛的,是洛阳女兵:文工团的王秀兰,为了给伤员取暖,她把自己的棉衣,撕成了布条。遗体被发现时,19岁的姑娘,蜷缩成了冰坨,怀里,还抱着断了弦xián的,河南坠zhuì子!许昌长葛,19岁新兵“王铁柱”,离家奔赴朝鲜时,拿走了妹妹的嫁妆钱,他在战壕里写下:‘等打完仗,哥给你买十匹花布’,三天后,他被凝固的“汽油弹”烧成了焦炭。郑州人“曹玉海”,38军,114师,342团的团长,他新婚第三天,就随军离开了家乡,1951年,汉江南岸,他带着全团河南兵,死守高地,肠子流出来,就塞回去继续打。美军战报记载:‘中国军队里有一群,不要命的疯子!

1951年,汉江前线,38军“河南独立团”的1000多人,死守阵地。这群新兵蛋子,连棉衣都没配齐,最后,全员牺牲,但无一人后退。战斗前夜,团长“王凯”问一个南阳小伙:你怕不怕,他说:“俺村32户,28户都参了军,俺就算要死,也得死得比俺爹更光荣。”战后打扫战场,战壕里找到的遗体,手指还扣在扳机上,但人,已经被冻成了冰雕。他们中,甚至没人留下一张照片,至今墓碑上只刻着:‘河南籍战士’。1952年,上甘岭战役,15军,45师,134团,8连,清一色,都是郑州兵。他们把豫西一代,打窑洞的智慧,用在了战场上,发明了‘马蹄形 坑道’,打到最后,这个连,只剩下6人活着回来,战后,荣立了特等功。但没人知道,幸存的郑州老兵,张计发,晚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他连自己的子女都忘记了,却总念叨着,坑道的暗号:‘地瓜地瓜,我是土豆……’”1952年,商丘16岁的张诗义,瞒着家人,偷偷参军,临行前,连父母的面都不敢见。在朝鲜,他亲眼目睹战友们,被炮弹炸碎,他说:‘跨过鸭绿江时,就没想过,能活着回来!’”

周口淮阳的“牛德宣”,18岁参军,是24军的机枪手。一场战斗中,他对着敌军,连打了150发子弹,排长拍着他的肩膀喊:“小牛,中啊!这一仗,灭了五六十个!”但没人知道,他右胸的弹疤,已经溃烂了三个月,疼到咬烂棉被,也不吭声!更没人知道,他回国后,拒绝安排工作,隐姓埋名种了一辈子地。直到2016年,政府才找到了他,老人颤抖着,摸出了珍藏的纪念章说:“比起战友,我够享福了。”在河南,像这样的老兵,还有几千名,他们从来都不说自己有多伟大,甚至,身边的家人都不知道,但他们身上的伤疤,就是最硬的军功章!

说到河南籍的将领,不得不提“中原战神”皮定均!他带着7000多名子弟兵,负责掩护主力突围,创下了“行军2000里,击退敌军20次围剿”的奇迹,最后,没有一人牺牲!直到今天,登封烈士陵园中,还葬着他的遗骨!‘铁血政委’:朱良才,河南洛阳人,在第五次战役中,带着200名伤员,死守阵地。最后时刻,他把党费,交给通信员说:‘告诉组织,我们没给河南人丢脸!’商丘人王近山,《亮剑》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在朝鲜战场上,他发明了‘冷枪 冷炮运动’,让美军听见河南话,就浑身发抖。遗憾的是,1955年,他因为婚变,被降职处理,晚年隐居在郑州某干休所,照顾他的护士说,他晚年时,每天都盯着朝鲜地图发呆。

前线在流血,后方,也在拼命!1951年,河南发起了‘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豫剧大师常香玉,带着剧社,全国巡演,硬是靠一场场戏,捐出了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更震撼的是,河南全省百姓,节衣缩食,工人多干一天活、农民多卖一斗粮,最终,捐出了2675亿“旧币”,相当于170架战斗机!这是什么概念?当时一架战斗机,价值15亿,河南人捐出的钱,能买下整个空军编队!

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总有些人说,河南‘穷’河南人‘土’,却忘了这片土地,曾经撑起了半个中国的脊梁!没有河南农民交的‘爱国粮’,志愿军连炒面都吃不上;没有河南工人造的军械,前线连子弹都短缺。金城战役中,河南籍24军,突破敌军25公里的防线,缴获的坦克,漫山遍野,这一仗,直接逼美国,签了停战协议!

去年,第十一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周口太康县的老兵“张诗义”,对着屏幕老泪纵横:‘真正的英雄,永远留在朝鲜了……’现在,河南还有2238名,抗美援朝老兵健在。他们中,有人务农一生,有人伤病缠身,却从未向国家提出过一句要求。最近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老讲这些,很多人都不愿意听的老故事?这哪有现在的热点有意思,谁也愿意听这些,焦作烈士陵园中,有78座衣冠冢,埋的不是遗骸,是从朝鲜,带回来的泥土。守墓人说:‘孩子们都想家,得埋在老家的土里!1951年《河南日报》角落里,有一条启事:‘寻找22军,65师的,王建国,你娘在洛阳老城等你。’直到2008年,才有志愿者,在朝鲜“江原道”找到了刻着‘洛阳王’的无名墓碑,还有更多无名烈士,都在等着能早点回家。如果你的爷爷,或是你家里的祖辈,参加过那场立国之战,你的家乡,也有这样的故事,请在评论区,留下他们的名字,讲出他们的故事,让所有人知道:河南的英雄,永远都在。

山河无恙,英雄不朽。关注@宇翔.故事里的家乡,听见历史的心跳。

来源:一村一景一传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