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7日,红魔正式发布了11 Pro系列,包含Pro和Pro+两款手机,其中Pro版本配备行业旗舰首款8000mAh超大电池,红魔11 Pro+则是行业首款风水双冷手机,红魔11 Pro系列依旧采用“超未来主义”美学设计,正面屏幕保持无挖孔的同时
前言
2025年10月17日,红魔正式发布了11 Pro系列,包含Pro和Pro+两款手机,其中Pro版本配备行业旗舰首款8000mAh超大电池,红魔11 Pro+则是行业首款风水双冷手机,红魔11 Pro系列依旧采用“超未来主义”美学设计,正面屏幕保持无挖孔的同时,保持超小R设计和方正金属中框。
充电方面,Pro版本保持和上代一致的80W快充,而Pro+版本则支持120W快充和红魔首款80W无线充电,同时全系支持PPS通用协议,不挑第三方充电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款手机的外观设计和充电表现如何。
开箱介绍
红魔11Pro外包装为方盒子设计,整体为灰色背景基调,正面拥有红魔logo及“REDMAGIC”字体为浮雕凸起,不论观感和手感上都十分高级。
打开包装,内部配件拥有80W充电器套装、卡针、保护壳和说明书保修卡纸等。
红魔11Pro延续了“真全面屏”的传统,此次的悟空屏 2.0,更是将黑边窄至 1.25mm,屏占比高达95.1%,同时首发京东方 X10 屏下发光材料,峰值亮度及功耗都有所进步,支持 144Hz 高 刷,支持 SGS 及莱茵护眼认证,同时还支持 3D 超声波指纹解锁。
本次红魔11Pro共有暗夜骑士、银翼战神两个配色。本次充电头网上手的是银翼战神配色,低调沉稳之余,又多了一分高级酷炫的感觉,机身背面用了光哑同体工艺,科技镜面,哑光手感,简约不简单。
影像部分,Deco与后盖齐平,模组整齐排列,采用5000万像素主摄,支持OIS防抖,有趣的是红魔将红外遥控模块巧妙的融入了闪光灯圆环内,更加合理的使用内部空间。
在设置开启灯效后,在背板LOGO处也会有灯效亮起。
主摄下方拥有主动散热风扇,同时也带有RGB灯效。
红魔 11Pro 侧面拥有离心风扇进风口,可以看到在肩键以及风扇位置均有RGB氛围灯,同时纯平设计使得摄像头没有任何凸起,玻璃后盖与镜头一体化,对堆叠和封装的要求极高。
侧面拥有压杆触摸肩键、进风口、音量键、游戏模式开关、麦克风开孔等。
另一侧则为氛围灯以及出风口。
红魔11Pro 顶部还拥有“外星科技”3.5mm耳机孔,在2025年的旗舰里可以说是唯一的存在了。
红魔11Pto底部配置了扬声器、麦克风、USB-C端口和双 nano-SIM 卡托。
USB-C端口支持USB3.2Gen2传输规格,同时支持反向充电。
尺寸&重量
实测手机长度约为 163.94mm,
实测手机宽度约为 77.07mm。
手机厚度约为 9.64mm。
从图表数据可看出,红魔游戏手机机身厚度随产品迭代整体呈 “先稳定、后优化变薄” 的趋势,经历配置堆料时期,如红魔 7S PRO、红魔 7 PRO 均为 9.98mm,是所有机型中最厚的;从红魔 8 系列开始,机身厚度显著优化,将厚度控制在 8.9mm,相比前代大幅变薄,最新的红魔 11系列也同样如此,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便携性与握持舒适度,更贴合轻量化使用需求。
重量约为 238.3g。
从图表数据能清晰看出,红魔游戏手机的机身重量稳定在230g的趋势,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内部堆料无可厚非,因此机身重量一度有所增加;而随着技术、材料的升级,多数机型统一控制在230g左右,形成稳定的重量档位;最新的红魔11 PRO+机型重量也同样为230g,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兼顾了便携性,为追求轻量化手感的用户提供了选择。
80W充电套装
随机附赠的这枚80W氮化镓充电器采用了 USB-C 输出接口,为亮面设计,整体质感不错。
插脚部分采用了固定国标双脚插头,有着更好的稳定性。
充电器的输出面板为粗面,在经常插拔线材下更加耐磨。
充电器的底部印有产品规格,这款充电器的型号为 STC-A1172520400C,
输入:100-240V~ 50/60Hz 2.0A;
输出:5V3A、9V3A、12V3A、15V3A、20V2.25A;
PPS:5.0-11V/7.25A Max、5.0-21V/3.8A Max;
制造商:深圳市坤兴科技有限公司。
80W充电器长度约为55.82mm。
80W充电器高度约为55.94mm。
80W充电器厚度约为28.96mm,体积约为90.43cm³,以充电器的功率80W计算,功率密度高达1.13W/cm³。
充电器的单体重量约为99.2g。
协议方面,使用 POWER-Z KM003C测试仪读取充电器的快充协议,实测支持 QC3.0、PD3.0、PPS、QC4+ 和 DCP 充电协议。
PDO报文方面,支持 5V3A、9V3A、12V3A、15V3A 和20V2.25A五组固定电压和 5V-11V4A、5V-20V2.25A 两组PPS电压档位。
随机附赠的数据线采用了C2C接口配置。
黑色注塑一体成型的端子搭配红色线材,辨识度明显。
读取线材信息,这根数据线内置了 E-Marker 芯片,方案为Injoinc(0x2e87),供电方面可以实现PD 100W 充电,支持 USB2.0 的传输规格。
线材长度约为98cm。
实测使用原装80W充电器给红魔11Pro充电功率约为57.2W。
从图表数据可见,红魔游戏手机的有线充电功率随产品迭代呈现阶梯式提升,自红魔 5 系列提升至55W,形成第一波功率升级。随着快充技术发展,红魔有线功率进一步提升,最高跃升至 165W,成为当时的快充旗舰。最新的红魔11系列中,PRO+ 版本保持 120W,PRO版则保持为 80W,既满足不同用户对快充的需求,也能适配游戏用户快速补能的不同需求。
充电分离
充电分离依旧是红魔11Pro 手机充电部分的亮点,绕过电池直接为手机供电,保证了边充边玩时的低温,降低手机整体发热量。这项功能需要先连接充电器才能开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来设定开启的电量触发阈值。
打开王者荣耀,在未开启充电分离的状态下亮屏输入功率约为54W。
而在开启充电分离后,充电器直接绕过电池为手机供电,功率降至3.3W,不仅能避免手机边充边玩的高温烫手,也能一定程度上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8000mAh大电池
作为当前旗舰机型中极少数搭载 8000mAh 电池的系列,红魔 11 Pro 的续航表现堪称行业标杆;80W 快充与 8000mAh 电池形成“快充+大电池”的黄金组合。
从图表数据能清晰看出,红魔游戏手机的电池容量随产品迭代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且不同代际机型间存在明确的容量梯度。早期机型电池容量梯度分为 3800mAh、4500mAh、5000mAh、5500mAh,而最新的红魔11系列电池容量提升最为明显,红魔11PRO 提升至 8000mAh,成为红魔目前容量最高的机型,充分契合游戏用户对长时间续航的核心需求。
系统&电池养护
红魔11Pro出厂搭载了REDMAGIC OS11系统(基于 Android 16),在【电池】页面中可查看电池剩余电量,预计可用时间等信息,提供省电和超级省电模式选项,在充电时可开启急速快充来获得更快的充电速度,还拥有极寒模式,在0℃时进行充放电保护,电池保护方面,拥有智能保护、80%上限、基本等选项,用户可根据需求设置以延缓电池损耗。
充电评测
接下来就带大家看一看这款手机的具体使用体验。充电头网会从兼容性测试、充电全程测试等方面带大家全方位了解这款手机。
从图表数据看,红魔游戏手机核心配置随迭代呈现明确升级趋势,且聚焦游戏需求优化。电池容量上,早期机型多为 3800-5050mAh,近年红魔11系列提升至7500-8000mAh,续航能力显著增强;有线充电功率最高跃升至165W,稳定在80W/120W主流功率,补能效率大幅提升,整体配置升级紧扣游戏用户对续航、性能、散热的核心需求。
整体来看,红魔游戏手机充电协议支持以 PD 和 QC 为核心,PPS 协议支持随机型迭代有选择性适配,UFCS 协议则暂未纳入支持范围,同时,红魔11PRO+机型首次配备无线充电功能,兼容Qi充电,符合不同用户的快充方式需求。
充电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环节可以清楚的得知手机搭配不同充电器的充电情况,充电头网将会从原厂充电器兼容性测试以及第三方充电器兼容性测试方面带读者了解这款 红魔11Pro 的充电兼容性表现,为读者呈现真实的测试数据。
原厂充电器兼容性测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原装线材搭配原厂充电器的充电兼容性表现。
使用原装80W充电器为手机充电,实测功率为 17.97V 3.26A 58.51W。
将数据汇总至表格,可以看到所测四款充电器均能握手18V高压,电流在3A左右。
将数据绘制出柱状图,可以清晰的看到每款充电器的功率大小,充电功率最高的是原装80W充电器(58.55W),其余三款充电器均在53W左右,使用随机附带的充电器能获得更好的充电体验。
第三方充电器兼容性测试
有时忘带充电器后,不得不用第三方充电器为手机充电,最后让我们来看下第三方充电器搭配 原装 C to C 充电线 的充电兼容性表现。
将数据汇总至表格,可以看到所测充电器多数握手18V高压,电流多数在3A左右,最高可到5A。
将数据汇总至表格,可以看到充电功率最高的是小米 120W 3C1A充电器(60.87W),其次是联想170W充电器(60.19W),均触发PPS协议,可以看到对于支持PPS的充电器来说大部分都能达到30W及以上的充电功率,而25W功率以下的充电器多数触发PD协议,整体来看,红魔11Pro保持了以往的优秀的兼容性,对于第三方充电器非常友好。
充电宝兼容性测试
再来看看这款手机对于充电宝的兼容性如何,将数据汇总至表格,所测充电宝多数能我是17V高压,电流普遍在3A左右。
将数据绘制成柱状图,充电功率最高的是 Lenovo 灵迅自带线 100W 10000mAh充电宝(60.62W),其次是Lenovo FLUXO 12800mAh 125W充电宝(60.45W),均触发PPS协议,往后50-60W功率段的充电宝同样触发PPS协议,而25W功率段的充电宝则多数触发PD协议。
车充兼容性测试
想必在自驾时,车充也是一个主要的充电方式,下面充电头网也挑选了几款车充进行测试。
将数据汇总至表格,可以看到所测车充多数握手8V电压,部分能握手17V、18V电压,电流普遍在3A左右。
将数据汇总至柱状图,可以看到充电功率最高的是小米100W车充(53.64W),其次是三星45W车充(38.17W),均触发PPS协议,往后则多数触发PD协议。
户外电源兼容性测试
再来看看这款手机对于户外电源的兼容性如何,可以看到表格中多数设备能握手18V高压,电流普遍在3A左右。
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到差点功率最高的是电小二2000Pro2户外电源(58.44W),其次是EcoFlow 睿 RIVER 3 Plus(58.41W),包括往后三款户外电源均触发PPS协议。
充电全程测试
红魔11Pro 内置一块8000mAh电池,将手机电量消耗殆尽后,下面充电头网将使用原厂65W、80W、100W、165W充电器来对比在不同功率下的充电全程,下面就带大家看看使用四款不同功率的充电器充满需要多久。
测试条件
充电器方面充电头网选用了 红魔氘锋 65W 三口氮化镓充电器 (PA0202)、红魔 80W 充电器(STC-A1172520400C)、红魔氘锋 100W 充电器(PA0223B)、红魔氘锋 165W 充电器(PA0230)作为测试对象。
并在系统设置中打开急速充电,同时关闭电池保护功能。
仪器方面,则选用了POWER-Z KM003C,实时记录数据,并使用POWER-Z Lab 2.4 上位机进行数据记录。
分别将原装充电器与 红魔11Pro 放置于25℃的恒温箱中,并接通电源,测试结果如下。
红魔氘锋 65W 三口氮化镓充电器 (PA0202)
首先将手机与充电器放入25℃的恒温箱中,接通电源,并记录数据。
接通电源后握手9V电压,前12分钟功率持续爬升至46W,随后31分钟内功率在40-46W区间波动,第31分钟功率下降至39W,维持至第41分钟后功率开始持续下降直至充电结束,总耗时1小时10分钟。
再来看看电量曲线,充入20%电量用时9分钟,20分钟充入40%,5分钟后充入50%,35分钟充入68%,充至80%则需要42分钟,充满用时1小时10分钟。
红魔 80W 充电器(STC-A1172520400C)
接通电源后握手17V电压,前4分钟功率最高达58W,随后前28分钟改功率在40-42W区间,第28分钟功率下降至37W并持续至39分钟,随后功率持续下降直至充电结束,总耗时1小时8分钟。
再来看看电量曲线,充入20%电量用时8分钟,15分钟充入33%,8分钟后充入50%,23分钟充入65%,充至80%则需要40分钟,充满用时1小时8分钟,比65W充电器快2分钟左右,区别主要在最高充电功率,在后段区别不大。
红魔氘锋 100W 充电器(PA0223B)
再来看看使用100W充电器有没有变化,可以看到接通电源后同样握手17V高压,但最高功率维持时间要比随机附带的80W充电器要少两分钟,后段曲线差别不大,完全充满时间同样是1小时8分钟。
电量曲线的差别就要更小了,各时间节点充入电量与随机附带的80W充电器没有太大差异。
红魔氘锋 165W 充电器(PA0230)
下面来看看使用165W充电器的表现,可以看到同样握手17V高压,而最高功率提升到了62W,维持时间2分钟,27分钟内功率持续下降至40W,第27分钟功率再次下降至37W,11分钟后功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同时伴随着2次电压下降,在第54分钟功率下降至5.9W,并稳定充电至完全充满。总耗时1小时7分钟。
再来看看电量曲线有没有变化,从曲线图来看,整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不同充电时间节点充入的电量相比前三款充电器要快1-2分钟,完全充满也仅比80W、100W充电器要快1分钟。
将四款充电器的曲线汇总,可以看到充入20%电量时除65W充电器用时9分钟外,其余三款充电器均用时8分钟,而充至50%时65W充电器则和165W充电器拉开了3分钟的差距,而充入80%、100%的用时情况与50%一致,整体来说对于红魔11Pro来说,使用随机附带的80W充电器就够了,更高的功率的充电器提升并不大,同时还会带来充电时温度的提升。
温度测试
手机充电发热便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让我们看看红魔11Pro对于充电时温度的调控如何,测试全程在25℃恒温箱中进行,温度拍摄的时间点为:充电10分钟、充电20分钟、充电30分钟。
充电10分钟
使用65W充电器时,充电1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39℃。发热主要集中在背板中心偏右位置。集合曲线此时充电功率约为46W。
使用80W充电器时,充电1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40.8℃。最高发热同样集中在背板中心偏右位置。此时充电功率约为41W。
使用100W充电器时,充电1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40.4℃。主要发热区域与前两款充电器一致。此时充电功率约为42W。
使用165W充电器时,充电1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39℃。主要发热区域同样位于背板中心靠右位置。此时充电功率约为42W。
充电20分钟
使用65W充电器时,充电2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41.1℃。最高发热位置相同。此时充电功率约为41W。
使用80W充电器时,充电2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41.1℃。最高发热位置相同。此时充电功率约为41W。
使用100W充电器时,充电2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40.8℃。最高发热位置相同。此时充电功率约为41W。
使用165W充电器时,充电2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41.1℃。最高发热位置相同。此时充电功率约为41W。
充电30分钟
使用65W充电器时,充电3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41.8℃。发热集中于背板中心偏右位置。此时充电功率约为40W。
使用80W充电器时,充电3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41.6℃。最高发热位置相同。此时充电功率约为35W。
使用100W充电器时,充电3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41.1℃。最高发热位置相同。此时充电功率约为36W。
使用165W充电器时,充电3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41.8℃。最高发热位置相同。此时充电功率约为36W。
将温度测试数据汇总至表格可以看到,充电器在第30分钟充电温度达到最高值,整体温度在39-42℃区间。
将数据汇总至柱状图,可以看到充电温度较高的是65W、80W、165W三款充电器,100W充电器则温度较为平稳,整体来说用这四款充电器充电,手机的发热都不大,充电时主要的发热区域都在同一区域,整体机身温度并不高。
充电头网总结
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升级,印证了红魔 11 Pro 系列的强大实力,其中,8000mAh 大电池无疑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实现了 “高性能、长续航、好手感” 的三角平衡。对于玩家而言,这不仅是游戏利器,更是以大电池重构行业续航标准的全能旗舰组合。
电池方面,红魔11Pro延续了充电分离功能,绕过电池直接为手机供电,保证了边充边玩时的低温,降低手机整体发热量,为游戏玩家提供了舒适的游戏体验,同时红魔11Pro首发搭载8000mAh 第三代牛魔王电池,续航拉满,配合80W快充,1小时左右即可满血复活。
充电方面,红魔11Pro不仅支持80W快充,同时兼容高功率PPS协议,对于第三方充电设备非常友好,实测主流充电器、充电宝、车充、户外电源多数都能触发PPS协议,最高达到60W左右,与原装充电器相当,此外,支持有线反向充电,能为智能手表、耳机等小设备充电。
整体来说,红魔在游戏手机领域稳扎稳打,此次红魔11Pro搭载的8000mAh大电池,无疑为游戏玩家在户外带来了更好的续航体验,80W快充+高功率PPS带来了高效的充电效率,不挑第三方充电设备,随时随地都能快充,结合驭风 4.0主动散热风扇、第五代骁龙8至尊处理器、LPDDR5T+UFS4.1 Pro内存组合以及红芯 R4 自研电竞芯片等性能配置,成为了游戏手机绕不开的选项。
来源:充电头网评测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