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晚上坐在家里,打开电视,看到央视正在直播水球比赛。家里人问:“今晚不是有乒乓球吗?”屋里一下安静了。等了又等,才发现原来乒乓球和跆拳道比赛都安排在明天,而且还是在蒙彼利埃,不在中国。这些比赛信息,普通人要查好几遍。有谁会把时间、对手都一清二楚?大多数人滑
一个人晚上坐在家里,打开电视,看到央视正在直播水球比赛。家里人问:“今晚不是有乒乓球吗?”屋里一下安静了。等了又等,才发现原来乒乓球和跆拳道比赛都安排在明天,而且还是在蒙彼利埃,不在中国。这些比赛信息,普通人要查好几遍。有谁会把时间、对手都一清二楚?大多数人滑过新闻,也就过去了。
央视转播有一套自己的安排。今晚19点半是水球金牌赛,明天才轮到乒乓球和跆拳道。对“比赛直播时间”,普通观众可以说是绕得头晕。年轻人可能更关心乒乓球,家里老人还问跆拳道是不是中国选手都能进决赛。
很多人都没搞清楚,WTT冠军赛其实是在法国举办。不是国内办,不是大家熟悉的地方。地点远,播出时间晚。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赛事本身都隔着距离。晚上的比赛,甚至要掐点看直播。
比赛信息铺得很满。陈幸同、温瑞博、陈垣宇,这些名字,只有球迷才会时刻关注。新闻里说,陈幸同要打罗马尼亚名将斯佐科斯。两个人之前已经交手不止一次。陈幸同的优势在数据上说得明明白白,可比赛现场,没人敢断定绝对稳赢。斯佐科斯是外卡选手,状态有起伏,偶尔能打出难看的结果。对于球迷来说,就怕冷门一出,网友评论立刻分成两派。
20点,女单1/16决赛正式开始。赛场气氛跟国内比赛完全不同。现场看台,国旗不多,支持声音也不像国内铺天盖地。央视会直播,但晚饭时间,有多少人能守在电视前?大家更习惯刷新闻,看“谁晋级了,谁被淘汰了”,一眼扫过去,评论区里全是“稳”,“悬”,“难说”。
男单比赛在20点35分,温瑞博对战韩国吴晙诚。吴晙诚曾让世界第一王楚钦吃过苦头。温瑞博,年轻,有冲劲,但经验上还是差一截。球迷分成两拨,一拨觉得中国小将有希望,一拨觉得韩国选手经验太多,不好赢。比赛时压力最大,其实是温瑞博自己。网上“能不能晋级16强”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接下来到了深夜23点半。陈垣宇对阵韩国老将张禹珍。张禹珍的状态,自新闻报道来看,近几场比赛火力凶猛。现场气氛紧张,陈垣宇年纪小,之前已经制造过几次冷门,球迷当然盼着他再来一次爆冷。但比赛到了深夜,普通观众还能坚持看直播的并不多。有的家里人已经睡了,第二天早上才打开手机看结果。
乒乓球世界里,冷门和晋级一直在转圈。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两种声音:一种坚持国乒主力“经验足、实力强”,晋级没悬念;另一种则专门盯着这些新晋外卡选手,觉得“风向变了”、“谁都能爆冷”。这就是球迷之间最直白的分裂。普通人大多看到“结果”,球迷关心“过程”。两种声音,评论区里乱成一团。
央视直播带来的影响是,时间差和场地差,直接影响大家的参与感。晚上看比赛的观众越来越少,多数只是早上看新闻。很多人抱怨:“不是说家门口就能看到比赛吗?”跟法国距离远,比赛时间也晚,带来一种“不属于我”的疏离。有人觉得看比赛就该早上直播,晚上要陪家人,要休息,时间太晚只能放弃。
这些比赛里,陈幸同如果赢了,国外球迷的评论都是“她在进步”,“不怕强敌”。温瑞博和陈垣宇如果打出冷门,国内球迷欢呼,国外球迷质疑。观众在评论区会分成两拨,一半点赞“年轻选手不怕输”,另一半点赞“经验老道才靠谱”。哪里都有不同的想法,哪里都能找到争吵点。
国乒主力和国外新秀之间的对阵,信息透明,成绩都是网上一搜出来。但感觉越来越多的是“结果”,过程被冲淡。普通人关注的是“有没有中国人进决赛”,“是不是又被韩国选手击败了”。央视直播时间安排,决定了观众关注度。晚上的比赛,很多人只能看结果。有人更喜欢看过程分析,有人只想知道赢没赢。场馆和空间感,让比赛离大家更远。
有家长说,孩子喜欢打乒乓球,但没有机会看现场比赛。有的球迷则专门看央视转播,不在乎时间早晚,只在乎谁能晋级。有的人关心运动员状态,有的人关心直播是不是清晰。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理由。评论区里,有人只问“几点开始”,有人只贴“谁赢了”。比赛热度,反而是转播安排和地点决定的。
比赛本身没有绝对结果。陈幸同状态再好,对手也未必能被轻松击败。温瑞博年轻,不怕输,但压力大到极点。陈垣宇爆冷能力强,但对上张禹珍,比赛经验又不对等。每一场比赛的结果,都能让评论区分出两派。网上一半支持主力,一半支持新秀。谁跌倒谁爬起来,信息很快就被淹没在新一轮比赛热度里。
比赛时间安排决定了家庭氛围。早上比赛,老人孩子都能看。晚上比赛,只剩年轻人守在屏幕前。央视直播带来的参与感,有时候更像一场“隔岸观火”。大家只能靠新闻和结果表达自己的立场。谁输谁赢,大家都能找到理由,但讨论越来越多,只剩下站队。有人问:“你觉得陈幸同能进四强吗?”有人答:“斯佐科斯能制造麻烦。”立场分明,情绪也跟着比赛结果一变再变。
央视转播、赛事安排、国外对手、国内主力,这些信息堆在一起,普通观众只想知道结果和下一个时间点。家里人问:“谁赢了?”手机一划就有答案,但讨论远比结果热闹。比赛实际带来的影响,是大家各有立场。年轻选手能不能晋级,老将能不能顶住压力,中国队能不能再拿冠军,都在大家口中变成争论点。
比赛安排和直播平台,每次都能搅动评论区的氛围。你能看到球迷的期待,能看到观众的疲倦,也能看到大家对比赛结果的反复讨论。看比赛,似乎已经变成一种“站队”的生活方式。大家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希望下次直播能更贴近大家的时间。
这场WTT冠军赛在法国,时间、地点、直播安排,已经让大家分成了不一样的讨论模式。你更关心过程,还是只看结果?你愿意深夜守着直播,还是等早上刷新闻?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比赛还没结束,立场已经分明。那么你怎么看,直播时间应该错开吗?你支持主力还是新秀?你希望以后比赛都在国内,还是愿意看国外赛事?评论区里,哪个观点是你的选择?
来源:欧亨利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