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合资B级车市场,东风本田英仕派(INSPIRE)始终是个“尴尬的存在”——作为广汽本田雅阁的姊妹车型,它配置更高、终端优惠更大(广州地区优惠3万,1.5T入门裸车仅14.99万),性价比堪称“降维打击”,可2022年7.7万辆的销量,仅为雅阁(22.08万辆
#星海V9让豪华MPV走进千万家#每周得罪一款车:优惠3万仍难卖,英仕派为何始终活在雅阁阴影里?
在合资B级车市场,东风本田英仕派(INSPIRE)始终是个“尴尬的存在”——作为广汽本田雅阁的姊妹车型,它配置更高、终端优惠更大(广州地区优惠3万,1.5T入门裸车仅14.99万),性价比堪称“降维打击”,可2022年7.7万辆的销量,仅为雅阁(22.08万辆)的三分之一。即便价格下探至合资A级车区间,消费者宁愿选思域,也不愿为这台“配置更香”的B级车买单。英仕派的“卖不动”,从来不是产品力问题,而是从命名到口碑的全方位“输在了起跑线”。
命名“作死”:从“不会念”到“记不住”,第一步就输了
英仕派的困境,从名字开始就埋下隐患。早年它以纯英文“INSPIRE”入市,既不像XR-V、CR-V那样是简单字母组合,又没有直观含义,不少消费者连发音都拿捏不准——对家用车市场而言,“叫不顺口”就意味着“难以传播”。反观雅阁,中文命名简洁易记,历经十代沉淀早已成为B级车市场的“国民符号”,甚至老一辈车主都知道“买B级车找雅阁”。
更关键的是,在姊妹车型本土化命名上,东风本田远不如广汽本田“懂国人”。比如东本VEZEL对应广本缤智、东本BREEZE对应广本皓影、东本INTEGRA对应广本型格,广本总能把拗口的英文翻译成顺口的中文,而东本却让英仕派先经历“INSPIRE”的传播尴尬,再改名“英仕派”,错过了抢占消费者心智的最佳时机。当雅阁的名字已经和“可靠、情怀”绑定,英仕派还在为“让更多人记住名字”而努力,起点就差了一大截。
口碑断层:雅阁的“情怀滤镜”,英仕派学不会
如果说命名是“表层障碍”,那口碑与历史沉淀就是英仕派难以逾越的“深层鸿沟”。雅阁是最早进入国内的合资B级车之一,从1999年第六代国产至今,二十多年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皮实耐造”的口碑,甚至在广东等地区,“买B级车选雅阁”成了一种消费惯性——它不仅是一台车,更是家庭实力、品味的象征,这种“情怀滤镜”是英仕派无法复制的。
英仕派则完全没有这种沉淀,很多消费者甚至不知道它是雅阁的姊妹车,部分人连“英仕派”的名字都没听过。更现实的是保值率差距:同样开3年,雅阁二手车残值比英仕派高5%-8%,对注重“长期使用成本”的家用消费者来说,“买车时便宜3万,卖车时少赚2万”的账,很容易让他们放弃英仕派。毕竟,在B级车市场,“口碑=安全感”,而英仕派恰恰缺了这份“安全感”。
定位模糊:想抢B级车市场,却打不赢A级车的“运动牌”
英仕派的另一个困境,是定位卡在“商务与运动”之间,两头不讨好。它虽有B级车的尺寸和配置,但设计偏稳重,缺乏思域、型格那样的运动张力;而想买运动型车的消费者,宁愿加钱选思域Si,也不愿选“偏商务”的英仕派;想买家用B级车的消费者,又会优先考虑雅阁、凯美瑞的“国民口碑”,英仕派成了“中间选项”——既没抓住运动爱好者,又没抢过家用车主流用户。
更尴尬的是,即便它降价到“15万级”,也没能撬动A级车用户。预算15万左右的消费者,要么追求“小而精”的思域、凌渡L,要么咬咬牙上雅阁低配,很少有人会考虑“比A级车大、比B级车口碑弱”的英仕派。这种定位模糊,让它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优惠再大,也难打动精准用户。
结语:不是车不好,是输在了“看不见的地方”
客观来说,英仕派是台“产品力合格”的B级车——14.99万的入门价、比雅阁更丰富的配置,放在任何品牌都是“性价比王炸”。但它的失败,恰恰证明了汽车消费不止看“参数和价格”:一个顺口的名字、一段沉淀的口碑、一个清晰的定位,比“堆配置”更能打动消费者。
如今B级车市场进入“混动化、新能源化”下半场,雅阁已经推出混动版站稳脚跟,英仕派若想翻身,光靠“降价增配”远远不够。或许,东风本田该先解决“让消费者记住并认可”的问题——毕竟,连名字都没被记住的车,再高的性价比,也只能淹没在市场里。
来源:升升好物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