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说前阵子村里老李头,隔三岔五嗓子不舒服就吃阿莫西林,连着吃了半个月,结果一次感冒没好,反倒进了医院。检查发现,不但肠道菌群被破坏,染上了超级细菌,普通抗生素压根治不了,只能住院上吊瓶打“高级药”,还得隔离观察。医生摇头说,他这是“自己把自己吃进去了”。
阿莫西林,确实是个好药。它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很多细菌感染有不错的疗效。关键问题来了:它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一点用都没有。
可现实中,太多人把它当“万能药”来用,感冒、拉肚子、牙疼、嗓子干……啥都吃它。吃多了不仅没用,还会惹出更大的病。
就说前阵子村里老李头,隔三岔五嗓子不舒服就吃阿莫西林,连着吃了半个月,结果一次感冒没好,反倒进了医院。检查发现,不但肠道菌群被破坏,染上了超级细菌,普通抗生素压根治不了,只能住院上吊瓶打“高级药”,还得隔离观察。医生摇头说,他这是“自己把自己吃进去了”。
其实老李头的遭遇并不少见。很多人搞不清楚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也不知道阿莫西林只适用于特定的细菌感染。例如:
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细菌性咽喉炎这些明确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阿莫西林才可能有效;
急性支气管炎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也可以用;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但前提是病原菌对阿莫西林敏感;
一些牙周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也能用到它。
可问题在于,这些病要靠医生判断,不能靠“感觉”。嗓子疼,有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发烧,也不一定非得吃抗生素。吃错了,不仅无效,还会让身体里的“好菌”死光光,给坏细菌腾地方。一旦培养出耐药菌,后果就不是“多花点钱”这么简单了。
很多人不知道,阿莫西林还有不少“看不见的副作用”。有人吃完后拉肚子,以为是肠胃不好,其实是抗生素打乱了肠道菌群;有的人全身起红疹,以为是过敏,结果一查是严重药物反应;还有的人长期乱吃,肝肾功能都被悄悄“拖垮”了。
更要命的是,有些老人为了“省事”,一有风吹草动就自己“配药吃”,甚至把阿莫西林和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药混在一起。药物相互作用一旦出问题,轻则恶心呕吐,重则肝肾衰竭。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就是这样,吃了“自配三宝”,结果进了ICU,医生直言:这不是病,是药害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啥时候该吃阿莫西林?答案很简单:只有在“明确是细菌感染”而且“医生判断这个细菌对阿莫西林有效”的时候,才该吃。
阿莫西林要按疗程吃、按剂量吃,不能今天吃、明天忘,吃两天好了就停。因为一旦没吃够疗程,细菌没死透,还可能变得更强,以后再治就更难了。
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阿莫西林并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快好”。有些人一吃觉得不见效,就加量服用,甚至把两片药掰成四片吃,这种做法极其危险。过量服用阿莫西林可能引发中毒反应,出现头晕、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中招。
在很多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发热中,抗生素是完全没必要使用的。这些病更多的是靠自身免疫力康复,吃点退烧药、多喝水、多休息,比乱吃阿莫西林强多了。抗生素不是“提神药”,而是“杀菌药”,杀错了菌,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推广“抗生素合理使用”,很多医院已经严格限制处方抗生素。但在乡镇、村卫生室,阿莫西林依然是最滥用的药之一。这不仅仅是医生的问题,更是大家认知上的误区。别把“抗生素”当“感冒灵”,别把“头疼脑热”都当“细菌感染”。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吃阿莫西林,觉得“反正也没副作用”,就放心大胆地用。其实这就像把杀虫剂喷在家里蚊子身上,蚊子没死,家里人先咳嗽起来了。
长期滥用抗生素,会让细菌产生“抗药性”,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药吃多了没用了”。一旦耐药菌广泛传播,连最基础的感染都可能要命。
阿莫西林不是人人能吃。对青霉素过敏的人,一粒药就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包括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甚至休克。有的人体质特殊,吃一次就可能出事,根本不给第二次机会。千万别觉得“我上次吃没事,这次肯定也没事”,药物过敏是随时可能“翻脸”的隐患。
说到底,阿莫西林不是“生活必备药”,而是“对症下药”的工具。乱吃,是对身体的伤害;滥用,是对社会的损害。别让一个原本“能救命”的药,变成“埋雷”的祸根。
家里的药箱里,不妨多放点温度计、退烧贴,而不是随手就抓的抗生素;生病了,先观察症状,看是不是自己能扛过去;实在不行,再去找医生,让专业的人来判断是不是需要用药。健康不是靠“药吃得多”,而是靠“药吃得对”。
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中老年朋友:药是救命的,不是随便吃的;抗生素再好,也不能乱用,否则就是“自毁长城”。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1]刘建平,张敏.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现状与对策[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11):7-9.
[2]陈慧,李燕.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225-228.
来源:刘医师talk健康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