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振宁10月18日走了,很多人去清华、合肥还有八宝山送他最后一程,网上到处都是纪念他的帖子,他35岁就拿了诺贝尔奖,后来帮中国建了科研中心,筹了一亿多块钱,81岁才回清华教书,说科学没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杨振宁10月18日走了,很多人去清华、合肥还有八宝山送他最后一程,网上到处都是纪念他的帖子,他35岁就拿了诺贝尔奖,后来帮中国建了科研中心,筹了一亿多块钱,81岁才回清华教书,说科学没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另一边,吴石将军的事最近又被翻出来说了,他原来是国民党的高官,却暗地里给共产党送情报,1950年在台湾被枪决,几十年没人知道他这人,直到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播了,大家才晓得他干了啥,现在全国各地有人去他墓前放花,有人专门跑到他老家拍张照发朋友圈。
这两个人看着一点都不像,一个是在世界舞台上搞科研的,一个是在暗地里做情报的,可他们干的事其实差不多,杨振宁为了国家回来教书、拉经费,吴石为了统一,明知道有危险还是去了台湾,他们都挑了最难的路走,不是为了出名,就是觉得这事该做。
杨振宁自己说过,对他影响最大的不是物理书,是《孟子》,他说达则兼济天下,他真就这么做了,吴石也是读书人出身,家里几代都是文人,他在狱中写凭将一掬丹心在,这话听着老派,可意思很明白,我这条命,是为国家准备的。
2025年秋天,《沉默的荣耀》在B站上线,播放量破了亿,弹幕里不少人说,他死的时候,没人知道他为谁牺牲,清华那边做了一个数字地图,标出杨振宁当年从美国回来坐火车的路线,学生自己跑去走了一遍,中小学也开始讲吴石的故事,不叫烈士教育,叫非典型爱国课。
有人问,为啥杨振宁人人都记得,吴石却得等一部剧才被人知道,其实挺简单,杨振宁是明着的英雄,吴石是暗地里的棋子,直到今年五月,台湾那边才放出一批档案,说一九四九到一九五〇年间有三百多人牺牲了,可名字记下来的只有五十多个,我们今天记着的,不过是那些刚好被准许记下来的人。
现在网上有人说,追他们不是因为感动,是因为咱们心里缺那么一块东西,缺的是那种没人看着也肯去做对的事的劲儿,杨振宁回国时没人逼他,吴石去台湾时也没人给他发奖金,他们就是觉得,这事该做,那就做了。
你去看他们的照片,一个戴着眼镜笑得挺暖和,一个穿着军装板着脸,可他们的眼神都一样,静静的,硬硬的,没一点打晃,这不是装出来的,是真在人生要紧的时候,挑了那条最难走的路。
来源:永不落的红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