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件,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突然宣布,取消原定10月26日的访华行程。理由是"日程安排"。
同志,晚上好!
10月24日,德国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突然宣布,取消原定10月26日的访华行程。理由是"日程安排"。
瓦德富尔
第二件,同一天,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Joachim Nagel)在柏林全球对话会议上公开表示,如果中国继续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我们必须考虑采取反制措施"。
约阿希姆·纳格尔
一个取消访华,一个叫嚣报复。德国对华政策,到底怎么了?
更讽刺的是,就在一个月前,德国联邦统计局刚刚公布了2025年1至8月的贸易数据:德中贸易额达到1634亿欧元,超过德美贸易的1628亿欧元。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刚成为最大贸易伙伴,外长就取消访华,央行行长就叫嚣报复。这账,怎么算?
让我们先看下统计数据。
2025年1至8月,德中贸易额1634亿欧元,德美贸易额1628亿欧元。中国重回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位置。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2016年至2022年,中国连续7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被美国短暂超越,2024年中国又夺回第一。
但问题是,德国经济已经停滞多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对德国意味着什么?
根据观察者网报道,中国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几乎翻了一番,已经接近奔驰的水平。与此同时,欧盟对中国的依赖还体现在更关键的领域:90%以上的稀土磁铁来自中国。
稀土磁铁用在哪里?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电机、国防武器系统、医疗设备(如MRI)。没有稀土磁铁,德国的"绿色转型"和"国防现代化"都是空谈。
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0月24日,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在柏林全球对话会议上公开威胁:"如果中国继续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我们必须考虑采取反制措施。"
1634亿欧元的贸易依赖,90%的稀土磁铁依赖,换来的是"报复"威胁?
10月24日,瓦德富尔宣布取消访华。官方理由是"日程安排"。
但10月25日,德国社民党议员就公开批评了。
根据法广(RFI)报道,德国社民党外交政策发言人尼尔斯·施密德(Nils Schmid)表示,外长取消访华"发出了不良信号"。观察者网报道称,社民党议员迈克尔·罗特(Michael Roth)更是直言:"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德国的对华战略。"
为什么社民党会批评?因为现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是基民盟主席,而社民党是反对党。外长瓦德富尔取消访华,代表了默茨政府的对华强硬立场,而社民党批评这一决定,暴露了德国政坛的深刻分裂。
德国内部,已经彻底乱了。
再看央行行长纳格尔。10月24日,他在柏林全球对话会议上叫嚣"报复中国"。但问题是,德国企业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纳格尔真的不知道吗?
大众、宝马、奔驰、西门子、巴斯夫,哪一家不依赖中国市场?
央行行长叫嚣报复,企业界极度依赖。
这不是撕裂,是什么?
德国内部乱,欧盟层面也不好过。
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柏林全球对话会议上放出狠话:"如果与中国的谈判无法达成一致,我们将动用所有可用的手段和工具。"
什么是"所有可用的手段和工具"?冯德莱恩没有明说,但外界普遍认为她指的是欧盟的《反胁迫工具法案》(Anti-Coercion Instrument)。
这个法案赋予欧盟在遭受"经济胁迫"时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力。但问题是,这个法案通过以来,从来没用过。
为什么?因为欧盟内部根本达不成一致。
10月2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提议,针对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
结果呢?根据法广报道,马克龙的提案"未获广泛支持"。
德国总理朔尔茨没有公开表态。默茨说想访华。其他成员国更是各怀鬼胎。
冯德莱恩10月25日威胁"动用所有手段",但两天前马克龙的提案就遭到冷遇。欧盟的"团结",看起来只是口号。
施密特
德国对华政策的混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上世纪70年代,时任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访华,开启了德中关系的黄金时代。施密特的理念很简单:用尊重换合作,用对话解决分歧。
现在,德国在干什么?外长取消访华,央行行长叫嚣报复,欧盟委员会主席威胁"核选项"。
施密特的遗产,被美国化的德国抛弃了。
观察者网报道称,社民党议员迈克尔·罗特批评德国对华政策"越来越意识形态化","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跟随美国的步伐"。
但问题是,德国还能重新思考吗?
默茨政府的对华强硬立场已经明确。纳格尔是德国央行行长,代表金融精英阶层的焦虑。冯德莱恩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她的政治生命依赖于对美国的忠诚。
这些人,哪一个会听施密特的遗训?
10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称,中方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言下之意很清楚:你们爱怎么闹怎么闹,我们按自己的规矩来。
德国和欧盟可以继续撕裂,可以继续叫嚣,可以继续威胁。
但1634亿欧元的贸易额摆在那里,90%的稀土依赖摆在那里,三年经济停滞的现实摆在那里。
这账,德国自己算吧。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