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满分作文,老师慌了,教育该往哪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6 06:47 1

摘要:成都李老师最近改作业特别累,国庆节后她发现好几个学生的日记写得一模一样,蝉鸣把夏天泡成橘子汽水这种句子,一本本子里有,另一本子里也有,连文言文翻译里对字都放在同一个位置,她不敢直接打分,得拿工具查是不是AI写的,以前改一篇日记五分钟,现在得八到十分钟。

成都李老师最近改作业特别累,国庆节后她发现好几个学生的日记写得一模一样,蝉鸣把夏天泡成橘子汽水这种句子,一本本子里有,另一本子里也有,连文言文翻译里对字都放在同一个位置,她不敢直接打分,得拿工具查是不是AI写的,以前改一篇日记五分钟,现在得八到十分钟。

她不是一个人这么忙,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2024年的调查说,近七成语文老师觉得AI没帮上忙,反倒更累人,学生交上来的东西太像机器写的,老师得一个个看,分辨哪些是真心话,哪些是空话,这不是技术的问题,是教育本身出了问题。

AI能听写,能改病句,能翻古文,快是快,准也是准,可语文课不是教这个的,老师要带孩子看《背影》里那个不灵巧的父亲,听《荷塘月色》底下那点说不清的闷,这些不是算法能给的,得靠人活过,看过,经历过,北师大去年做过研究,AI在懂人心里头只到一半多,老师能到快九成,有学生问,AI写得比我强,我为啥还非得自己写,这话听着扎耳朵,可它戳中了地方,我们早把写作当成了得分的手段。

有些老师已经开始用AI帮忙,让机器改错别字,自己腾出时间带学生读鲁迅,聊“茴”字的四种写法,说说这些字背后的生活和道理,可也有学校搞形式,逼老师上AI公开课,让学生跟古人对话,结果老师更累了,科大讯飞的聂小林说,AI有全世界的知识,但它没法懂学生心里想什么,没法带着他们慢慢想明白,问题不在技术,而在我们还是拿分数当标准,非得要一个答案,别的都不算数。

语文最先被冲击,因为它既要教人实用,也要讲人文,可现在成了背模板、套句式,芬兰和新加坡早就在教孩子讲故事、读出问题,我们还在比谁写得更像范文,新课标说要培养核心素养,可学校照样按分数排高低,口号喊得响,事情没真动。

市场也在悄悄变,2024年帮老师干活的AI工具卖得特别快,增长超过七成,学生用的写作业工具却没怎么涨,资本看明白了,真正值钱的是让老师腾出时间,不是帮孩子抄作业,关键来了,如果AI能写出工整漂亮的《我的暑假》,那我们到底该教孩子什么,是让他们写得跟机器一样,还是教他们为啥要写。

李老师每天下班前都会想这个问题,她不怕AI抢饭碗,她怕自己还在教孩子怎么拿分,真正危险的不是机器太聪明,是人忘了教育到底为了啥,孩子问为什么要写作文,老师答不上来,那才最可怕。

来源:小月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