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连续出招不留活路,美团腹背受敌,难破困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6:28 1

摘要:说白了,外卖变快了,选择变窄了,这两回事儿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平台有意为之。近两年你会看到两个明显动作:美团在推“闪电仓”,挂着30分钟送达的牌子;饿了么把骑手管理升级成了所谓的星云5.0,把人和时间、位置、完成率拉进一个算法里算得清清楚楚。为了支撑这些体验

你点外卖会更快,但你能选的东西其实更少了。

说白了,外卖变快了,选择变窄了,这两回事儿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平台有意为之。近两年你会看到两个明显动作:美团在推“闪电仓”,挂着30分钟送达的牌子;饿了么把骑手管理升级成了所谓的星云5.0,把人和时间、位置、完成率拉进一个算法里算得清清楚楚。为了支撑这些体验,双方都在砸钱补贴、开更多配送点。单笔配送成本比以前高出大概0.8元,这笔钱表面上看不见,是由平台先垫付,但补贴最终是怎么回来的?还是会摊到你我头上——要么通过商家让利,要么通过频率提高让单价看起来更划算。

把时间往前推一段,会更好理解现在的局面。过去,平台靠和头部连锁签独家,能把客源“锁住”。监管一紧,这种锁单模式被限制,原先的老路不太好走了。阿里那边走的不是单纯补贴路线,而是把高德地图、饿了么下单、淘宝和支付宝的入口连成一套。打个比方:陆家嘴某单能在26分钟送到,这不是骑手比别人跑得更快,而是阿里把定位、点单、支付串成一条流程,入口被他们抓牢了,用户的每一步都在他们设定的路径上滑动。

技术堆得再漂亮,也挡不住现实成本。美团砸了15亿做无人机,宣传声势挺大,可试点航线在深圳和成都加起来,连一条地铁线的长度都不到。无人机看着像科幻片,能真正大规模替代人工配送的场景其实很有限。阿里那边更务实,靠菜鸟把仓储和配送协同起来,摊下来成本据说比对手低近一半。不是说谁技术更炫,而是谁把流量和现有资源抓得更紧,更会把零散的优势拼成链条。

对骑手的管理变化,也是这套玩法的一部分。星云5.0把骑手当成“人+数据”的节点,位置、状态、接单率都被算法盯着。看起来是效率提高了,实际上骑手的时间、状态被系统高度掌控。新出台的一些骑手权益规制,让各家平台都得重新算账:单量还在,可利润空间被压缩,平台在补贴、派单和成本控制之间频繁调整。表面上骑手管理更规范了,可他们的真实体验并不一定更好。

争夺用户注意力的战场也不仅限于送餐速度。短视频和直播把人圈住了,抖音在生活服务类的流水已经是千亿级别,很多日常消费品在直播间就能被解决。像李佳琦这种把火锅底料、调味酱推上热销榜的人,已经让不少人下单路径变得更短:直接在短视频里看见,点一下就走,外卖平台的店铺翻找环节被跳过了。快手也在拼流量变现。阿里在这方面的天然优势,是它能把搜索、定位、交易连成一条线,让“省事”看起来像天然好处,实则是入口被设计好的结果。

再说闪电仓,这东西不只是把货放得离人近点那么简单。它是在另一个供应链上做了重构:仓里的商品有不少在你家楼下便利店找不到,供货链被平台改写,商家的议价权也被慢慢压缩。商家眼下可能看到单量上去了,但签的条款更紧了,能反抗的筹码越来越少。

平台们不断试新花样:补贴、仓配网络重建、算法派单、无人技术试点、直播带货、入口整合……每一招都有成本,也会带回报。你能感到的是配送更快、按耐不住的优惠、有时突然跳涨的价格,但把这些零碎的变化连成一条线去看的人不多——那条线其实就是把消费决策一步步推到你手指头上。

有时候细想会觉得有点像商场里把你引到某条走廊,走廊两边的商铺都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你以为是在挑店,其实是沿着他们提前铺好的路线走。舒服是舒服了,可选项被设计好了。

上次我在沙发上滑手机,解锁到下单一直不到一秒钟的事。哪家先跳出来,哪个就先被点进去。那一刻看似平常,其实挺关键——你的一次无心点击,决定了平台下一笔收益。你可能连当初想吃什么都没琢磨清楚,过程被设计成了自动驾驶。

来源:晚香入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