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年,够让本科读完直博,却让一句“她更懂我”瞬间塌方。上周,女生拎着蛋糕溜进上海某三甲医院宿舍,本想给规培男友程叙舟过生日,结果撞见他和同科室许佳共用一只耳机,抖音火花300天亮到刺眼。我看完帖子第一反应:不是医学生别急着骂,他们这帮人谈恋爱跟值班表绑在一起,
八年,够让本科读完直博,却让一句“她更懂我”瞬间塌方。
上周,女生拎着蛋糕溜进上海某三甲医院宿舍,本想给规培男友程叙舟过生日,结果撞见他和同科室许佳共用一只耳机,抖音火花300天亮到刺眼。
我看完帖子第一反应:不是医学生别急着骂,他们这帮人谈恋爱跟值班表绑在一起,感情线早被手术刀划得稀碎。
先交代背景。
程叙舟和女主高二开始好,本科异地四年,研究生他考到沪上,女主留在杭州做药企销售,高铁月票攒了厚厚一摞。
许佳是同一届规培,轮转排班重叠,两人常一起凌晨两点背病历,外卖凑单满减,微信步数天天破三万。
女主说,她以前最羡慕的是“医护人员相互救命”,现在最恨的也是这句。
数据冷冰冰。
报告写43%规培生跟同事擦出过火花,27%还是撬别人墙角。
我信,因为医院就是高压锅。
早上七点交班,晚上九点收工,回宿舍洗个澡继续写病历,唯一能说话的就是对面值班那位。
情绪崩的时候,谁递上一杯速溶咖啡,心跳比看见心电图还快。
日子久了,界限被消毒水味道一起蒸发。
有人怪异地。
其实异地只是放大镜。
医学生每天被生死冲刷,价值观半年一刷机,旧恋人还在聊租房押金,新人已经一起守过ICU通宵。
话题断层,比高铁晚点更致命。
女主回忆,去年她急性阑尾炎住院,程叙舟隔着手机说“忍忍,我明天有出科考”,那一刻她就感觉要被丢下。
更离谱的是网络。
许佳在小红书记录“挖墙脚日记”,配图是科室走廊昏黄灯光+一双男鞋,配文“抢的不是男人,是未来的主任医师”。
评论区34%鼓掌喊甜,说“真爱无罪”。
我滑到那条时,手指比在心电图机上还凉。
匿名让道德感降到零下,点赞成了帮凶。
医院文化也脱不了干系。
老主治常拍肩膀:找对象就找同行,不然谁懂夜班苦。
上级甚至默认夫妻同科,排班好协调。
潜移默化,规培生把“内部消化”当成顺流而下。
女主说,她以前送宵夜被保安拦,许佳穿白大褂就能直达休息室,这就是身份差异。
事情爆出来后,程叙舟只回一句:“我们只是一起扛过劳。”
女主把八年聊天记录打包发到医院纪委,得到的官方答复:私人感情,不便介入。
听来寒心,却真实得可怕。
医疗系统对伦理管住的是红包、药代,对感情几乎真空。
我想给非医学圈的读者提个醒:别用普通办公室恋爱模板去套白大褂。
他们每天一起见证生死,情感黏度比普通同事高十倍,可替代性也强十倍。
想守异地,就得把沟通频率调到比监护仪还密,把话题更新到比指南还快。
否则,下一个被共享火花的,可能就是你。
至于许佳,她更新完最后一篇日记,把账号注销。
网络狂欢散场,医院走廊灯依旧昏黄。
程叙舟规培结束能不能留院,没人再关心。
女主删光合照那天,发了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
“原来八年最耐用的不是爱情,是铁路积分。”
感情在白色巨塔里,从来不是无菌操作。
敢走进高压锅,就得接受被蒸散的风险。
别赌战友情不会变味,真相比手术刀锋利,只是没人给你打麻药。
来源:娱乐圈十三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