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位女首相震撼登场!却拒谈女权,政坛背后暗流涌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21:10 1

摘要:2025年10月,日本政坛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大事:一位女性终于坐上了首相宝座!但更令外界错愕的是,这场女性崛起的戏剧背后,女权话题却被刻意回避,政坛男性依旧掌控主导权。彭博社(Bloomberg)记者伊莎贝尔·雷诺兹(Isabel Reynolds)用犀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2025年10月,日本政坛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大事:一位女性终于坐上了首相宝座!但更令外界错愕的是,这场女性崛起的戏剧背后,女权话题却被刻意回避,政坛男性依旧掌控主导权。彭博社(Bloomberg)记者伊莎贝尔·雷诺兹(Isabel Reynolds)用犀利镜头,将这一幕剖开给世人看。

32年前,野田圣子(Seiko Noda)作为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LDP)首位进入众议院的女性议员,刚迈入国会就遭遇了尴尬:竟然找不到女厕所!那些年,女议员寥寥无几,只能偷偷溜进男厕所,临时隔出的小空间里感受着“不属于这里”的窒息。这种被边缘化的体感,成了她之后三十年冲撞男性主导体制的动力——野田不断在自民党内部呼吁提高女性参与,渴望为日本女性争取更多空间。但时至今日,除了国会的卫生设施升级,女性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传统领域的处境——依旧步履维艰。

日本在全球性别平等排行榜上常年垫底,尤其是在“政治代表性”和“经济参与度”上暴露短板。众议院内女性议员只占15%,直到本周才首次出现女财务大臣,连日本银行行长都没有过女性。更讽刺的是,媒体派驻的政治记者也几乎都是男性,女性的声音常年被淹没。

就在这样的男权铁壁中,64岁的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打破了天花板,成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32年政坛沉浮,她终于在一群西装革履的男性同僚中鞠躬亮相,但这一刻也暴露出:她只是“特例”,远非日本女性普遍觉醒的象征。

更让人玩味的是,高市早苗能否为女性带来真正福音?从目前局势来看,极不乐观。她在自民党党魁选举过程中,性别议题几乎被彻底忽略。正如日本《每日新闻》前政治记者佐藤千夜子(Chiyako Sato)所言:“女权话题根本没被提及,高市被选上与性别没什么关系。”

出生于1961年的高市,在历史古都奈良的中产家庭长大。父母希望她走“女孩子标准路线”:上女子短大,找份安稳工作,早点结婚。但高市偏偏不走寻常路,靠打工挣学费,完成了四年制商业学位,还在大学里玩摇滚、骑摩托,活得张扬。她当过大学教授和新闻主播,1993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首次当选,之后才加入自民党。她公开承认,英国铁娘子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是自己的偶像,出版过多本聚焦国防和安全的专著。

“在我的年代,女性和年轻都是劣势,”高市在两年前的一段YouTube视频中坦言,“没人会替你找借口,只能靠业绩说话。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能把‘我是女性’当作借口,但也不能丢掉女性身份。”

高市于10月4日当选自民党党魁,源于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惨败后,时任首相石破茂(Shigeru Ishiba)黯然辞职。高市随即陷入组阁拉锯战,为赢得首相之位拼到最后一刻。她的艰难破局,更像是政坛危机时女性被推上前台的“玻璃悬崖效应”——正如同志社大学(Doshisha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吉尔·斯蒂尔(Gill Steel)分析:“通常企业或政党只有在陷入危机时,才会让女性来收拾残局。这样的岗位,女性成功的概率反而更低。”

高市的上台也意味着自民党向右转,政策重点转向国防、安全、收紧移民和外资控制,明显在迎合上次选举中支持右翼的年轻男性选民。她本人观点极为保守,强硬的国家安全立场让她更受男性青睐,也与主流女权理念相距甚远。她甚至公开表示要“彻底抛弃工作与生活平衡”,高喊“拼命工作”,此言一出,立刻引发广泛质疑:在日本这样加班成灾、家庭压力巨大的社会,这种鼓励牺牲家庭的主张无疑让很多女性感到寒心。

更极端的是,高市坚决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夫妻分开姓氏——她宣称这会破坏“家庭统一”。她刚成为党魁时,自民党较为自由的联盟伙伴公明党(Komeito)立马宣布退出,理由就是政策分歧。高市随即拉拢了一个更保守的新合作党,对性别平等毫不感冒。

首场总理记者会上,高市被问到为何只选了两位女性担任阁僚,而此前外界一度盛传她要开创女性部长新高。“我一直强调机会平等,”她淡淡答道,“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参与,所有世代齐心协力。这就是我组建内阁的方式。”

放眼全球,日本并非唯一迟迟未迎来女性元首的发达国家。二战美军占领时期,日本才赋予女性投票权和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联合国190多个国家中,只有约三分之一出现过女性领袖,去年仅12位女性在任(Pew Research Center数据)。而美国至今两度让女性在总统大选中败给特朗普,连“女性总统”俱乐部都没挤进去。

日本女性在反对党倒是有过高光时刻。社会党女党魁土井孝子(Takako Doi)1986年激励了无数后辈。但自民党,却如同女性政治理想的坟场。前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Yuriko Koike)曾说日本政坛的性别壁垒不是“玻璃天花板”,而是“铁板”。她2016年在自民党受阻后,干脆辞去议员身份,转战东京都知事选举,力压自民党候选,成为首位女性知事。过去三届,她靠批判男权体制收获大批女性粉丝。

有分析认为,自民党此番力推女性首相,实则是为了给因丑闻缠身的党派“换脸”,赢得蜜月期。但正如上智大学(Sophia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三浦麻里(Mari Miura)警告:“蜜月期一过,高市会因为性别遭遇更猛烈的打击。女性领袖一旦失败,批评会比男性更毒。”

更令人咋舌的是,日本作为全球最富有、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女性在企业高层却依旧稀缺。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女性董事仅占14.8%。而且大部分是“外聘”,真正内部晋升的少之又少,说明企业内部的性别壁垒如同深渊难以逾越。

有的领域更是系统性排斥女性。2018年曝出多家医学院故意打压女考生,宁愿录取分数更低的男生,理由竟是“女性工作强度大,容易退出”。有名校最终被判赔偿,丑闻震动全国。

日本某些传统更是对女性封闭到极致。比如相扑赛场——女性连神圣的“土俵”都不得入内。2018年,舞台上有市长突发脑溢血晕倒,两名女医生冲上救援,却被主办方驱赶,理由仅仅是“女性不准上土俵”,舆论一片哗然。

连天皇继承权也因性别僵持多年。男性皇位继承人紧缺,议会讨论是否允许女性继位,但高市和执政联盟坚决主张引入远房男性亲属,维持“男系”不变。

此次高市组阁,仅有她自己以外两名女性入阁,远低于此前创纪录的五人。虽说女财务大臣属破天荒,但另一名女性部长负责经济安全和外籍政策,正是去年大选的敏感话题。

即便如此,摩根大通证券日本首席股票策略师西原理惠(Rie Nishihara)却表现得异常兴奋,认为新政府的政策与女性影响力都充满潜力。“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事,不仅仅是女性。无论她个人观点如何,女性首相的出现都会自然而然地掀起企业和社会多元化浪潮,毕竟政治圈是日本多元化最滞后的领域。”

但更多女性对此却显得复杂多端。野田圣子在2021年曾与高市竞争自民党党魁,这次则支持了44岁的男候选小泉进次郎(Shinjiro Koizumi)。她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音频,坦言心情五味杂陈:“她能打破天花板,确实了不起,我只能自省,为什么自己没能走到那一步。”

日本女性首相的到来,表面上看是历史性的突破,实则是男权体制下的一次“特例”,女权议题依旧被雪藏。高市早苗能否真的撬动社会结构,还是会沦为男权危机下的“牺牲品”?政坛暗流涌动,女性崛起的路,依旧崎岖如旧。

来源:新知峡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