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青州府下属的李家村,村不大,拢共几十户人家,多半靠种地过活。村里有户姓李的人家,老两口一辈子勤勤恳恳,养了两个儿子。老大叫李老实,人如其名,闷葫芦一个,话不多,手脚却勤快,地里的活计拿得起放得下;老二叫李空想,生得眉清目秀,嘴也甜,就是身子骨懒,总想着天上
话说青州府下属的李家村,村不大,拢共几十户人家,多半靠种地过活。村里有户姓李的人家,老两口一辈子勤勤恳恳,养了两个儿子。老大叫李老实,人如其名,闷葫芦一个,话不多,手脚却勤快,地里的活计拿得起放得下;老二叫李空想,生得眉清目秀,嘴也甜,就是身子骨懒,总想着天上掉馅饼,整日里琢磨着 “轻松发大财” 的门道。
老两口年纪大了,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眼看干不动地里的活,就把家里的三亩薄田分了,老大老二各一亩半。临走前,老两口拉着老大的手叮嘱:“老实啊,咱庄稼人,靠地吃饭,你踏实种好这几亩地,饿不着肚子。” 转头又劝老二:“空想啊,别总想着投机取巧,日子得一步一步过,手里有活,心里才踏实。”
李空想嘴上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种地多累啊,一年到头也就混个温饱,哪能发大财?我这脑子,肯定能想出轻松挣钱的法子。”
再说李老实,接过田地,那真是把心都扑在了上面。天不亮就下地,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每一步都做得仔仔细细。地里的草刚冒芽,他就蹲在地里薅得干干净净;庄稼生了虫,他连夜熬药汁喷洒,生怕伤了禾苗。到了秋收,他的一亩半地收成比别人家好上一截,粮食堆满了仓,除了自家用,还能卖些银子,日子过得稳稳当当。
可李空想呢?分到田地后,先是嫌翻地累,雇人翻了地;播种时嫌弯腰麻烦,撒得东一块西一块;出苗后更是不管不顾,整日里蹲在村口大树下,听过往的货郎说外头的新鲜事,幻想着自己也能像那些富商一样,随手就能赚大钱。
有回,一个货郎说邻县有人靠贩丝绸发了财,一本万利。李空想眼睛都亮了,跑回家就把仅有的一点积蓄拿出来,又跟邻居借了些银子,兴冲冲地去邻县买丝绸。结果他不懂行情,被奸商骗了,买的全是劣质丝绸,根本卖不出去,赔了个底朝天,还欠了一屁股债。
邻居上门要债,李空想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还是李老实拿出自己卖粮食的银子,帮他还了债。李老实劝他:“二弟,别再想那些虚的了,跟我好好种地,日子慢慢会好的。” 李空想却嘟囔:“种地能还几个钱?我只是运气不好,下次肯定能成。”
过了阵子,又听人说贩盐赚钱,李空想又动了心思。这次他不敢自己去,拉着一个远房表哥一起干。可他既怕吃苦,又怕担风险,一路上躲躲闪闪,遇到关卡就慌了神,结果盐没贩成,还被官差抓了个正着,罚了银子不说,还挨了一顿板子。
表哥气得跟他断了来往,李空想回家后,躺在炕上唉声叹气,抱怨自己命不好,遇不到好机会。李老实看他可怜,又把自己种的棉花卖了,给了他些银子做生活费,还把自己的半亩地让给他种,让他好好收一季粮食。
可李空想还是改不了懒毛病,那半亩地被他种得乱七八糟,野草比庄稼还高。到了秋收,收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的。他看着李老实粮仓里满满的粮食,又看看自己空荡荡的屋子,心里不是滋味,却还是不肯承认是自己懒,总说 “时运不济”。
这年冬天,下了场大雪,天寒地冻。李空想家里没存粮,又没钱买,饿得头晕眼花。李老实端着热乎的窝窝头和粥来看他,劝道:“二弟,别再空想了,明年开春,咱俩一起种地,我教你,只要肯下力气,肯定能有收成。”
李空想接过窝窝头,狼吞虎咽地吃着,眼泪掉了下来。他这才明白,不是自己命不好,也不是没机会,是自己太懒,太好高骛远,放着踏实的日子不过,总想着走捷径,结果一步错,步步错。
开春后,李空想终于收起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跟着李老实下地干活。一开始他手脚笨拙,干得慢,还累得腰酸背痛,但他咬着牙坚持。李老实耐心教他翻地、播种、施肥,他认真学,慢慢也摸透了种地的门道。
这一年,哥俩一起种的地收成格外好。李空想看着满仓的粮食,心里踏实极了。他终于明白,老话说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是真的,世上哪有什么轻松发大财的捷径,最靠谱的,还是自己的一双手。
后来,李空想凭着踏实肯干,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攒钱盖了新房,娶了媳妇。村里有人问他:“以前总想着发大财,现在咋安心种地了?” 李空想笑着说:“以前是傻,总觉得种地没出息,其实啊,踏实干活,日子才能越过越稳,这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村里人都说,李家这俩兄弟,老大老实本分,老二迷途知返,都是过日子的好手。而李空想的故事,也成了村里教育孩子的例子:“别学以前的李空想,好高骛远想投机;要学后来的李空想,踏实肯干才靠谱。”
日子就像地里的庄稼,你付出多少汗水,它就给你多少回报。那些总想着走捷径的人,往往会绕更远的路;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日子过扎实、过红火。
来源:一纸愁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