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去年冬天,他团队悄悄跑进云南深山,给18个孩子垫了路费,带他们坐了人生第一趟高铁去省城报志愿。
你骂他功利的时候,他真给山区孩子掏钱买车票去填志愿。
没人信他能翻盘,结果他把热搜的骂声,熬成了教育部的课题。
2023年封号那会儿,全网都说他把文科当垃圾卖。
可去年冬天,他团队悄悄跑进云南深山,给18个孩子垫了路费,带他们坐了人生第一趟高铁去省城报志愿。
没人拍,没人发,但那几个孩子后来发了条语音:“老师,我报了师范,以后也想回老家教书。
”
他话还是那么直,但不再说“文科没用”了。
现在视频里,他讲数字经济时代,中文系怎么靠写脚本月入三万,历史专业怎么进博物馆做数字复原。
播放量五千多万,底下评论区全是“原来文科也能活”。
他公司不卖课了。
以前85%收入靠报班,现在六成是数据,三成是跟高校合作做志愿模型,剩下那点钱,用来帮贫困生做免费咨询。
注册资本涨了六倍,没人再提“割韭菜”,有人说他是“教育圈最会做生意的老师”。
华东师大那帮教授,以前见他都躲着走,现在主动找他要数据。
不是因为他火,是因为他手里有全国五百万考生的真实选择记录——谁报了冷门专业后来逆袭,谁跟风选了热门专业三年转行。
这些,高校的教务处十年都攒不齐。
他没变。
还是那张嘴,还是那股劲儿。
只是现在,他不光告诉你选什么,还告诉你选完之后怎么活。
以前觉得他是贩卖焦虑的商人,现在才明白,他是在替那些不敢说话的孩子,把门敲开一条缝。
他没救教育,但他让至少一百多个孩子,没在填报志愿那天,哭着听爸妈说“你得选个能赚钱的”。
教育不是选专业,是选一条能走下去的路。
他终于不卖答案了,他开始教人怎么找自己的路。
来源:蘑菇会会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