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薪火,师徒相传。即日起,“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推出《文化导师故事我来讲》栏目,邀请文化导师的徒弟们,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师徒相授中的温暖瞬间与技艺传承。这些质朴而真挚的故事,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德行的滋养与文明血脉的流淌。让我们一同倾听,感受那份跨越时光的承
文化薪火,师徒相传。即日起,“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推出《文化导师故事我来讲》栏目,邀请文化导师的徒弟们,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师徒相授中的温暖瞬间与技艺传承。这些质朴而真挚的故事,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德行的滋养与文明血脉的流淌。让我们一同倾听,感受那份跨越时光的承诺与守护,见证赣鄱大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我是来自上饶广信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陈刘。“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为我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学习机会。新闻导师胡奕靓毫无保留地指导我,让我在成长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我并非科班出身,此前是一名小学教师,对于如何拍摄新闻、怎样拍好新闻,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活动,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一个良好开端,它帮助我跳出传统固定思维,逐步向全媒体记者转型。
和导师合作的第一个作品是《茶姑郑金花的一天》。通过这次实践,我才真切体会到呈现一个作品有多不容易。提前沟通拍摄事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脚本,这些都是我平时容易忽视的环节。由于茶姑采茶时间很早,我们团队和胡老师凌晨五点就出发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拍摄结束后,我们发现存在不少不足。比如拍摄过程中,有些机位没有顾及到,其实并非机位不够,而是大家缺乏项目历练,特别是在人物故事呈现方面。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如何让选题呈现得更有意思、更出彩,所以拍摄风格和角度、报道措辞都趋于传统化,缺乏传播力……
有了第一次合作的经验,之后和导师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每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导师都会要求我和她一起复盘。我们不仅总结成功经验,更坦诚地分析不足之处。这种“复盘”习惯,让我养成了不断自我审视和优化的能力,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两次错误。
广信区的北山陈支书是互联网上的网红“支书”,他在短视频平台已积累了一定流量,各大媒体也对他进行过采访。此前,我也对他进行过报道,但总感觉内容生硬、片面,找不到好的思路。前段时间,胡老师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讲述的就是北山陈支书的故事。她以江西全国最小的高铁站“五府山站”修通后,送走附近村庄无数追梦人为切入点,引出站台旁北山这个小村庄,讲述留守村民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改变村貌、改善生活……
今年教师节,我们团队制作了一期视频。按照胡老师提供的思路,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很好地呈现了人物故事。这期视频获得了老师们的好评,也取得了不错的播放量。
在这几个月里,我从胡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高超的专业能力,更是她严谨的工作态度、谦和的为人风范以及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这种精神层面的熏陶,将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同时,导师在生活中给予我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今年,我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正走在成为一名好记者的道路上,边学习边成长。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导师的殷切期望,努力创作出一些优秀作品。
文明江西宠粉福利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