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地标 点“土”成金——黔西南67个地理标志激活一方产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22:35 1

摘要:晨雾未散,黔西南州兴仁市回龙镇的薏仁米田中薏仁谷仿佛珍珠般垂挂在枝头,种植户田茂录弯腰捻起一穗薏仁米,饱满的米粒在指尖滚动:“今年有个好收成!”与此同时,普安县茶源街道的万亩茶园里,茶农们的背篓已装满青翠的夏秋茶茶青,空气中弥漫着茶香。

晨雾未散,黔西南州兴仁市回龙镇的薏仁米田中薏仁谷仿佛珍珠般垂挂在枝头,种植户田茂录弯腰捻起一穗薏仁米,饱满的米粒在指尖滚动:“今年有个好收成!”与此同时,普安县茶源街道的万亩茶园里,茶农们的背篓已装满青翠的夏秋茶茶青,空气中弥漫着茶香。

千里之外,第四届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上,黔西南展台前人头攒动。来自“中国古茶树之乡”的普安红茶茶汤橙红透亮,引来众多茶客驻足品鉴。一位资深茶商连饮三杯后赞叹:“这茶,干净,韵味足!”

截至目前,黔西南州有效地理标志已达67件(个),地理标志拥有量排全省前列,一个个地理标志产品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从“藏在深闺”到“一张名片”

“以前我们的薏仁米属于‘藏在深闺’。”老田还记得转变始于那张沉甸甸的“身份证”——2013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兴仁薏仁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2021年“兴仁薏仁米”成功进入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如今,这粒米已长成参天大树:作为“中国薏仁米之乡”,黔西南兴仁市薏仁米年加工量占全球70%以上,并建成全国最大的薏仁米加工中心,开发出68款深加工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全程把控品质,让薏仁米远销日韩等国,年出口额超2000万美元,综合产值超50亿元。

与兴仁市相隔不远的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的万亩茶园,采茶工人们手指翻飞,采摘今年的夏秋茶。加工车间中,茶香四溢,工人正在加工茶叶。

普安茶园中,采茶人拿着新采的茶叶。(图/祝庆庆)

“普安红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后,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2023年“普安红茶”进入第二批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入选名录的红茶之一。

2024年,普安干茶产值达13.28亿元,综合产值突破18.08亿元,品牌价值攀升至33.46亿元。

同样完成身份蝶变的,还有“晴隆绿茶”“安龙白及”“顶坛花椒”“望谟芒果”等产品。一改“土”面貌,从“地方特产”向“区域名片”升级,市场认可度飞速提升。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出海”

拥有了“身份证”,如何让这些金字招牌产生聚合效应?在刚闭幕的第三届贵州省中医药系统技能竞赛(药膳组)暨第三届“贵药膳”大赛中藏着答案。

“贵州苗药苗阿祖康养园的薏仁茯苓祛湿阿祖茶荣获了2025贵州‘十大贵药膳’称号。”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昊峰介绍,药膳中使用的薏仁米正来自兴仁。“兴仁薏仁米是国家地理标志,我们长期保持与兴仁薏仁米合作。”

贵州苗药苗阿祖康养园研发的系列养身茶。(图/祝庆庆)

产品获得荣誉,也充分展示了地理标志产品在深加工领域的巨大潜力。

同时,黔西南州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矩阵,组团出展,亮出“名片”。

今年9月,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上,黔西南州7家特色农业企业参展。展会期间,外地企业与6家参展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意向成交金额高达1260万元。

10月的贵阳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上,黔西南展区成为焦点。薏仁米专区里,从原粮到薏仁精油、薏仁面膜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普安红茶展台前,茶艺师现场演绎传统茶礼,茶香袅袅中,她向观众讲述每片茶叶背后百万年前的四球茶茶籽化石的故事。

“这就是我要找的味道!”一位广东采购商在品尝后,当场签下意向订单。

从“产品”到“产业”的升级之路

十月的晴隆县,秋意渐浓。晴隆县采茶工王大姐感慨,“自己在晴隆、普安两地采茶,从春茶到夏秋茶,多的时候一天能赚两三百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

晴隆绿茶通过“国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覆盖了11个乡镇、49个村、312个村民小组。单家企业日均支付给采茶工的工资就接近5万元。这些钱,直接装进了农民的口袋。

兴仁薏仁米与普安红茶也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数千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产业链的延伸。

“游客多了,我们茶叶卖得更好,来玩的人也更多。”普安县茶源街道细寨村村民黄礼英笑着介绍。随着茶旅融合深化,普安延伸出茶旅、研学、茶宴等新业态。

卖完茶青,茶农开心的数着手中的钱。(图/祝庆庆)

在晴隆,茶酒、新式茶饮等深加工产品不断被研发出来。

“我手中现在这款‘普安红茶’大家可以看看汤色。”生长在普安的匡子从小与茶打交道。直播间中,她直接上干货:手机怼着茶汤,干茶近拍形态。“直播中能积累的老客户和让更多人了解‘普安红茶’就是最开心的事。”

黔西南州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8月,全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已达52户,用标企业56户,“目前已完成‘兴仁薏仁米’‘普安红茶’等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一图三清单’绘制,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向保护产品转换,推动黔西南地理标志产业迈入集群化、规范化发展。”

从田间到展台,从工厂到直播间,从“地方特产”到“区域名片”,黔西南的67枚地理标志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唤醒沉睡的乡土资源,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祝庆庆

编辑 宋洁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