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等3人获“华人菲尔兹奖”;北大黄金一代四小天鹅已悉数获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0:08 1

摘要:10月27日,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也就是ICCM2025,官方较“突然”的正式公布了本次大会的各奖项获奖人名单。在正文之前,先简单说一下这个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它是由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在1998年发起全球华人数学界的顶级学术活动,每3年举办一届,

10月27日,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也就是ICCM2025,官方较“突然”的正式公布了本次大会的各奖项获奖人名单。在正文之前,先简单说一下这个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它是由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在1998年发起全球华人数学界的顶级学术活动,每3年举办一届,目前已发展成为了类似ICM的华人数学界最顶尖的“数学大会”了。在大会上,也将颁发有着华人数学界“菲尔兹奖”之称的ICCM数学奖金奖(原晨兴数学金奖)等各大奖项。

上一次,也就是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是2022年在江苏南京举行的,此前该大会曾在国内多个城市举办。按理说今年将进行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但本次时间有略微调整,ICCM 2023,即2023年的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是在2024年年初举办的;而在2025年年初举行的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ICCM 2024)上宣布了,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大会”永久落户”上海;也就是说,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以后都将在上海举行。而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也就是ICCM 2025,将在2026年年初的1月3号正式开幕;而今天则是提前公布了各奖项的获奖人,颁奖典礼将在明年年初进行。

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 2025)的ICCM数学奖金奖的获得者本次有3位,分别是芝加哥大学的邓煜、纽约大学科朗数学研究所/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的王虹和北京大学的袁新意。说实话,本次名单公布前,我就预测王虹大概率将要获奖,几乎是铁定的,邓煜可能性也很大 。只是我没想到本次有三位获奖,倒不是本次谁不够资格,而是往年ICCM数学金奖或原晨兴数学金奖最多只颁发给了2个人(纯数领域,应用数学领域单算);而本次获奖的3位都是纯数领域的,也算是开了先河。3人共同获奖,这可能也跟华人数学家近些年在领域内越来越出彩有关,毕竟3年一届的大会颁发给3人也合理(4年一届的菲尔兹奖每次授予不超过4人)。

取自2025ICCM官网

随着本次袁新意获得了ICCM数学奖金奖,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四小天鹅的张伟、恽之玮、朱歆文和袁新意(均为北大2000级)已斩了这个有着“华人菲尔兹奖”美誉的大奖,实现了全员登顶的“大满贯”。ICCM数学金奖是全球华人数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该奖项旨在表彰45岁以下、在纯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并对数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华人数学家。其实在本次名单揭晓前,我猜想获奖的2位是王虹和许晨阳(不是可能性最大),因为1981年出生的许晨阳也是满足条件的;已获得过多个国际和国内顶尖大奖的他也算是ICCM数学奖金奖的“遗珠”了。但可能考虑到,许目前已经充分得到国际认可了,似乎也不太需要该奖“锦上添花”了。所以,从概率上来讲,此前我也是认为在诞生2位金奖的情况下,王虹和邓煜的可能性是最高的(毕竟2位今年年初都搞了大新闻,再加上此前一系列突出成果的积累)。

取自北京大学

最后再来简单看下,三位获奖人。首先是邓煜,他目前是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他是2006年的IMO金牌得主;此后保送北大数院,大三又转学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则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此前曾在南加州大学任职。邓煜的研究方向为非色散与波动方程、流体力学、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中的概率方法以及统计物理等,并在相关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他已发表过多篇数学四大文章,还曾获斯隆研究奖、ICBS前沿科学奖(Frontier of Science Award)和2025年MCA奖等荣誉。

王虹,她目前是纽约大学科朗数学研究所/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双聘教授,也是IHES的首位终身教授(IHES历史上数学领域第14位终身教授,此前13位终身教授中8位获得过菲尔兹奖)。王虹2011年本科毕业于北大数院,她还是巴黎第十一大学的硕士;同样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此前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职。王虹的研究方向为调和分析与几何测度理论,她在傅里叶限制猜想、Falconer距离集猜想与Kakeya集猜想等问题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王虹已发表过多篇数学四大文章,其中今年已发表了2篇,就是她与合作者证明三位挂谷猜想“三部曲”文章中的前两篇;此外她还曾获玛丽安·米尔扎哈尼新前沿奖(Mirzakhani New Frontiers Prize)、ICCM最佳论文奖和ICBS前沿科学奖等荣誉。

袁新意,他目前是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他是2000年的IMO金牌得主,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大数院(3年本科毕业),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此前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职。袁新意的研究方向为数论,尤其关注Arakelov几何、丢番图方程、自守形式、志村簇与代数动力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相关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他也发表过多篇数学四大文章,还曾获克雷研究学者首位获奖中国人,Clay Research Fellowship)和科学探索奖等荣誉。

本次获奖的三位两两之间和三位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首先说一下共同的地方,一个是三位都是北大数院的校友;二是三位都是明年国际数学家大会(2026ICM)的45分钟报告人。其他的共同点还有袁新意和邓煜都是IMO的金牌得主(所以也不要全盘否定竞赛生),王虹和邓煜都是北大07级的校友等。

除了以上三位获得了ICCM数学奖金奖,鲍涣辰和徐宙利等5人获得了本次ICCM数学奖银奖。宾夕法尼亚大学翟敬立和复旦大学傅吉祥获得了ICCM陈省身奖;香港中文大学罗智泉和布朗大学舒其望获得了首次设立的ICCM华罗庚奖;北京大学鄂维南获得了首次设立的ICCM林家翘奖(主要奖励应用数学家)。两位菲尔兹奖得主Andrei Okounkov和Caucher Birkar分获两项国际合作奖;香港中文大学辛周平获得了ICCM数学贡献奖

取自2025ICCM官网

参考链接:https://2025iccm.simis.cn/site/awards/medal-of-mathematics

来源:科技大满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