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营销话术,而是一套精密运转的经济系统——价格不是被定出来的,是被市场集体信仰推上去的。
劳力士从不打折,但它比任何品牌都更懂怎么让顾客抢着多花钱。
这不是营销话术,而是一套精密运转的经济系统——价格不是被定出来的,是被市场集体信仰推上去的。
你花十万买一块表,不是因为它的零件值十万,而是因为你知道,五年后它依然能卖九万,甚至更多。
这种确定性,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2023年,劳力士正式把二手市场变成自己的第二生产线。
官方认证二手表(CPO)计划覆盖34个国家,从新加坡到悉尼,每一块经过检测、清洁、延保两年的二手表,定价都稳稳卡在新品的85%到120%之间。
Daytona 116500LN这种热门款,二手价比它2017年刚上市时还贵了60%。
这不是黑市炒货,是品牌亲自下场,把流通环节变成利润池。
你买的不是一块表,是一张保值凭证。
产能在涨,但你等得更久。2024年第一季度,劳力士产量同比增加8%,达到28万枚,但水鬼的等待名单反而拉长到5到7年。
为什么?
因为品牌把30%的产能悄悄挪给了Explorer II这类专业款。
这不是产能不足,是故意制造“结构性稀缺”——你想要的,永远不够;你没想买的,却在悄悄堆满货架。
这种调控能力,来自日内瓦Plan-les-Ouates工厂那条能72小时切换生产线的“模块化流水线”。
它像一台精准的钟表,知道什么时候该生产哪一款,什么时候该让市场“饿一饿”。
真正的护城河,藏在金属里。2023年底,劳力士全资的Première Precision实验室,悄悄推出一种叫Oystersteel MX的新合金。
抗腐蚀性提升40%,光泽能撑二十年不发灰。
这不是实验室论文,是直接用在2024年新款Submariner上的量产技术。
从矿石冶炼到表壳成型,从机芯零件到蓝宝石玻璃,劳力士现在控制了98%的核心材料与工艺。
去年,它甚至收购了合作了三十年的玻璃供应商——不是为了省钱,是为了不让任何人能复制它的光。
二手市场越火,新品越抢手。2023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保罗·纽曼迪通拿以2743万美元成交,创下腕表纪录。
这不是偶然,是品牌三十年来持续构建的“信任资产”。2024年,劳力士投入3.7亿瑞士法郎,把自1930年代以来每一块表的生产档案数字化,你甚至能查到你表的机芯是哪年哪月在哪个车间组装的。
这种透明,不是为了服务你,是为了让你相信:它值得你为它多付钱。
就连供应链波动,它都能变成营销机会。2024年5月,因钛金属原料延迟,钛合金游艇名仕停产,结果二级市场价格单月暴涨35%。
没有促销,没有降价,连“缺货”都成了增值理由。
它不迎合市场,它定义市场。
更深层的布局,正在悄然展开。
中东部分授权店试点加密货币支付,瞄准的是新一代的财富持有者——他们不信任银行,但信任能传代的实物资产。
劳力士不追潮流,但它早就在潮流来临前,把路铺好了。
你看到的是一块表,它看到的是一套闭环系统:价格坚挺→二手保值→信任强化→需求旺盛→产能调控→材料自研→历史背书→价值固化。
每一个环节都互相咬合,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信仰循环。
经济下行?
它反而增长3.8%。
通胀高企?
它的价格比CPI跑得快得多。
这不是奢侈品牌,这是金融工具,是资产配置的实体载体。
其他品牌在学它的营销,它在学怎么让一块钢和玻璃,变成比黄金更稳定的硬通货。
当你在等一块水鬼时,你等的不是表,是你对未来的信心。
而劳力士,早已把这份信心,铸进了每一枚表壳里。
来源:汽车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