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自印度独立之前和独立以来,一直主导着印度国大党和印度的国家政治,还通过血缘和婚姻,将其影响力已经在印度国内维持了超过70年。
莫蒂拉尔·尼赫鲁,主持起草了《尼赫鲁报告书》,该份报告是印度人自己制定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草案。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莫蒂拉尔的儿子),印度开国元勋、印度首任总理。
英迪拉·甘地(贾瓦哈拉尔的女儿),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拉吉夫·甘地(英迪拉的儿子),印度第六任总理。
索尼娅·甘地(拉吉夫的遗孀),印度国大党前主席,该党的权力核心人物。
拉胡尔·甘地(拉吉夫与索尼娅的儿子),现印度国大党主要领导人,并多次领导印度总理竞选。
普里扬卡·甘地(拉吉夫与索尼娅的女儿),近年来也积极投身到政治当中,被视为颇有政治潜力的继承人。
以上这几人,均出自于印度“第一政治家族”----尼赫鲁·甘地家族。
他们自印度独立之前和独立以来,一直主导着印度国大党和印度的国家政治,还通过血缘和婚姻,将其影响力已经在印度国内维持了超过70年。
虽然在印度各邦,还存在着众多强大的地方政治家族,通常掌控着某个特定邦的政治命脉,但这种政治家族化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
如:历史与庇护文化、品牌效应与选民认同、强大的资金与资源网络、政党制度的弱点。
而尼赫鲁·甘地家族的崛起,开始于印度独立运动的洪流之中,即莫蒂拉尔·尼赫鲁时代(1861年 - 1931年)。
他们家族原本是克什米尔地区潘迪特社区的后裔,属于北印度最高种姓、高学识的婆罗门家庭,也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深受英国文化影响。
莫蒂拉尔本人则是一位极其成功的律师,更是尼赫鲁·甘地家族政治王朝的奠基人。
他的生活完全“盎格鲁化”,穿着英伦西装,住在名为“极乐轩”的豪华大宅里,享用着欧洲美食和美酒,遵循着英国绅士礼仪。
在政治上,莫蒂拉尔最初是一位“温和派”的民族主义者,相信英帝国的统治能够为印度带来现代化和法治,主张通过宪政改革、在体制内进行协商和请愿,以此来为印度人争取更多的权利和自治空间。
可他的儿子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英国(哈罗公学、剑桥大学)接受了精英教育,深受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政治观点上比父亲莫蒂拉尔激进的多,对英国殖民统治抱有根本性的质疑,渴望印度完全独立。
父子间曾经为此产生了激烈的思想冲突,最终儿子的激情与理想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父亲。
1915年,圣雄甘地从南非返回印度,并于1919年-1922年间发起了第一次全国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其哲学、诉诸于广大民众的动员方式,以及其提出的“斯瓦德希”(自产)和“斯瓦拉吉”(自治)理念,震撼了整个印度。
这对莫蒂拉尔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甘地的人格魅力和其道义上的感召力,更让他看到了一个超越请愿,且更具力量的反抗方式。
随之,莫蒂拉尔完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彻底的转变,放弃了自己奢华的西式生活方式,穿上了用印度土布制成的衣服,戒掉了钟爱的雪茄和美酒,变得极其简朴。
还将家族的奢侈品和昂贵的衣物当众付之一炬,完成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举动。
政治立场上,他也从国大党内的温和派,转变为了甘地领导下不合作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领导者。
1919年和1928年,他两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成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核心领导人之一。
可他由于积极参与反英运动,备受殖民政府迫害,律师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巨额收入锐减,并伴随着多次被捕入狱。
他在狱中恶劣的条件下,身体健康严重受损,因此早逝。
但他于1928年主持起草的《尼赫鲁报告书》,是由印度人自己制定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草案。
其中,要求在英帝国内部给予印度自治领土地位,确立了一个世俗的、保障基本权利的政府框架。
这份报告,为印度未来的宪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文本基础,其世俗主义原则还被他的儿子贾瓦哈拉尔继承,后正式地写入了印度宪法。
对于他自身的牺牲和转变,则为尼赫鲁家族树立了“为国奉献”的家族传统和崇高的政治声望,也为他培养的儿子贾瓦哈拉尔作为接班人,铺平了政治道路。
他所建立的广泛人脉和政治资本,更更直接传递给了他的儿子。
最重要的是,他将他的家族与印度国大党深度绑定,使“尼赫鲁”这个姓氏成为了印度国大党乃至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代名词之一。
1947年-1964年,莫蒂拉尔·尼赫鲁的儿子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仿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印度在独立后的开国总理。
在此期间,其凭借着巨大的个人魅力和威望,将印度国大党打造成为了一个拥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伞状政党”,几乎等同于国家本身。
坚信议会民主制、社会主义(混合经济)、世俗主义和科学精神,奠定了印度民主与世俗的基石。
成功地将一个刚刚经历血腥分治、语言文化极其多样、贫困率极高的新生国家,引导成为了一个稳定的民主政体,这在后殖民国家中是罕见的成功范例。
当时的冷战背景下,尼赫鲁与埃及的纳赛尔、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使印度在国际舞台上保持了战略自主性,成为了“第三世界”的领袖之一。
建立了大量的公立重工业部门、水坝和发电站(他称之为“现代印度的神庙”),创立了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等顶尖科教机构,为印度的长远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1966年-1977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独生女英迪拉·甘地,在印度国大党内元老的扶持下成为了印度第一位女总理,开创了印度政治“家族继承”的先河。
这导致国大党从一个有内部民主的政党,逐渐演变为一个围绕着甘地家族的个人崇拜机构,严重阻碍了党内健康的人才晋升通道和民主程序。
而英迪拉·甘地因其强硬的政治手腕和执政风格,被称为“印度铁娘子”。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她的丈夫为费罗兹·甘地(波斯裔拜火教(帕西人)家庭),与“圣雄甘地”没有血缘关系,他们只是同姓。
1971年,英迪拉·甘地出现了政治生涯里的最高光时刻。
她果断支持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独立运动,并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成功地帮助孟加拉国独立,极大地削弱了老对手巴基斯坦,确立了印度在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地位。
这场胜利,为她带来了空前的声望和民族自豪感。
并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引进高产作物品种、推广化肥和灌溉技术,使印度从一个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实现了自给自足,避免了大规模饥荒,养活了数以亿计的人口。
1974年,她批准了印度的第一次核试验(代号“微笑的佛陀”),标志着印度成为了核国家,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和战略威慑能力。
1975年-1977年,英迪拉·甘地因选举舞弊指控面临下台危机,同时国内政治骚乱频发,她对此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措施包括:实施严格新闻审查,打压任何批评声音;大规模逮捕政治反对派,有超过十万人被未经审判投入监狱;推行强制绝育计划以控制人口,引发了广泛民怨。
这被广泛认为,印度民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甘地家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因为它严重践踏了宪法和民主制度。
1980年-1984年,英迪拉·甘地再次当选印度总理。
1984年6月,锡克教分离主义领袖宾德兰瓦勒及其武装分子盘踞在锡克教最神圣的圣地——阿姆利则金庙。
她下令印度军队发动“蓝星行动”,武力清剿金庙内的武装分子,成功地击毙了宾德兰瓦勒,却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及对金庙建筑的严重破坏。
此举被全球锡克教徒视为对圣地的严重亵渎,激起了锡克社群的极大愤怒和仇恨。
同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在她的官邸花园内,被她的两名锡克教保镖开枪刺杀身亡。
这等同于,是对“蓝星行动”的直接报复。
她的遇刺引发了全国性的反锡克教大屠杀,数千名无辜锡克教徒被杀,政府被指控应对不力甚至纵容。
英迪拉·甘地的一生,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是一位爱国者、强势的领袖,带领着印度赢得了战争并解决了粮食危机;同时也是一位“民主的推土机”,为了权力不惜摧毁民主制度,其决策最终导致了印度宗教冲突的加剧和她个人的悲剧结局。
但她深刻地塑造了现代印度,她的遗产无论是国家的强大,还是社会的裂痕,至今仍在影响着印度的政治与社会。
1984年10月31日-1989年12月2日,英迪拉·甘地的长子拉吉夫·甘地,成为了印度的第六任总理,却充斥着弟弟的死亡和母亲的期望,只因他最初对政治毫无兴趣。
他曾经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学习,回国后成为了一名职业民航飞行员,在印度航空公司工作。
享受着远离政治聚光灯的平静生活,妻子为出生于意大利的索尼娅·甘地。
1980年,这是他命运发生巨大转变的一年。
他的弟弟、被母亲英迪拉·甘地精心培养为政治接班人的桑贾伊·甘地,在一次飞行事故中意外身亡。
他在其家族和国大党的巨大压力下,被迫放弃了飞行员生涯,进入了政坛,填补了他弟弟留下的权力真空。
后来,又由于他的母亲英迪拉·甘地被刺杀,在举国震惊与悲愤的氛围中,被国大党元老们迅速地推举为了总理。
这一决定,一部分源于印度民众对英迪拉的同情,也因为他形象清新、没有政治污点,被视为了一个能够团结国家、带来稳定与和平的人选。
上台后,他大幅降低税收,放松政府对工业的管制(特别是电信、计算机和航空领域),鼓励外资进入,为1991年印度全面经济自由化改革铺平了道路。
他说过:“政府事务的运作,最好能像计算机一样。” 这体现了他对效率和现代化的追求。
外交上,他是自1962年中印战争后第一位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印度总理,并于1988年访华。
可他对斯里兰卡内战的干预,是他任内最具争议的决策之一,导致了他后来的遇刺。
他和他的政府被指控在从瑞典博福斯公司购买火炮的交易中收受了巨额回扣,严重损害了他“清廉先生”的公众形象。
1989年,此事成为了国大党在大选中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也因印度最高法院判决一名穆斯林离婚妇女有权获得赡养费时,通过议会立法推翻了最高法院的判决,被批评为“政治绥靖”,为了选票牺牲穆斯林妇女的权益和国家的世俗主义原则。
1991年,拉吉夫·甘地在为即将到来的大选进行竞选活动时,在泰米尔纳德邦被一名泰米尔猛虎组织女性成员以“人体炸弹”方式刺杀。
该组织刺杀他,是为了报复他执政时期派兵干预斯里兰卡的内战。
他的遇刺震惊了世界,更暂时中断了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直接掌权。
简单来说,拉吉夫·甘地因其在印度国内大力推动计算机和电信技术,常被称为“印度IT革命之父”或“现代化先生”。
今天,印度能够成为“世界办公室”和IT强国,其功不可没。
他是印度经济思想转型的关键先驱,且年轻、务实,对科技充满热情,应该被铭记。
他留下了混合的遗产:一方面是印度科技与经济开放的先驱,另一方面则是深陷腐败丑闻和外交困境的悲剧总理。
近年来,索尼娅·甘地和拉胡尔·甘地也多次被反对党指控与多项腐败案有关联。
而索尼娅·甘地,作为拉吉夫·甘地的遗孀,起初也不愿意从政,但她最终还是成为了国大党的核心人物,并在1998年后重振了当时衰落的国大党。
2004年,她领导国大党在大选中意外获胜,出于国籍问题的考虑,拒绝了担任总理,选择了“垂帘听政”的方式,就任国大党议会党团主席和全国咨询委员会主席,掌握着巨大的政治实权。
拉胡尔·甘地与普里扬卡·甘地,这两位是拉吉夫·甘地和索尼娅·甘地的孩子。
其中,拉胡尔·甘地作为国大党指定的继承人,领导国大党经历了多次选举失败,被批评者视为其缺乏政治魄力和明确纲领的“王朝代表”。
不过,他仍是国大党对抗莫迪的最主要领导人。
普里扬卡·甘地,因其与祖母英迪拉·甘地神似的容貌和亲民风格,一直被支持者寄予了厚望,
可直到2019年,她才正式出任党内职务,其影响力更多在地方层面。
总的来说,尼赫鲁-甘地家族在印度的影响力、贡献与争议可以总结为:塑造了现代印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印度的现代化。
负面影响与争议为:政治王朝化,深刻侵蚀了国大党内部的民主机制和人才晋升渠道,使该党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该家族的“家族企业”。
还有,民主的破坏者、助长了教派冲突、腐败丑闻缠身。
如今,该家族在印度的政治光环正在褪色。
然而,其影响力是建立在印度历史遗产、象征意义和国大党的组织结构之上,即便在失势时期,仍然是国大党无可争议的精神领袖和团结象征。
印度的政治家族,是印度政治生态中一个不可否认的核心特征。
它深深地植根于印度的社会土壤之中,虽然面临着现代民主价值观的冲击,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塑造印度政治格局的关键力量。
来源:数风流人物一点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