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三代” 成过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6:54 1

摘要:最近不少准备2026国考的朋友都在问:“听说政审不查三代了?是真的假的?”毕竟以前总流传着“家里有人犯过错,自己考公就没戏”的说法,不少人为此纠结半天不敢报名。今天咱就把这事说明白——2026国考政审还真有大调整,“一刀切查三代”早成了过去式,但这可不代表政审

2026国考政审真改了!“查三代”成老黄历,这3步自查才是上岸关键

最近不少准备2026国考的朋友都在问:“听说政审不查三代了?是真的假的?”毕竟以前总流传着“家里有人犯过错,自己考公就没戏”的说法,不少人为此纠结半天不敢报名。今天咱就把这事说明白——2026国考政审还真有大调整,“一刀切查三代”早成了过去式,但这可不代表政审变松了,反而更讲究“精准筛查”,提前做好3步自查,比瞎猜瞎担心靠谱多了。

先澄清一个最关键的误区:“查三代”不是完全取消,而是“看岗下菜碟”。之前总有人以为不管报啥岗位,都得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背景扒个底朝天,其实这是对政策的误读。2026年执行的《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里写得很清楚,政审审查范围是和岗位风险绑定的。简单说就是分两类:

一类是特殊岗位,比如公安、法院、检察院这些政法系统岗位,还有机要、国家安全等涉密岗位,因为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或国家机密,还是会查三代直系亲属的情况,重点看有没有叛国、间谍、严重暴力犯罪这些重罪。去年就有个考生报考海关缉私岗,因为舅舅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案底,最后没通过政审,就是这个原因。

另一类是普通岗位,像税务局、教育局、乡镇政府这些日常行政岗位,审查范围明显收窄,主要查考生本人和父母、配偶、子女这些直系亲属,旁系亲属的情况基本不看了。我身边有个朋友,他父亲十几年前有过过失犯罪记录,今年报考了县城的教育局岗位,政审时只让父亲开了无正在服刑的证明,最后顺利通过了,放在以前他压根不敢报名。

为啥会有这变化?其实是政策更人性化了,强调“谁犯错谁担责”。去年法工委的工作报告里就明确提出,不能让违法犯罪行为的责任波及无辜家人,2026年的政审调整正是落实了这个原则。但别以为这是政审“放水”,相反,对考生本人的审查严得没话说,以前不太在意的细节,现在可能成了“高压线”。

接下来这3步自查,是2026国考政审的核心,不管报啥岗位都得提前做,少一步都可能栽跟头。

第一步:查“个人底细”,把自己的“污点”全筛干净

政审的核心从来都是“审本人”,2026年更是把个人情况放到了重中之重。这一步要查三个关键:

首先是违法犯罪记录。直接去户籍地派出所开“无犯罪记录证明”,这是所有岗位的必查项。这里要注意,不只是刑事犯罪,像考试作弊被行政处罚、学术造假被开除学籍这些“轻罪”或违纪行为,也可能直接被否决。前年有个考生笔试面试第一,就因为大学时论文代写被查出来,政审直接没过,太可惜了。

然后是征信记录。现在政审不光看有没有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连信用卡逾期、频繁网贷这些细节都查。最好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打印详细版的个人征信报告,要是有逾期记录,赶紧找银行开结清证明,不然很可能被判定为“信用意识差”。我一个表弟去年考公,就因为上学时信用卡忘还逾期了3个月,差点没通过,后来拿着结清证明反复说明情况才过关。

最后是网络言行。这是2026年政审的新重点,会查近5年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知乎等社交平台记录。要是有公开发表不当政治言论、参与网络赌博、传播不良信息这些情况,直接一票否决。哈尔滨去年就有个考生,因为几年前在微博发过过激言论被举报,录用程序直接终止,这教训太深刻了。

第二步:核“亲属情况”,按岗位对号入座查重点

虽然不搞“一刀切查三代”了,但亲属情况还是要查,关键是“看岗位定范围”,别瞎紧张也别漏查。

报普通岗位的朋友,重点跟父母、配偶、子女这三类直系亲属确认两件事:一是有没有正在服刑的重罪记录,二是有没有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如果亲属只是多年前有过轻微犯罪,早就刑满释放了,基本不影响。但要是父母正在坐牢,哪怕是普通岗位也悬。

报特殊岗位的就得更仔细,除了直系亲属,还得查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些三代亲属的政治和犯罪情况。特别是报考涉密岗位,要是亲属有移民或长期境外居留的情况,也可能受影响。这里有个小技巧:不确定的话,可以提前打用人单位的咨询电话匿名问,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

有个常见的疑问:“爷爷有案底但早就去世了,影响不?”其实只要没有共同生活经历,且不是严重犯罪,一般没问题。政审看的是“现实影响”,不是“历史原罪”,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第三步:审“档案材料”,别让“小差错”毁了前程

很多人觉得档案没人看,其实政审时档案是必查项,90%的政审失败都出在档案问题上,而且大多是能提前避免的小差错。

应届生要重点查学籍材料:高考报名表、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这些全不全,学历在学信网能不能查到,特别是非全日制学历,得确认前置学历符合规定,不然算“学历套读”,直接淘汰。往届生更要注意工作经历衔接,待业期间就统一填“待业”,别为了好看虚构工作经历,社保记录一查一个准。

党员考生还要额外核对党员材料:入党时间是不是满了18周岁,思想汇报有没有雷同,转正申请书手续全不全。之前有个考生就是入党志愿书日期填错了,补材料补了一个月,差点错过政审截止时间。

查档案的关键是“早动手”,应届生提前找学校档案管理处核对,往届生去户籍地人才中心查,发现问题早补正,别等政审时才慌神。

最后再提醒大家几点:2026年部分中央岗位开始实行“差额考察”,也就是政审人数比录用人数多,哪怕你笔试面试靠前,政审不过还是会被刷下来。而且道德品质现在是“一票否决”,像校园霸凌、虐猫、婚内出轨这些行为,只要查实就没戏。

总的来说,2026国考政审的调整是好事,既杜绝了“连坐”的不合理情况,又把审查重点放在了考生本人的政治素质、信用状况和言行举止上。与其纠结“查不查三代”,不如花半天时间按这3步自查一遍:个人底细清不清、亲属情况符不符、档案材料全不全。把这些弄明白,政审这最后一关才能稳稳妥妥,毕竟考公拼到最后,拼的可不只是分数,更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硬实力”。

来源:智能氢氧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