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伪造“国脸”卖假糖:国家首罚护信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00:05 1

摘要:2025年10月,网上传开“李梓萌直播卖鱼油”视频,画面里的“李梓萌”喊“家人们”称鱼油“包治百病”,可《新闻联播》主持人李梓萌从未开此直播,这是AI换脸诈骗,骗子复制她的脸和声音骗钱,所谓“鱼油”只是普通糖果,和保健品无关。

2025年10月,网上传开“李梓萌直播卖鱼油”视频,画面里的“李梓萌”喊“家人们”称鱼油“包治百病”,可《新闻联播》主持人李梓萌从未开此直播,这是AI换脸诈骗,骗子复制她的脸和声音骗钱,所谓“鱼油”只是普通糖果,和保健品无关。

事件初期,不明真相的网友骂李梓萌“德不配位”,直到工作室发声明、晒行程并报警,大家才知被骗。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显示,截至10月22日,超300名消费者因信“李梓萌”下单,涉额超50万。北京张阿姨看直播后,花899元买三个月“鱼油”,停了五年降压药,半个月后血压升高,维权时才知被AI假脸骗。

AI诈骗嚣张,国家迅速出手。10月23日,依据国家网信办9月落地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科技公司罚款20万,这是该新规北京首例AI虚假广告处罚。法规要求AI生成内容加不易除的“数字水印”或“显眼标识”,让大家一眼辨出是AI制作。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2025年AI生成内容监管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AI换脸诈骗案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87%,用公众人物形象诈骗占63%,50岁以上受害者超70%。骗子盯上李梓萌这类“国脸”,正因权威形象易让中老年人放下戒心。上海王女士曾信AI克隆的美食博主,转1500元买减肥茶却无货;江苏张先生信AI换脸的“影视明星”荐股,投5万后发现群里全是机器人。

技术防护也在跟进,腾讯安全团队《AI假脸检测技术白皮书》显示,其研发的“AI假脸检测系统”,通过分析面部光影变化、瞳孔微动,0.3秒内可识别99.2%的AI假脸,目前已用于主流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但技术并非万能,当时AI伪造的“李梓萌”直播语气、神态与真李梓萌相似度达98%,不查证难分辨。

这场“真假李梓萌”事件,是数字时代“信任危机”的缩影。骗子觊觎的是公众的“信任本钱”,那是李梓萌12年播《新闻联播》的认真、念错一字扣200元的较真攒下的公信力。如今AI易复制这份“信任”,我们该如何守护“情感账户”?

或许要养成“主动查证”习惯:见公众人物荐产品,先查其官方账号,比如李梓萌消息多在央视新闻或工作室账号;遇“包治百病”宣传,要去查证。家里有老人,可教他们两步:一是打开微信搜“国家药监局”官方小程序,在“国产保健食品”栏输产品名,能查到批准文号才是真保健品;二是帮老人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12315电话存手机桌面并设醒目图标。收到转账提示,多打电话确认,比如“孩子要学费”先联系孩子。监管法规、企业技术防护是“外盾”,个人的“查证意识”加实用办法,才是防AI诈骗的“内甲”。

技术发展飞快,“信任”是否该重新定义?是信熟悉的形象声音,还是在数字世界多留“理性心眼”?你的每次选择都影响数字环境,愿意为守“真实”多花一分钟查证吗?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AI换脸监管首例 #数字信任保卫战 #国脸形象保护 #AI诈骗防范 #人工智能新规落地

信源:

1.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10月23日行政处罚公示

2.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国家网信办2025年9月发布)

3.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2025年AI生成内容监管报告》

4. 腾讯安全团队《AI假脸检测技术白皮书》

5. 李梓萌工作室2025年10月22日声明

来源:一起趣说案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