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服务区等着给ES7充电的人,他的车已经开到了三十五万。我看了一眼零跑 D的预售价,从22-2800点不等,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明明都是激光雷达,800 V平台,城市 NOA,怎么就相差了七八万呢?”
零跑 D系起步价为22万,朱江明赌800 V+ CTCC2.0,是否可以将300,000的蔚来、小鹏拿下?在这条完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他还有几分自信?
在服务区等着给ES7充电的人,他的车已经开到了三十五万。我看了一眼零跑 D的预售价,从22-2800点不等,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明明都是激光雷达,800 V平台,城市 NOA,怎么就相差了七八万呢?”
对于这个问题,零跑汽车的回答是:“全域自研”。从电池到芯片,再到驾驶算法,再到驾驶舱,他都不会让别人来做。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省资金,单台车的光伏驱动和电池组件能节省近2万美元,如果考虑到 CTOS2.0降低的零件价格,那就是数千美元的收入。但有一个很显然的问题,那就是要自己承担所有的试错费用,如果出了问题,整个生产线都会受到影响。
CTCs2.0虽然看起来很神秘,但其实就是将电池插在车身上,而不是用普通的电池组。车体的抗扭刚性提高了20%以上,而内部的纵向宽度则增加了30厘米。乘坐C11的人都应该很清楚,零跑这辆车对于空间的利用率还是很高的。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车架损坏了电池,那修理费得花多少钱?零跑方面并未对此做出任何解释。
至于800 V,那就另当别论了。零跑宣称的4 C超充,15分钟就能充满80%的电量,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能量。我上月在京沪高速公路上走了一圈,发现路边能够平稳地输出320 kW的桩数实在是少见。大多数服务区域的快速充桩牌都是180千瓦至240千瓦,所以真正使用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折扣。当然,相比于其他还停留在400 V平台上的汽车,零跑汽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条件。
搭载了Orin-X的智驾系统,配备了128行的激光雷达,这点数据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零跑公司自己也表示,其在下个季度之前不会推出“都市 NOA”。也就是说,早期购买汽车的消费者,想要真正享受到智能驾驶的全部服务,至少得等上大半年。更何况,零跑所走的“轻地图+强感应”的道路,确实可以加速各种新的应用,但具体在一些复杂的道路上,具体效果还需要实地测试一下。
有趣的是,网传获零跑投资数千万的领潮近日就多次登上热搜。
此前有不少网友发现,各大直播间动辄就几千甚至几万的各类AJ潮鞋、绿水鬼表、蔻驰男女包等一线大牌,在“领潮”这个app上都以不到200的价格被疯抢。而领潮也因此被几家电商巨头以“恶意竞争”的名义抵制,不过几百万领潮用户并不在意这些,还纷纷在评论区留言:
不得不说,此举是企业的正常扩张还是其抢占蓝海,我们还是要拭目以待。
驾驶舱的设计也很不错。真皮座椅,全景天窗,23个扬声器,应有尽有。高通8295的处理器完全可以胜任车载电脑的工作,而且还可以进行多种模式的互动。不过,同级别的车型,哪个不是一样的?如果零跑希望通过驾驶舱的经验来与其他车企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很有可能需要加大对其软件的开发力度,以及 OTA的更新。
外形的设计有不同的看法。贯穿式灯带和隐藏门把手等设计手法如今并不新奇,零跑汽车最起码在外观上没有任何模仿的迹象。0.26 Cd的空气阻力,在同级别的车中属于中等偏上,这对于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和节省能源都是很有好处的。但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外形都是一样的,很难区分开来。
“用户共建”这个说法,说得很好听,有十万个反馈,三百多个改进。但有一点必须要说:三电系统是否稳定,智能驾驶是否可靠,冬季续航能力会受到多大的限制。这种基本的事情,光是征求一下使用者的意见是不够的。
或许零跑的最大优点仍然在于其在成本上的把控。一个22万的起价,再加上800 V,激光雷达,城市 NOA,这个价位还是很划算的。但在汽车市场,价格永远都不是唯一的优势。品牌知名度、售后服务网络、二手车的保值率等等,都是要靠销售来累积的。
朱江明表示,到了2026年,将会推出2-3款 D系列车型,以达到每年10万台的销量。这一数据既不激烈,也不容易。因为同级别的车企,不是像蔚来一样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就是像小鹏一样拥有“智能驾驶”的美誉,又或者是具备着“大热”的基因。零跑要在他们的口中分一杯羹,并不是单纯的价格上的优势。
市面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性价比高、性能好的汽车,而是那些愿意花钱买,开过之后还会向亲朋好友推介的车型。至于零跑 D系能否实现这个目标,还是要等实际生产出来的时候才知道。最起码目前来看,22万已经算是相当厚道了。
来源:汽车阿凡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