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野战部队战史50 剿灭华北境内残匪,保卫新生政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5 19:11 1

摘要:1949年7月28日,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撤销原有的行政区划, 以旧省界为基础,将华北划分为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5省。 华北军区下属的各军区亦按新的区划组成5个省军区,部队也陆续进行 了整编。此时,华北地区虽已全部获得解放,境内大批的反动武装已全

剿灭华北境内残匪,保卫新生政权

(1949年10月—1951年12月)

军地密切协同,清剿华北境内土匪

1949年7月28日,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撤销原有的行政区划, 以旧省界为基础,将华北划分为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5省。 华北军区下属的各军区亦按新的区划组成5个省军区,部队也陆续进行 了整编。此时,华北地区虽已全部获得解放,境内大批的反动武装已全 部肃清,但仍有成股的国民党军残匪在各地活动,加之在华北解放前后, 国民党有组织、有计划地潜伏和豢养了大批的特务、土匪,组成所谓“地 下军"“敌后游击军”等,其中已发现的武装土匪、特务就有3万余人, 成股(每股数百或数十人不等)活动的有9000余人。这些匪徒在国民党特务系统的策划操纵下,进行各种破坏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妄图颠覆 新生的人民政权。其中,从匪患性质上分,主要为解放战争中被打乱的国民党军散兵游勇或叛变部队组成的股匪;长期从事抢劫破坏活动并投 蒋反共的惯匪;潜入城市、农村或打入共产党内部,专门进行造谣惑众、暗杀破坏等活动,并发展地下组织的特务;以宣传迷信欺骗群众,组织 暴动形式进行反征粮、反参军、反土改、反妇女解放等反动会道门;以 及不务正业的流氓地痞或以偷盗、路劫为生的经济性土匪5种。从匪患 分布上看,河北、北京、天津周围和太原、新乡、安阳附近地区多为小 股土匪,而绥远、察哈尔、平原省的部分地区,因解放较晚,则多为以 国民党残余部队为基础的大股土匪。此外,大量杂散的逃兵、特务、地痞、 流氓等遍布华北各地。

为迅速剿灭残余匪特,华北军区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坚持 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三者紧密结合的剿匪方针,实行军民联合, 城乡兼顾,武力镇压与宽大处理并举,在匪情严重地区以军事打击为主, 对一般匪情地区则以政治争取为主的基本方针和政策。1949年5月,华 北军区召开军区剿匪工作会议,对全区的剿匪工作进行专门部署,要求 各地在依靠与发动群众的基础上,以政治攻势争取瓦解成股土匪;发动和 组织群众与军事清剿相结合,摧毁匪特的社会基础;对土匪实行“首恶者 必办,协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对作恶多端、死不改悔者坚 决镇压,给立功自赎、悔过自新者宽大处理,以达到瓦解、分化、争取 的目的。6月,聂荣臻又特别指示军区所属部队,剿匪绝不是单纯依靠军 事力量所能完成的任务,必须从发动群众着眼,做到人人肃匪,村村防匪, 军队与政府、民兵密切协同,才能彻底肃清匪患。同时还指出,剿匪要 有灵通而确切的情报,兵力不宜过大,宜小部队轻装奔袭。华北军区剿 匪部队,按照聂荣臻等指示和军区部署,在地方党委统一领导和各级人 民武装及群众的协助下,全区城乡统一行动,组织武装工作队,以绥远、 平原和察北地区为重点,灵活采取时集、时分的方式,用大包围、暗掏 窝等方法,对活动猖獗的股匪实施清剿。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全区上 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肃特斗争。

、河北省肃匪斗争

河北省从平津战役结束后的三四月起,潜伏于北平、天津、保定地区的特务组织及反革命分子,就与当地大量的散兵游勇、惯匪地痞、地 富恶霸等反动分子勾结串联,聚集为患,展开各种捣乱破坏活动。5月 初,河北省军区将匪特活动猖獗的津北、津南和大清河北地区划为重点 清剿区,并组织各军分区独立营、县大队,投入清剿残匪的斗争。仅1 个月就剿灭较大股匪12股,歼灭匪徒240余人,捕捉匪首窦同义、李国 栋等17人。8月,随青纱帐起后,津南地区三五成群活动的小股匪患增 多,仅天津地区就发现有11股(每股5—10人),新城民兵曾4次遭匪 袭扰,同时受天津、沧县、唐山等地的水灾影响,偷盗路劫者剧增,仅 天津、沧县、保定、石家庄、衡水、通县6地,在共发生的3259起各种 匪患案件中,偷盗案就占1926起,拦路抢劫303起,分别占59%、9%。 为此,河北省军区结合剿匪,专门部署了夏防工作。要求各地以分区、县、 区三级武装为核心,重点在匪患重灾区、在城乡接合部、在各交通要道, 以排为单位作为基干武装力量,建立县与县、区与区、村与村的联防组 织。据天津、通县、保定军分区统计,夏防期间共建联防区827个,带 动并建起联防村6653个。8月底,永清、固安、霸县三地接合部发生40 余名股匪公开索取粮、款的骚扰事件,三县部队闻讯后,立即带民兵进 行了围剿;新城、定兴地区继发匪患,该地军分区组织部队连续实行了5 次拉网合围,对匪特给予了及时镇压;冀东、密云地区,在广大民兵组 织中建立了广泛的联防制度,实行村村放哨,重点巡逻,一村发现匪情, 各村鸣锣呐喊,全力包围追捕,在一次联防作战中,歼灭叛匪骑兵60余人。 由于各地联防组织的建立,给反动“道""门”活动、偷盗路劫分子等以 重大打击和震慑,至9月,股匪破坏活动明显下降。

1950年3月,活动在定县留村一带的“大佛教”,在国民党特务许广才、 靳如成的操纵下,纠集教徒80余人,进行反革命暴乱,企图杀害村干部, 捣毁村政权。当地民兵高度警惕,及时识破了他们的反革命阴谋,配合 公安部门逮捕了首要分子和国民党特务,驱散了受骗群众,平息了这场 暴乱,稳定了社会秩序。9月,武安县北窑、山根、宋家井、马家庄一带“皇 兵道”发动反革命暴乱,扬言“世界快要变了,出了真龙天子,赶快起来造反,保朝坐天下"。在道首马光旺的煽动下,暴徒们佩戴袖章,高举 黄旗,手持大刀、长矛、土枪等武器,抓捕村干部、干部家属和革命群 众多人。事发后,马家庄等村民兵300余人,在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和县 公安局局长亲自指挥下,以政治瓦解和军事打击相结合,镇压了反动道 首和罪大恶极分子,取缔了“皇兵道”,教育和稳定了群众,迅速将暴乱 平息。

12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原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编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第23兵团后,作为抗美援朝的第二线兵团,该部由绥远移驻河北省衡 水、景县地区,进行整训补充。在部队移防、人生地异情况下,少数潜 藏在部队内部的反革命分子乘机活动,策动部队哗变、逃跑。1951年1 月20日24时,驻景县之骑兵第4师独立旅第2团机枪连29人,在排长 侯殿臣、副排长李云卿的策动下,发生武装叛变,并乘马携枪向北逃窜, 叛兵所在部队当即派兵急速追击。河北省军区迅速组织附近部队与民兵, 封锁铁路、山口,实施沿途堵截,以防叛匪过路进山。21日16时,叛匪 窜至交河县大江庄,原部追击部队赶至,捕获排长侯殿臣等17人,其余 向西北方向逃窜。至23日14时,叛匪副排长李云卿等12人,先后在献县、 清苑县、易县境内,被追击阻歼的省军区独立第3团部队及民兵陆续擒获。 2月7日24时,该旅再次发生武装叛变。其第1团第4连79人,在连长 范庆隆策动下,乘带马90匹、携各种枪械62支、60迫击炮1门,整队 向西北山区流窜。河北省军区遂令定县、沧县、保定、石家庄军分区迅 速组织力量,由民兵在定县、保定铁路沿线上路巡逻,封锁山口,以各 县公安队骑车进行沿途阻截、追击。同时,华北军区令驻冀野战军出动 2个营归省军区指挥,铁道兵1个连乘铁甲列车,并分别进至定县、清 风店待机;河北省调省公安队2个排、保定专区公安队1个排、石家庄市 公安队240余人及驻石家庄市公安师1个营参加堵截战斗;令满城、完县、 唐县、易县、涞源公安队封锁各相关山口。此外,驻石家庄的华北军区 汽车团、河北省运输公司、省军区后勤部、保定车站等单位,也抽调汽车、 机车等予以保障。9日6时许,叛兵窜至安国、蠡县一带时,被围追堵截的部队、民兵、公安队击毙9人,俘获31人。余部分两股突围向西北方 向逃窜。当日下午,一股逃至清风店车站、南章村时被捕获;另一股于 当夜由望都以南的新街、齐店间过路,继续向唐县方向逃窜。该股叛兵 因仓皇失措,夜间失去联系,潜宿于黑堡的15人,于次日10时为当地 民兵俘获。其他过路之叛兵,在失去领导的情况下,经唐县东北高昌镇 至南、北放水,继续向西北逃窜。有的慌不择路,被追兵所俘;有的丢 掉马枪,换便装潜逃。此时,追剿部队及民兵立即封锁附近地区的山沟、 道路,控制要点,展开全面搜捕。至10日上午12时,剩余散逃的叛兵 在清风店车站、南章村及望都车站、崔庄(望都西南)被悉数捕获。叛 乱被平息后,第23兵团对部队进行了深入的思想教育,并通过开展民主 运动和思想、组织、制度整顿,让广大指战员彻底认清革命与反革命的 界限,从而使这支部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至1951年初,全省共歼灭 匪特7600余人,较为彻底地清除了河北省境内的匪害。

、平原省肃匪斗争

平原省的匪患,在淮海战役后主要是国民党军漏网的残匪溃兵,流 窜于陇海路以北黄河两岸的民权、曹县、考城地区,菏泽、东明地区,安阳、 新乡附近地区,有的“插枪”隐匿,有的聚集活动,为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 经过人民政府的政治争取和地方部队的集中清剿,虽歼灭土匪1200余人, 登记自首320余人,情况略有好转。但到了1949年5月,安阳、新乡解 放前后,匪首张敬忠乘双方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新乡之际,将伪专署及 杂牌保安团内罪大恶极分子及其亲信2000余人,加上新乡、汲县、辉县、 获嘉、武陟5县伪匪人员共约万余人,分遣隐蔽于城乡接合部及附近农 村,准备在豫北地区与共产党作长期斗争。新乡和平解放后,大批国民 党军还乡人员流散于各地,造谣生事,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混入村级政 权机构,并勾结当地匪特,进行破坏活动。在这一时期,平原省的匪患 主要集中于安阳、新乡附近地区,而且相当严重。其特点是:以时聚时散、 化整为零的隐蔽形式,进行暗杀抢劫、破坏交通,组织偷盗、爆炸仓库,威胁恫吓、造谣惑众,组织封建"门"“会”活动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 构成了很大威胁。

9月1日,平原省军区发出清剿匪特的指示,明确提出部队今后将 以剿匪为主要任务,在老区、半老区以政治争取瓦解为主;在新区则必 须政治、军事双管齐下。同时,以独立第2、第7旅和6个地方团队,与 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一起,组成大批武装工作队(组),深入农村,发动群众, 展开肃匪斗争。太行军区独立第7旅奉命进入匪患最为严重的豫北地区, 与各地委共同组成剿匪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剿匪工作。部队分成4个 工作队,分驻新乡、汲县、辉县、获嘉、武陟各县,在各县党委的一元 化领导下,组织了近2万人的剿匪队伍。其中,第一工作队在汲县、辉县, 第二工作队在新乡,第三工作队在获嘉,第四工作队在武陟,分别进驻 重点村开展工作。首先是深入社会调查,召集群众大会,掀起群众性的 肃匪运动。尔后,在各级党政军民的感召、劝说下,使匪伪人员逐渐登 记投诚,并把企图长期潜伏和隐匿的匪特、枪支等清查出来。同时,对 个别顽固不化的股匪和反动分子,进行了有效的抓捕和镇压。10月,湖 西军分区派作战股长鲁胆打入匪特内部,将分散潜伏在徐州一带的匪首 全数捕获,并一网打尽了以文宪章为首、分散潜伏在21个县的“地下军” 股匪特务。经过一个时期的清剿、瓦解,至11月20日,剿灭了在解放安阳、 新乡时漏网逃窜的国民党第10纵队300多人、保安队1000多人、其他 零散匪特1100多人;争取土顽军队官兵、伪政府工作人员登记自首1.0475 万人,其中土顽军队官兵约占总数的90%;另有尚未登记的250余人,分 布在新乡、获嘉、武陟三县。

1950年上半年,平原省共发现股匪321股,计2200余人,消灭182 股,捕获949人;破获抢劫、杀人、放火等案件千余起,其中破获匪特 有组织的抢粮、割电线等较大案件10余起;有重点地取缔会道门组织33 种,登记处理道首千余人。7月、8月两月,平原省军地联合又破获特务 组织5起,分别是:“河南省豫北剿匪司令部”,捕匪首李安国等以下48 人;“豫北东区纵队”,捕匪司令、副司令以下19人;“豫北独立总队”,捕主犯32人;“老母龙华圣会”,捕首犯李大龙等7人;“苏鲁豫皖剿匪 总司令部”,捕匪犯60人。9月中旬,又将企图于当月18日在濮阳县暴 动的“日阳三罗大同龙华会”破获,捕王永贵等12人,同时在聊城捕 获其同伙范廷华等7人,搜缴龙华会10支旗子等证件;寿张“人民自卫 大队"400余人与封丘八区的会门60余人,在“人民自卫大队”大队长 刘传忠的组织下,企图于农历九月初七暴动后到河南打游击,23日,各 县人民政府和武装工作队联手行动,分别在寿张、封丘、菏泽等地将刘 传忠、刘连甲等18人及会门分会长、书记、干事等47人抓获,及时粉碎平息了大股匪徒和反动会门的暴动图谋。之后,各地按匪患活动区 域,进行划区清剿。至1951年,平原省共歼匪特3300余人,登记悔过 处理者1.3万余人,全省匪患基本被肃清。

、山西省肃匪斗争

山西原为阎锡山老巢。全省解放后,蒋介石、阎锡山残留在山西的 反动军政人员、特务及其他反革命分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先后建立 了“护国讨逆军汾北纵队”"晋南纵队”"中条山闪击军”“中国先进革 命委员会"“反共抗苏救济总会"“红福道”和“大明清军”等地下组织, 收纳各种匪特2000余人,并遍布山西各地,继续与人民为敌。这些组织, 虽名目繁多、派别不一,但性质反动,并在“中国大同社会党护国讨逆 军山西复省兵团”头目、前阎锡山部第34军军长王乾元的组织下,到处 进行抢劫、暗杀、投毒,甚至暴乱等反革命活动。特别是运城、临汾、 榆次、介休和太原附近地区,由于遣散战俘数量多(计有7万多人)、匪 特政治基础深厚,会道门组织众多,匪性更为凶残,活动更为猖獗,情 况更为复杂。

鉴于各地匪患,山西省军区在1949年底集中剿灭大股匪帮和镇压反 革命分子的基础上,从1950年初开始,把公开清剿与隐蔽斗争、军事打 击与政治瓦解、部队行动与地方行动紧密结合,抽调各级党、政、公、 武部门干部,组成若干工作组、武工队,有重点地开展剿匪工作。对团伙类土匪活动频繁的地区,工作组深入基层,教育启发群众检举匪首、 密报匪情,以掌握股匪行踪和活动规律,然后组织地方部队、武装民兵 和公安部门,进行集中、公开的清剿和镇压;对抢劫类土匪出没无常的 地区,以公安部门为主,根据劫匪多为本地流氓、环境熟悉、行踪不定、 作案突然等特点,按照受害人提供的线索,进行多方侦查、收取物证、 跟踪抓捕;对散匪特务易隐匿的地区,主要是发动群众,通过建立大众 密报网、布置潜伏耳目、对可疑分子进行监视等方法,实施政治瓦解和 武装抓捕。

1950年初,潜伏在太原的特务头子杨子乘窜入运城,与原国民党军 阎部副师长杜启明密谋策划,成立了“中国国民志愿军晋南纵队”,并在 稷山、新绛、荣河、解州、夏县、临晋等地组织了300余人的反革命武 装,还在稷山县秘密建立了"县政府"。同年11月19日夜,杜启明等乘 当地人民政府集中全力取缔“一贯道”、没有解放军驻扎、县与县缺乏联 系之际,纠集匪徒130余名,在4名混入县人民政府的特务策应下,首 先洗劫了10余个村庄,抢粮万余斤,尔后包围袭击了稷山县五区政府, 残杀代区长等8人,抢走武器47件、货币570余万元,并携轻机枪及长 短枪支等武器,向稷山县城进袭。当晚11时,匪徒先是攻打县公安局, 企图劫狱,遭抵抗后,又改袭县政府,并绑走8名干部,残杀2人。县 人民武装部部长王怀仁闻讯后,带领人民武装干部及公安队立即抢占制 高点,进行了坚决反击。暴徒见状,不敢恋战,遂放弃绑架人员及抢劫 财物,向城北山地逃窜,并企图盘踞乡宁县玉皇顶,在陈家山、白沿山 一带进行游击活动。21日,省军区接到匪情报告后,迅速指示运城、临 汾军分区分别成立联防指挥部,并立即从省军区的部队中,派出1个连 的兵力前往追剿。随后,按照省军区的指示,中共运城地委和运城军分区, 在以运城盐务大队1个连先行追剿的同时,迅速调集稷山、运城、绛县、 夏县等县10个民兵连相配合,从南北两面进行迂回围剿。至12月12日止, 捕获运城区匪首李彦祥、杜辛酉,及纵队长、支队长、大队长等30余人, 并争取匪徒自首40余人。经过运城、临汾两地连续搜查清剿,将参与暴乱及相关的334名匪徒全部缉拿归案,缴获各种武器75件以及弹药、反 动文书等,彻底平息了稷山的反革命暴乱。先后潜逃西安、介休等地的 匪特首要分子杜启明等,也于1951年5月8日被抓获、镇压。

1949年八九月间,在阎锡山的授意下,其旧部第34军军长王乾元和 第2师师长刘垣,在太原附近地区组织成立了“中国大同社会党护国讨 逆军山西复省兵团”,并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建起了晋中、晋北、晋南3 个“复省纵队”及"宪兵队""先天道”等反动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发 展“地下军”"地下党""地下政权",伺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逐 渐向交通线扩大活动。其中,“晋南纵队”以匪徒王敏轩、曹玉贵为首, 下属各总队长、支队长、大队长分兼专员、县长和区长之职,是一个军 政合一的反动地方武装。该武装主要在晋南交通沿线、复杂城镇,以各 种职名作掩护,建立情报联络据点,大肆发展流散顽匪,拉拢利诱人民 政府中的村干部、民兵及历史不纯人员,以逐步掌控基层政权与武装, 破坏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为打掉这一反动组织,太原市公安局和临汾、 运城专区公安处,在省公安厅的统一领导下,经过数月侦查,于1950年 6月16日、17日,在太原、临汾、运城三地统一展开“捕首”行动。在 太原市,抓获了“晋南纵队”司令王敏轩、副司令曹玉贵;在临汾、汾城、 曲沃、新绛等县,抓获了副司令曹富山、李怀珍,参谋长魏子明及县支 队长、区大队长以上主要分子47人,并击毙临汾县支队长张士杰,仅有 汾城县支队长冯士英漏网;在运城地区,抓获了新绛、闻喜、垣绛、平芮、 荣河、稷山、河泽等县支队长、区大队长26人,从而将“晋南纵队”组 织一举消灭。此外,运城公安处、军分区、铁路公安段等部门协同行动, 对“宪兵队”“先天道”等地下组织也进行了同时查破。通过设伏,相继 捕获“宪兵队”匪首李宗贤、关希忠等8人;“先天道”首要分子雷雨亭、 郭万喜等4人;太谷、平遥、祁县、榆次的交通员彭华山、李玉昌等7人。 该地的反动组织也随之瓦解。

在全省人民武装的反复清剿、打击下,至1951年底,各地股匪、反 动会道门头目相继落网,各种匪特、道徒纷纷自首,除尚有零散匪特藏匿消沉外,各类反动组织基本被消灭。据1951年11月21日山西省军区 《两年来剿匪工作点滴经验之整理》统计,省军区部队系统"两年中毙、 伤、俘匪徒七一六人,缴获与清查出长短枪六三五支,小炮三七门,机 枪二四挺”。加之与公安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配合,共平息或破获各类反 革命暴乱7起,毙、伤、俘武装匪特人员750余名,争取投诚与瓦解匪 特人员330余名,缴获各种武器720余件、子弹1万余发及部分军用物 资。仅1950年就剿灭反革命武装4伙,捕获县支队长以上重要匪首69人, 一般匪特351人;部队协助公安部门捕获社会性匪特770人;民兵、群众 促使匪特自首50余人,并缴获轻机枪11挺、长短枪近80支。山西匪患基本被清除。

四、察哈尔省肃匪斗争

察哈尔省的匪患,多由绥远、大同地区流窜的国民党军残余部队与 察北的惯匪相勾结,组成的股匪武装所为。这些土匪主要活动于察北的 商都、尚义,察南的万全、宣化、怀安和雁北的天镇、阳高、浑源、左 云、右玉、广灵一带。1949年5月—11月,察哈尔省军区以军区警备第 1、第2团担任张家口市的警备和市郊的剿匪任务;以军区骑兵第3师和 绥远军区2个骑兵师部署于察绥、察蒙边界地区,在各县独立营和民兵 配合下,对股匪进行了集中围剿。经过半年多的清剿,共歼灭匪特3200 余人,将大股土匪基本消灭。但在全省尚有股匪39伙,计300余人,另 有散匪100余人,分别活动于各地县交界处、城乡接合部以及剿匪工作 薄弱的地区,致使个别地方匪特破坏、抢劫与杀人的事件不断发生。

1950年初,为彻底消灭散残匪特,察哈尔省委于1月26日专门对剿 匪工作下发指示,要求各级党政军组织,结合发动群众和土改生产等工作, 建立联防、巡逻、隐蔽哨等制度,对会道门和还乡地富等不法分子依法 进行处理;各地方武装要积极协同民兵和公安组织,限期瓦解、歼灭本地境内的土匪武装,消灭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死角。为此,省军区提出了“村 村防匪”“人人捕匪”的口号,并发动与组织群众,在重点县、区、村实 行了联防联治,建立了500多个情报站,计有1500多个情报员。3月底, 活动在阳高、天镇一带的王殿阁股匪,号称“八虎弟兄”,在天镇县三十 里铺村长和村财政两个蜕化分子的掩护隐匿下, 一直躲避着政府的清剿, 并经常四处流窜作乱。为剿灭该股土匪,当地人民政府在策反股匪内部 人员苗芮文后,对该股匪的动向和行踪进行了暗中监视和掌握。4月3日 晚,雁北军分区副参谋长郑耀林指挥阳高、天镇两地铁路警察、公安队 与民兵武装一齐出动,把该股匪层层包围于天镇县三十里铺村内,经彻 夜搜查压缩,至次日拂晓,将匪首王殿阁以下7名匪帮及匪妻3人一举 抓获。之后,在省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群众的内外包剿下,又相继将股 匪何大头、赵成功等, 一一捉拿归案。据察哈尔省军区1950年剿匪工作 总结中统计,全年共捕匪376人(毙伤匪11人),争取与瓦解29人,共 405人,缴长短枪90支、马8匹。此外,1-6月,各地方部队配合公安 部门破案65起,其中仅在破获“华分联军”案时,活擒其总司令、副总 司令、参谋长、秘书长及纵队司令等以下62人;7月,平息了匪特散播 几乎遍及全省的“割蛋”谣言,捕捉造谣及放毒有据者37人,等等。这 些行动,基本上巩固与保障了社会秩序的良好。

但是,就全省整个剿匪工作,布置要求多检查督导少,匪患地区多 肃匪数量少的问题还比较明显,特别是在战术指导上缺乏具体措施,"联 防联剿”的组织,因缺乏领导力度,往往流于形式,致使不少地区形成“匪 来我赶,到处喊打”,而实际效用不大的局面; 一些被迫分散隐蔽的土匪, 再集股重起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个别落后村庄与匪帮和平共居,为其所控 的现象客观存在;已逮捕的匪特重要分子,因看押不严或解送途中麻痹, 导致逃脱而反扑报复,“这就公开地大大打击了群众积极检举与告发匪情 的情绪,或因受胁不敢配合我剿匪行动。反映是:‘人民政府是有天无法’ 或‘宽大无边'。因此,即凡捕匪后,也不愿上送——恐怕政府释放或逃 跑后,再受匪徒劫难,而施以‘就地正法’。由此而来的,也发生了一些乱打乱杀的过左事件。如察北之康保、沽源两县,仅在7、8两月的捕特 灭谣中,打死或活埋九人,其中就有七人无据。这样,就破坏了宽大政 策的正确执行,同时,也妨碍了争取瓦解工作的正确实施。不分轻重地‘捉 而杀之'会使群众不满,使匪特更加死心地抵抗”。10月初,省委召开 冬季工作会议后,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省军区提出“剿匪就 是打蒋、捕特就是抗美”的行动口号,要求各级武装必须贯彻一元化的 剿匪精神,以党委为领导核心,加强各部门的协同,统一行动;端正政策, 严格镇压反革命活动,该杀者必杀,已逮捕的匪特不经彻底改造,不能 轻易释放;增加侦情费用,建立大众性的情报网。同时,对剿匪工作重 新划定范围,区分责任,推出实行了“包打包剿”的责任制,并在1951 年的工作任务中,予以了重点明确。

1951年初,活动于察北地区股匪周喜顺等40余人,与绥远匪首张汉 琏勾结,不时在商都、尚义与阳高北部山区流窜作案,以杀人烧房威胁群 众,并封锁行人出入,使群众不敢向政府靠拢;察南涿鹿县以韩学五为首 的土匪10余人,结伙上山与政府对抗,公开叫嚣:“宁死于山头,不死于 监狱",并妄图借青纱帐起之际,进行暴乱。同时,许多以往漏网外逃的 匪特,也随之转变方式,开始集结和回窜原籍,与当地潜匿残留的反革命 分子联系结伙,所到之处,造谣、抢劫、暗杀等破坏事件连续发生,甚为 嚣张。据统计,全省境内主要的股匪除察北原有的股匪周喜顺外,又有新 结伙的土匪8股,共63人,分别为察南地区的薛焕德、王占奎、沈春库、 韩学五、刘师、白育才、侯金相等,察北地区的孟五、侯头等。他们南北 呼应,到处行凶作案,使案发最高的1个月各种案件累计达381起。

为扭转察哈尔省剿匪工作的被动局面,尽快剿灭匪患,新春伊始, 全省大张旗鼓地掀起了镇压反革命的高潮。各地股匪迫于形势,纷纷化 整为零,四处潜逃、躲藏。在察北,部队和民兵以消灭股匪周喜顺为主, 集中力量对其经常出没的地区,按照“分片驻剿、围拢搜捕、突击围剿”的方式,将“内地联剿”与“外出包剿”相结合,进行“包打包剿”。春 节前夜,察北组织力量对察汗、淖尔两地进行围剿,捕匪39人(毙伤 各1人),捕窝藏、勾结土匪者5人及其他反革命分子58人;4月,组织 察北与雁北地区干部、民兵赴绥远地区实施“包剿”,一次就捕回活动于 察北数十年、作恶多端的潜逃匪首20人;万全县人民武装部协助公安局 一举破获国民党“反共自卫军”案,捕获匪连长李万发等5人。在察南, 各地民兵、部队、公安密切协同,结合整顿偏远落后且不纯之村级组织, 采取控制匪属、截断匪源、打掉匪特耳目等措施,堵塞土匪在当地作乱 的空隙;宣化、怀安、阳原、蔚县、涿鹿、阳高、天镇等县,组织了111 名公安、人武干部,除在本县结合生产自救、突击落后村、侦捕内地土 匪外,先后派出12个行动小组,分赴绥远等地抓捕外逃匪特,其中阳高 县20天就捕获土匪43人及其他反革命分子54人。至11月,全省共消 灭土匪854人,其中,毙伤匪25人(匪首2人),俘匪787人(匪首55人), 争取瓦解匪徒42人。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了匪特的活动,使其残余在 到处遭受歼灭或打击的环境里,不得不“插枪丢马,分散隐匿”,作案率 也由此大大减少。经过近3年的剿匪斗争,察哈尔全省的匪患基本消除, 共歼匪特4480余人。

五、绥远省肃匪斗争

绥远地区历来匪患众多。解放后,国民党起义部队中又先后发生多 次叛乱,大部流窜为匪。匪患以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在伊克昭盟乌审旗 境内,有由叛变部队与该旗叛匪组成的“乌审保安司令部”,共集骑匪 1200余人;乌兰察布盟西部有由宁夏窜来的股匪1600余人;包头、萨拉 齐有叛变部队600余人,黄河后套地区有“华北反共自卫救国军”400余人; 武川、固阳地区有原来隐藏在北部草原边界的惯匪与叛变部队组成的“剿 共救国自卫军"400余人;岱青山、丰镇、凉城、商都等地,有分散流窜 的小股土匪共百余人。1950年2月后,绥远军政委员会在制定剿匪方案 的基础上,先后联合发布《关于彻底肃清残余土匪特务的联合布告》和《关于目前剿匪肃特治安工作的指示》,要求驻绥远所属部队,立即展开剿匪 斗争。3月后,绥远军区奉命组成“剿匪指挥部”,统一指挥绥远军区步 兵第22师、骑兵第1师、3个骑兵支队,内蒙古军区(1949年12月由 东北军区改归华北军区)骑兵第4、第5师,察哈尔军区骑兵第3师和第 68军第202师等部,发起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

在伊克昭地区,匪患主要为乌审旗的叛匪奇玉山部及张廷芝、高怀雄、 张世华、宗文耀、雷聚岐、邬四儿等股匪。这些股匪,以反动王爷奇玉 山为首,相互勾结,煽动驻地起义部队叛乱,四处进行破坏活动,甚至 捣毁旗人民政府,将旗委人员驱逐出旗。4月1日,内蒙古骑兵第5师, 伊克昭军分区第2、第3、第4支队,榆林军分区2个团奉命进至乌审旗 王府东侧集结,准备首先剿灭位于营盘寨子的股匪奇玉山部。18时,骑 兵第13、第14团从两翼包围了营盘寨子,并迅速发起攻击。守匪依托 工事进行抵抗,发现攻击部队兵力较大后,遂弃城向沙漠逃窜。黄昏后, 骑兵第5师部队进占乌审旗王府。根据匪情变化,剿匪指挥部当即决定 由伊克昭军分区司令员王悦丰率榆林军分区2个步兵团和所属第2、第3 支队留守王府及交通沿线,保障后勤运输和清剿散匪;由骑兵第5师师长 吴广义率骑兵第13团和第1支队组成右路军,沿乌审召、木克召和鄂托 克旗北部搜剿;军分区副司令员高平率骑兵第14团、第4支队组成左路 军,追歼股匪奇玉山部。2日,左路军沿海流图、五十里明沙、纳林河直 插只芨滩,切断了股匪奇玉山部向陕北靖边的逃路,股匪见势不妙,掉 头沿大小石砭、城川一线溃退。7日16时,右路军第13团先头第3连赶 到鄂托克东部黑圪塔一带,发现正在集结的奇玉山部骑兵300余人,当 即发起猛攻。该股匪徒仓促应战,并在驻周围村庄匪徒的支援下,边打 边退。这时,剿匪主力部队赶到,对撤逃的奇玉山部紧追10余公里,歼 其一部。12日,左路军追至哈拉呼一带时,与另一股土匪贺永禄部遭遇。 贺永禄部一触即溃,向西南方向窜逃,见剿匪部队紧追不舍,遂抢占高 地准备抵抗。左路军即以第4支队从左侧迂回,骑兵第14团实施正面攻 击的动作,迅速突入匪阵,并毙匪数十人,余匪四下逃散。16日,右路军追剿股匪高怀雄、张廷芝部300余人于巴彦淖、大小那林、早稍地区。 18日,骑兵第13团搜索前进,在贡干吉尔罕与股匪张廷芝部接触,股匪 不战自溃,四散奔逃,张廷芝仅率少数匪徒逃向大青山,骑兵第13团等 部即转入追击。途中,骑兵第5师警卫连将鄂托克“保安司令”奇孟克 所率保安队30余人,全部俘获。20日,高怀雄股匪与奇玉山股匪约700 余人会合后,向呼拉呼脑包逃窜。骑兵第5师第14团与骑兵第4支队跟 踪追剿20余里后,对占领有利地形进行顽抗的股匪,采取以主力从正面 攻击,用少部兵力向翼侧迂回的战术,对股匪发起攻击,并在击退股匪 的反击后,连夜对退逃股匪继续追剿。追击中,奇玉山、高怀雄两股匪 在塔木哈来被追散,其中有300余人窜抵哈拉哈图地区,被骑兵第5师第13团及骑兵第1支队歼灭;余部于5月5日被剿匪部队追到哈拉哈图 南部地区后,在沙梁一带展开交战,经剿匪部队的军事、政治攻势,股 匪纷纷缴械投诚。至7月,仅在乌审旗境内,就歼灭土匪800余人。其间, 伊克昭地区部分起义部队出现叛变,伊克昭军分区抽调部分兵力以连排 为单位展开清剿,歼灭刘保才等股匪及捕获国民党特务刘郁文、刘孝贤 等164人,破获“华北反共义勇军”在伊克昭盟的组织,收缴枪1200余支, 弹药40余箱。

在大青山地区,内蒙古军区骑兵第4师奉命于1950年1月末开赴固 阳,接替绥远省军区骑兵第4师(起义部队)防务,展开剿匪。4月,以 萨嘎拉为首的300余人和以格瓦拉西为首的150余匪徒,逃到百灵庙以 南地区。17日,内蒙古骑兵第4师第10、第12团由乌兰花进剿,有百 余匪徒被迫投降。5月8日,绥远骑兵第4师(鄂友三部)第2团迫击炮 连连长带领4个连300余人叛变后,内蒙古骑兵第4师第10团奉命在水 神庙、召塔等地实施追剿,毙伤50余人,其余叛匪投降。9日,该师第 12团与师直一部进抵百灵庙,迫使匪首格瓦拉西率残部158人投降,萨 嘎拉带余匪100余人向宁夏方向逃窜。30日,内蒙古骑兵第4师第10团 由百灵庙出发,在高壁一带剿灭原西公旗伪保安团长卢万惠以下170余 名叛匪 。

7月初,绥远军区令步兵第22师一部与骑兵第1师第2团、内蒙古 骑兵第4师第10团组成剿匪部队,由第22师参谋长白炳勋、骑兵第1 师政治部主任王弼臣、骑兵第4师参谋长赵英组成大青山剿匪指挥部, 指挥剿匪作战。10日,第22师以第64团搜索圪膝盖沟、喇嘛洞、阿善 沟东南山,发现众匪向北逃窜,即展开追击。股匪退到哈拉盖沟,利用 山脊进行抵抗,使剿匪部队先头1个连攻击受挫。第22师随即以炮兵进 行压制,以师直警卫营增援,并对溃乱的匪阵发起攻击,将股匪大部歼灭。 随后,该师第65、第66团一部和内蒙古骑兵第4师第10团、绥远骑兵 第1师第2团又转进大榆滩附近,对活动在该地区的郭宝达匪部进行清剿。 14日,剿匪部队在翁格尔沟山梁上将郭匪包围,经1个小时战斗,除张 廷芝率10余人脱逃外,其余全部被歼。至7月底,剿匪部队先后在百灵 庙、召塔、高壁、包头、萨拉齐等地歼灭叛匪及股匪1000余人。12月, 大青山剿匪中漏网的张廷芝等匪首,收罗旧部,又重建武装组织。22日后, 绥远军区抽调各师部队一部,用20余天时间,组织搜剿股匪作战22次, 毙匪20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马匹。同时,剿匪部队结合地方减 租反霸和镇反斗争,采取建立武装工作队、军民联防的组织形式,全面 清剿散匪,至1951年4月,大青山地区的匪患被基本肃清,张廷芝等主 要匪首及特务均被抓获或击毙。

在河套地区,1950年6月始,国民党原第110师叛变之连长张德颜、 第111师营长董钊等匪400余人,在特务头子崔正春的指使下,组成“华 北反共义勇军第一支队”,由秘密转入公开,由山地进入平川,在米仓、 狼山县一带,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同时,以李戴为首的骑匪70余人, 以齐俊德为首的骑匪70余人,以张希尧为首的骑匪200余人,亦流窜于 后套蒙汉杂居地区及绥、宁边境,大肆活动。9月上旬,绥远军区遣内 蒙古骑兵第4师第10、第12团进入后套地区,配合起义部队第37军第 109师第327团与西公旗支队、中公旗旗队和陕坝军分区独立营及骑兵连、 蒙骑第5师第13团一个连,组成剿匪部队。3日,张希尧股匪占据奎素。 骑兵第10团第2连、中公旗旗队、西公旗支队分别占领庆达门口、同义隆、扬满圪旦渡口等地追堵股匪。19日,在义泰奎地区的齐俊德匪部70 余人窜到牛厂湾,剿匪部队分路追击,除王耀武、甲木苏等小股匪乘隙 脱逃外,齐俊德以下57人就歼。22日,张希尧股匪200余人在太阳庙海 子西段之沙梁地区活动。23日,骑兵第10团进至达善丹庙堵击,股匪转 移,被第109师第327团在铁匠圪旦附近歼灭,张匪经太阳庙、乌素台 口窜入山区。30日,骑兵第10团第2连及中公旗旗队,在西泥乌素台口 西北沙梁,发现刘少三匪部200余骑后,部队立即行动,经4个小时追歼, 歼匪58人。10月7日,刘少三、贾效起等残匪70余人,由乌素台出山, 窜到信义昌牛惧,被陕坝军分区骑兵连与独立营歼灭38名。同日,从宁 夏窜入后套地区的包喜财股匪,由善丹庙向东逃跑,刘少三残部从阿贵 庙北山向东窜犯,被骑兵第4师第10团和各旗队大部堵歼。此后,追剿 部队分散搜剿零散股匪,在米仓县什沁庙后山、十八台等地歼灭包喜财 股匪,搜捕和瓦解匪首张希尧、张德颜、王如意、贺洪荣等25名,摧毁 “华北反共义勇军”,破获“绥西边闻通讯社”“西北边疆青年训练班”等 反革命武装组织,搜出一批匪特隐藏的武器弹药和器材,散匪亦纷纷向 政府登记悔过。至1951年底,河套地区匪患被基本肃清。绥远省经近3年的剿匪斗争,共计歼匪7200余人,收容散匪480人。

华北地区的剿匪斗争,从1949年5月开始,至1951年底止,全区 匪患基本被消灭,使巩固新生政权、完成土地改革、恢复生产生活,以 及支援抗美援朝等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但少数伙匪和潜伏的散匪、 特务、地主、恶霸、反动会道门,以及其他反革命分子依然存在,暂现 消沉,转入长期隐蔽待机。据1951年12月《华北军区三年来剿匪工作 总结》中记载:3年来,全区共发现各种土匪2.8809万人,被剿灭2.7813 万人,尚有986名(其中5人以上20人以下的伙匪27伙)残存。其分 布为:河北省303人,平原省41人,山西省115人,绥远省96人(含内 蒙古7人),察哈尔省431人。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