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产业的苦涩账本:来宾糖业的困境与突围——从一根甘蔗的利润减法到全链条的价值加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10:31 1

摘要:3月的广西来宾,连片蔗田刚冒出浅绿新芽,这本该是“甜蜜事业”的开篇,却裹着千万蔗农的复杂心绪。从来宾市兴宾区蔗农莫崇虚攥皱的订单合同,到广西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堆叠的技改方案,再到广西绿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水线上的蔗渣餐具——这条支撑来宾13.2万户蔗农生计、

3月的广西来宾,连片蔗田刚冒出浅绿新芽,这本该是“甜蜜事业”的开篇,却裹着千万蔗农的复杂心绪。从来宾市兴宾区蔗农莫崇虚攥皱的订单合同,到广西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堆叠的技改方案,再到广西绿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水线上的蔗渣餐具——这条支撑来宾13.2万户蔗农生计、贡献全国1/10食糖产量的“经济动脉”,正在国际低价糖冲击、传统模式制约与绿色转型机遇的交织中,探寻突围方向。作为广西第二大蔗区,来宾的“甜蜜突围战”,早已在田间地头与生产车间悄然打响。

蔗田之困:一根甘蔗的“利润减法”

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新隆村委周村,56岁的蔗农莫崇虚蹲在自家45亩蔗田边,指关节因常年握刀砍蔗早已变形,手里紧紧攥着2024/2025榨季的订单合同。“去年种45亩赚了4万多,今年扩种到65亩,本想多挣点,可化肥又涨了50元/吨,人工收割还是820元/亩,算下来每亩利润比去年少了80元。”他指着合同上“首付价540元/吨”的条款叹气,“还好有糖价联动机制,去年补了17.3元/吨,不然真不如出去打零工。”

莫崇虚种了一辈子甘蔗,见证了来宾蔗糖产业的起落。2018年糖价向好时,他一亩地能净赚300多元,那时还雇得起两个帮工;可近几年,成本逐年攀升,收入却时好时坏。“儿子在城里打工,劝我别种了,说太辛苦还不赚钱。”他摸了摸刚冒芽的蔗苗,语气坚定,“可我就会种这个,土地也不能荒着,再难也得扛下去。”

10公里外的兴宾区桥巩镇岜山村,种植大户兰海雷的3000亩蔗田却是另一番景象: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顺着蔗垄延伸,像银色丝带缠绕在嫩绿蔗苗间;远处3台分步式收割机轰鸣作业,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政府给水肥一体化每亩补100元,东糖集团还帮联系农机,收割成本从820元/亩降到620元。”兰海雷翻着记账本,难掩得意,“去年亩产8吨,比散户高1.5吨,纯利润240多万元,要是还靠人工,根本赚不到这些。”

兰海雷原本做建筑生意,5年前看到政府鼓励甘蔗规模化种植,便流转了村里200多户农户的土地。“刚开始阻力不小,有的老人舍不得土地,有的担心租金拿不到。”他说,“我挨家挨户做工作,承诺租金一年一付,还优先雇他们在蔗田打工,慢慢才把大家说服。”如今,他的蔗田不仅实现机械化种植与收割,还引入无人机打药,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在散户与大户之间,来宾市金凤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甘蔗种植合作社,走出了“抱团降本”的路径。合作社整合兴宾区5个村210户农户的1200亩蔗田,统一采购脱毒种苗每亩省30元,集中使用农机收割每亩省200元。“2023/2024榨季,社员每吨甘蔗利润比散户多120元,但比兰海雷这样的大户少160元。”合作社负责人韦建国坦言,“仍有40%的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没自主权,比如莫崇虚的邻居,怕‘统一种植’耽误自家农活,一直没入社。”

韦建国表示,合作社最大的难题是统一管理。“有的农户想种自己选的品种,有的不愿按时施肥,协调起来很麻烦。”为提高社员积极性,合作社今年计划引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让农户不仅能拿到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还能分享合作社的经营利润。

1.成本之困

据来宾市政府官网数据,2023/2024榨季,来宾甘蔗平均收购价为540元/吨(含首付价+联动补贴),但物化成本(种子、化肥、农药)从2018年的390元/吨升至2023年的460元/吨,人工成本从125元/吨飙升至185元/吨。散户单吨利润仅68元;而加入合作社、享受集中采购与机械共享的农户,单吨成本降低180元,单吨利润可达100元,规模化优势显著。

2.规模之限

目前来宾甘蔗种植户均面积不足8亩,低于广西平均水平;而巴西、泰国等糖业强国的农场户均面积超200公顷,是来宾的250倍以上。小农分散种植导致大型联合收割机无法进场,人工收割成本比机械化作业高3.2倍,且亩产比规模化种植低12%。截至2024年,来宾市甘蔗种植合作社仅覆盖28%的蔗农,整合土地面积占比不足20%,“小块并大块”的土地整治仍需推进。

工厂之压:一袋白糖的“价格倒挂”

莫崇虚、合作社与兰海雷的甘蔗,最终都送往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在该公司党委书记罗斌的办公室里,广西糖业地图上的“来宾”区域被红笔圈出,旁边堆叠着厚厚的技改方案。“我们收甘蔗坚持‘现款现货’,2023/2024榨季收了15万吨,单是现金就付了8.1亿元;可卖糖有3个月账期,国际糖价又把国内价压得抬不起头,每生产一吨普通白砂糖,就亏损520元,只能靠技改和副产品补亏。”

罗斌从事糖业工作20多年,经历过糖价的“黄金时代”,也熬过最艰难的岁月。“2016年糖价涨到8000多元/吨,那时候我们厂一年能赚好几千万元。”他说,“可从2020年开始,国际糖价一路下跌,国内糖价跟着受影响,我们就开始亏钱了。”为降本增效,公司去年投入2000多万元技改,将榨糖回收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一年能多产糖750吨。

压力并非只在糖企。在广西福斯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副总经理许家辉指着货架上的蔗渣餐具——从餐盘到水杯,款式齐全。“以前糖厂的蔗渣都当废料扔,现在我们加工成餐具供星巴克、麦当劳,可去年受国际运费上涨影响,出口成本增加15%,产值虽有3.5亿元,利润率却比前年降了3个百分点。”

许家辉介绍,公司2018年成立时,正是看中蔗渣的环保价值与市场潜力。“我们从糖厂收购蔗渣,每吨200元,加工成餐具后能卖2000多元一吨,原本利润空间很大。”可去年以来,国际形势变化,海运费用从每吨800美元涨到1200美元,叠加原材料涨价,公司利润被大幅压缩。“我们正在开拓国内市场,希望能弥补出口的损失。

1.“白条”与资金链

2020-2022年食糖价格低迷期,来宾有3家糖企出现付款延迟,蔗农兑付周期最长达5个月,直接导致2023年部分蔗农缩减种植面积。据来宾市糖业发展局统计,目前来宾糖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达80%,高于广西糖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通过与合作社签订“预购协议”、提前支付30%定金,2023/2024榨季未出现延迟付款,原料供应稳定度比同行高15%。

2.价格倒挂与国际冲击

2023年,国内白糖现货价格长期稳定在7000元/吨左右,而配额外进口糖(含关税、运费)成本仅约5500元/吨,价差高达1500元/吨。同期,全国食糖进口量达620万吨,创5年新高,挤压国产糖30%的市场份额。来宾某中型糖企被迫减产40%;而来宾东糖集团因布局“甘蔗-制糖-蔗渣-发电”产业链,整体营收降幅控制在8%,抗风险能力显著更强。

3.产能之困

来宾糖企经历多轮兼并重组后,现有8家企业,平均年产能仅12万吨;而国际巨头巴西Cosan集团单厂产能就达100万吨。分散的产能导致来宾糖企加工成本比国际巨头高85元/吨,且在原料采购、市场定价上缺乏议价权。来宾东糖集团通过整合2家小型糖厂,将单厂产能提升至25万吨,加工成本比同行低30元/吨,成为来宾糖企规模化的“标杆”。

产业之变:一条链条的“价值加法”

面对全产业链困境,来宾市政府与行业正从“降本、提质、增效”三端发力。来宾市糖业发展局局长李晨在产业调研中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单纯‘保产量’,而是‘提效益’——让甘蔗从‘按吨卖’变成‘按克卖’,让蔗农和糖企都能在产业链中赚到钱,这才是来宾糖业突围的关键。”

作为广西第二大蔗区,来宾的产业转型意义重大:2024/2025榨季,来宾糖料蔗种植面积达182.12万亩,占广西总种植面积的18%,食糖产量占广西总量的19%;其中兴宾区贡献来宾60%的甘蔗产量,是来宾蔗糖产业转型的“核心战场”。

全程机械化攻坚

截至2024年底,来宾糖料蔗综合机械化率达72.84%,但大型联合机械化收割率仅5%,丘陵地形制约了机械普及。为此,来宾创新推广“分步式机收”,在全市建成35个分步式机收除杂服务点,数量居广西首位,每亩降低砍收成本200元,2023/2024榨季已服务蔗农8000余户。

同时,来宾充分发挥桂中治旱乐滩引水灌区作用,新建糖料蔗水肥一体化基地30.4万亩,水利用率达95%,肥料用量节省超30%。“实施水肥一体化后,每亩甘蔗多收1.5吨,整个片区能增产约4500吨。”种植大户兰海雷的测算,与来宾市农业农村局的官方数据完全吻合。

延伸产业链,让甘蔗“从头甜到尾”

来宾已构建起5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甘蔗全要素增值:

蔗渣增值:广西绿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福斯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将蔗渣加工为可降解餐具,直供星巴克、麦当劳等国际品牌,2023/2024榨季产值超27亿元,来宾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蔗渣环保餐具生产基地;

糖蜜升级:乐斯福来宾工厂以糖蜜为原料生产烘焙酵母,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来宾市百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高端焦糖色,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24年产值预计达8700万元,较去年翻倍;

蔗叶利用:通过“秸秆变肉”工程,蔗叶被加工成牲畜饲料、生物质燃料,2023/2024榨季综合利用78.7万吨,利用率达84.7%,助农降本增收超0.5亿元。

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生产科科长李振兴感触最深:“现在蔗髓燃烧发电供生产,尾气再用于煮糖,吨糖能耗降低18%,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既省了钱又护了环境。”

政策护航与风险兜底

来宾已实现糖料蔗订单农业100%覆盖,2024/2025榨季订单合同签订率达99.8%,“首付价+糖价联动”机制让蔗农共享收益——2023/2024榨季,全市蔗农获糖价上涨二次结算收益1.58亿元,人均种蔗收入达9650元。

金融支持同样给力: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来宾各级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惠糖贷”31.1亿元,直接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近7000万元;东糖集团还对“水肥一体化”建设给予每亩100元补助,进一步减轻蔗农负担。

但李晨也坦言:“目前来宾糖企研发投入仅占营收的1%,远低于国际3%的平均水平,像百盛生物、绿联科技这样的高附加值企业还太少,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延伸仍需时间。”来宾糖业的转型能否成功,不仅决定其在全球糖业格局中的竞争力,更将为中国糖业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陆晶晶 袁永丽 黄红静 何心怡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23级学生

来源:瞰见新八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