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盯着“50万3小时”算账:平均每分钟2700多块,这简直是“天价交流”;也有人说“值这个钱”,毕竟胖东来的经营模式摆在哪儿,2025年销售额超184亿,员工流失率才0.94%,这成绩在零售行业太能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事儿根本不是“卖课赚钱”,反倒藏着于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发的一条消息,在企业家圈子和网友里炸开了锅:“个人直接分享交流,3小时收费50万,每月最多一次,费用全用于传播美好之路。”
有人盯着“50万3小时”算账:平均每分钟2700多块,这简直是“天价交流”;也有人说“值这个钱”,毕竟胖东来的经营模式摆在哪儿,2025年销售额超184亿,员工流失率才0.94%,这成绩在零售行业太能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事儿根本不是“卖课赚钱”,反倒藏着于东来的无奈和清醒。
先理清:这50万不是“随便赚”,背后有整套逻辑
于东来这波收费不是突然“狮子大开口”,而是一套分层交流体系里的一环,早有铺垫。
往上有更贵的:联商学院组织的企业家研学,两天费用100万,每年就两三次,每次只收10人以内。往下有更亲民的:从2025年11月1日起,每月10号、20号是“胖东来开放日”,企业参访每人2万,每批不超过15人。而且除了这些收费项目,他还明确说了会搞免费线上直播,普通人也能听他分享理念。
更关键的是钱的去向——所有收费都不是进他个人口袋,而是专项用于“传播美好之路”。于东来自己也解释,之前每年在理念分享上投入就得上千万,还不算人力物力,收费是为了保证交流质量,不是为了盈利。
从市场反应看,质疑归质疑,买单的人不少:3小时50万的个人交流已有三家企业预约,2万一人的开放日首批名额24小时就售罄,连50万一年的“种子班”12个名额也很快满了。能让企业家真金白银掏钱,显然不是靠“流量收割”,而是胖东来模式本身的说服力。
为啥突然收费?不是飘了,是被“免费帮扶”伤透了
熟悉于东来的人都知道,他以前可不是这样。早年间,他一直免费帮其他企业,甚至派团队去永辉超市帮扶,100多人的食宿全是自己承担,一分钱没收过。但好心未必能换来好结果,这才是他下决心收费的真正原因。
就在收费消息发布前一天,于东来在社交平台点名批评了一家被帮扶企业:他花了好几年时间帮这家企业走出困境,结果对方不仅不懂感恩,还跨区域和其他被帮扶企业搞恶性竞争。于东来气得说这是“浪费社会资源,是人性中最大的恶”。
这种事儿不是第一次发生。之前免费开放交流时,来的人鱼龙混杂:有人真心想学习经营理念,有人只是想套取模式照搬赚钱,还有人抱着“蹭热度”的心态走马观花。于东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免费的门槛挡不住投机者,反而让真正有需求的企业家得不到有效交流。
所以这50万更像个“筛选器”:能拿出这个钱的企业,大概率是真有解决问题的需求,也认可他的理念,交流时会更专注;而那些只想“白嫖”或蹭热度的人,自然会望而却步。这不是“飘了”,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划清边界,把精力留给值得的人。
争议焦点:50万到底值不值?关键看“谁来学”
关于“天价收费”的争论,本质上是不同人对“知识价值”的判断不一样,而值不值,得看学习者的身份和需求。
对于年销售额几亿甚至几十亿的企业来说,50万可能真不算多。胖东来最核心的价值,不是“怎么选品”“怎么搞促销”,而是一套经过实战验证的“经营哲学”——比如怎么让员工主动用心服务(员工平均月薪近万,远超行业水平),怎么让顾客心甘情愿反复光顾(顾客满意度常年居高不下)。这些东西要是能学懂一点,哪怕只改善1%的管理效率,带来的回报可能就远超50万。有个超市老板就说,这50万买的是于东来二十多年的实战经验,比咨询公司百万方案接地气多了。
但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50万确实是沉重负担。不过于东来也留了口子,2万一人的开放日参访就是更实际的选择,能走进企业看细节、学方法,对中小企业来说性价比更高。至于普通人,还有免费直播可以看,也能了解他的理念,不算把路堵死。
还有人质疑“胖东来模式无法复制”,觉得花50万学了也没用。中金公司的研报也提到,胖东来的成功和许昌的低租金、低人力成本有关,异地复制确实有难度。但其实于东来自己也从没说过模式能照搬,他分享的是“尊重员工、真诚对顾客”的底层逻辑,至于怎么落地,还要看企业自己的情况调整。就像有人学了他的“高薪资”理念,结合自己的企业规模制定薪酬体系,照样把员工流失率降了下来。
本质:这不是“知识付费”,是商业价值观的筛选
抛开“50万”这个数字,于东来做的其实是件挺“理想主义”的事。他没把自己的经验当成敛财工具,反而想通过收费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圈,再用这些钱反哺“传播美好之路”的公益项目。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就说,虽然这本质还是价值交换,但“费用全用于公益”的说法,能塑造“商业向善”的形象,吸引认同他价值观的人。从这个角度看,这50万不仅筛选了“有需求的企业”,更筛选了“价值观一致的伙伴”。
以前大家觉得胖东来“亲民”,就该什么都免费,其实“亲民”是对顾客和普通员工,不代表要无底线地牺牲自己的价值。于东来用收费的方式告诉大家:好的理念值得被尊重,真诚的交流需要有门槛,这反而比一味免费更长久。
说到底,于东来的50万收费,戳破了“免费等于善良”的误区。商业里的价值交换从来都很直接:你认可我的经验,我拿出时间和精力,双方各取所需,同时还能兼顾公益,本就无可厚非。至于模式能不能复制、钱花得值不值,从来都是“周瑜打黄盖”的事,外人其实没太多置喙的余地。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于东来3小时收50万合理吗?要是你是企业家,会为这样的交流买单吗?你觉得胖东来的核心价值真的能通过交流学到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安逸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