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热校席卷全球,一场足球比赛如何演变为全民狂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04:59 1

摘要:地铁站条幅上写着“和气生财,踢苏州不算”,商圈大屏立即回敬“输球没关系,大不了去隔壁当省会”——这场被网友称为“没有假球,全是世仇”的足球联赛,正在成为中国现象级的体育狂欢。

苏超热梗席卷全球,一场足球赛如何演变为全民狂欢?

地铁站条幅上写着“和气生财,踢苏州不算”,商圈大屏立即回敬“输球没关系,大不了去隔壁当省会”——这场被网友称为“没有假球,全是世仇”的足球联赛,正在成为中国现象级的体育狂欢。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一个被网友亲切称为“苏超”的地方赛事,在今夏彻底打破了体育圈层,火遍全网。

截至发稿前,已进行三轮共计18场比赛的苏超,不仅线下观众人数赶超同期中甲联赛,在微信、抖音等平台的全网累计播放量已超50亿次。

当一支由教师、快递小哥等业余选手组成的球队,在比赛中拼尽全力;当各城市文旅部门亲自下场,加入这场玩梗大战;当“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取代传统的体育精神——

苏超已不再只是一场足球赛事,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语言狂欢和文化现象。

---

01 赛事爆火:从“十三太保”到“苏超”出圈

可能主办方最初也没想到,苏超能火到这个程度。

5月10日第一轮镇江对战扬州时,因为担心冷场,主办方不仅免费送门票,还从学校、企业邀请了不少观众。

然而,苏超首场即爆,等到5月31日徐州对战连云港时,现场观众人数更是达到22198人,打破中国业余比赛现场的观众纪录。

更令人惊讶的是,苏超的线下场均观众超过1万人,对比2024中甲联赛的场均6400多人和中超联赛的场均19000多人,这一业余赛事的表现堪称惊艳。

“苏超”一词源于“江苏”与“超级联赛”的缩略,戏仿苏格兰超级联赛的赛制,幽默地“拔高”了地方赛事的地位。

这种语言策略契合道金斯的迷因理论,即通过“复制与变异”实现文化传播。

02 热梗频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语言狂欢

苏超的魅力远不止于足球竞技本身,更在于赛场内外层出不穷的网络热梗。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这句被官方盖章的口号,精准戳中江苏“十三太保”的竞争基因,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江苏各城市球队在比赛中全力以赴、谁也不认输的竞争态度。

它看似违背了传统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实则是“散装江苏”的“独家魔法”。

“叫南哥”之争

苏超联赛第一轮比赛中,南通队客场以2比1战胜南京队,赢下了两个“南”字头城市的德比战。

赛后,南通球迷在体育场内高喊“叫南哥”,该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南哥”这一称呼也逐渐流行开来。

随后,苏超联赛掀起了一场全民造梗狂欢,“南哥”之争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

常州“笔画保卫战”

常州队因三场零进球遭遇“削字减笔画”调侃。

从“常州”变“吊州”再到“巾州”,网友戏称“再输就成丨州了”。

这样的调侃,不仅没有引起常州人的反感,反而让大家都参与到这场玩梗狂欢中来,常州文旅还在官方账号玩起“笔画保卫战”,发起#为常州补笔画#挑战。

“没有假球,全是世仇”

江苏13个设区市经济实力相近,且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南京与苏州的“省会之争”,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争霸”等。

这些历史竞争关系延伸到足球领域,使得比赛充满了火药味。

在徐州与宿迁的比赛中,全场队医多次上场,担架抬走多名球员,比赛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03 地域文化:热梗背后的经济底气与文化自信

热梗的背后,是江苏独特的区域生态。

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GDP百强,方言、饮食、文化差异显著,“谁也不服谁”成了造梗的沃土。

赛事将经济领域的“暗战”转化为绿茵场的“明斗”。

网友总结:“一边互扔地域梗,一边合力砍下GDP全国第二,这样的‘高级玩家’仅此一家!”

“苏超”热梗还深度融合了江苏地域文化,方言、美食、历史典故都成为了造梗素材。

南京对阵无锡的比赛被喻为“盐水鸭vs水蜜桃”的“盐糖大战”,衍生出“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的趣味“惩罚”。

盐水鸭和水蜜桃分别是南京与无锡的特色美食与特产,将其融入比赛梗中,既凸显了两地的地域特色,又通过语言的幽默转化,让比赛增添了趣味性。

徐州与宿迁的对战被赋予“楚汉千年争霸”的历史叙事,源于两地分别是刘邦与项羽的故里。

历史典故与现代足球赛事结合,创造出富有文化底蕴的热梗。

04 官方互动:从民间玩梗到官方“认证”

官方与民间的互动也是“苏超”爆火的一大热点。

江苏各市官媒积极下场“玩梗”,与民间网友形成良好互动,放大了这一热梗效应。

南京发布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为标题、各地商场大屏轮番播出的应援语录,文旅部门通过AI形象和海报加入“内斗”,提升了热梗的传播力。

在南京与苏州的较量中,南京奥体地铁站出现了“和气生财,踢苏州不算”、“输谁都可以,绝不能输苏州”等文案。

苏州人当然不甘示弱——商圈大屏高挂:“南哥,输球没关系,大不了去隔壁当省会”,一语双关,直戳“徽京”痛点。

这种高度参与式表达,使得这场地方赛事真正“全国出圈”。

05 文旅共赢:体育赛事的经济转化之道

热梗不仅带来流量,更催生“文旅联动”新玩法。

常州邀请扬州球迷免费游恐龙园,单日涌入万人;盐城推出“观鸟+观赛”套餐预订超2万单;镇江景区夜游人数激增3倍。

正如球迷所言:“场上撕得越狠,场下玩得越欢!”

据江苏省体育局统计,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目前已吸引了超过18万名球迷涌入各个主场城市现场观赛。

上座率堪比职业足球联赛。各地的促消费政策留住了大量客场球迷,成为体育带动消费的一次美好尝试。

据新闻联播报道,江苏部分城市结合票根推出“看球+旅游+美食”等文体旅套餐,带动本轮主场6个城市的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06 启示与展望:苏超成功的秘诀

苏超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提供了一种新型城市文化共创的样本。

它打破了传统体育的固有受众壁垒,将普通市民、方言话语、地方情绪与轻量级参与感融合成一种“社交游戏型赛事”。

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地方城市不必靠资本,也能创造高热度公共事件;地域自黑不是撕裂,而是表达、认同、幽默感的试金石。

互联网大V、同时也是苏北人的“三表龙门阵”表示,苏超没有一丝元素是苦的,有一种“纯享、0压力、0负面”的松弛感。

因为江苏十三太保的发展都不差,也就不怕被调侃,网友可以尽情地嘲笑、玩梗。

---

苏超的赛场外,常州恐龙园新上线的“十三妹”玩偶预售2小时就被抢购300多单;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量突破2万单;常州邀请扬州球迷免费游恐龙园,单日涌入万人。

这场由足球引发的狂欢,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范畴,成为一场融合了文化、经济和社会心理的集体盛宴。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们不是在踢足球,我们是在用段子书写城市史诗。”

来源:英明果断湖泊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