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7日,河北衡水中学第十六届科技节开幕式暨魏育成博士专题报告会如期举行。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裁、教授级高工魏育成博士,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与AI芯片》为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兼具技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科技分享,拉开了本届科技节序幕。作为一场贯
10月27日,河北衡水中学第十六届科技节开幕式暨魏育成博士专题报告会如期举行。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裁、教授级高工魏育成博士,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与AI芯片》为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兼具技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科技分享,拉开了本届科技节序幕。作为一场贯穿校园的科技盛宴,科技节将推出橡筋动力飞机比赛、伞降火箭比赛、名校研学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与探索交流中全方位感受科技魅力。
魏育成博士报告会
魏育成博士从文明发展的技术维度切入,结合俄罗斯物理学家尼科莱・卡尔达肖夫提出的文明分级理论,以及约翰・巴罗关于微观尺度控制的文明衡量视角,指出人类目前处于0.73级文明阶段,而微纳尺度的技术革新正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演进,AI芯片则是这场革命的核心支撑力量。他提到,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的世界纪录,以及人工智能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AlphaFold2”斩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等案例,印证了前沿科技对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在AI芯片技术解读环节,魏育成博士提出“ABC原则”——算法是挑战、数据是基础、芯片是核心。他详细对比CPU、GPU、FPGA、ASIC四类AI芯片的特性:CPU通用性强但AI能效低,GPU在AI训练领域表现突出,FPGA灵活性高,ASIC则在能效与成本上具备优势。同时,他结合中美半导体产业发展背景,介绍国产AI芯片的突破路径:从中科亿海微2017年承接中国科学院FPGA技术成果转制起步,逐步实现从130nm到14nm工艺芯片的研发突破,成功推出“亿海芯”系列产品,并规划第三代边端AI推理芯片,以“蛙跳式发展”策略推动技术自主可控。
针对AI芯片发展面临的算力与能耗平衡难题,魏育成博士提出“多算并行、存算一体、轻量算法、专用架构”四大优化方向,并以机器人AI芯片为例,讲解“感-存-算-控”一体化的多核异构架构,以及“大模型认知+小模型执行”的协同应用模式,展现AI芯片在国防航空航天、工业智能制造等场景的应用前景。
分享尾声,魏育成博士介绍了中科亿海微“砺志创芯、产业报国”的使命,以及“攀登者”文化、“心流工作法”等创新文化理念,勉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夯实数理、勇担时代使命,以科学精神与创新勇气投身新质生产力建设,做下一次科技变革的“造浪者”,让科学之光照亮青春梦想,让“中国芯”澎湃于世界舞台!现场师生围绕AI芯片技术趋势、国产替代意义等话题与博士积极互动,活动氛围热烈。
讲座结束后,郭春雨校长代表衡水中学向魏育成博士颁发授课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此次专题活动不仅让我校师生深入了解国产AI芯片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方向,为科技节提供前沿科技视角,更激发了学生对前沿科技的探索热情,让“科技自立自强”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为培养具备科技思维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学子提供了有力助力。
来源:衡水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