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直播间已经变成许愿池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9:14 1

摘要:在群情激昂中,李佳琦直播间和宝洁双双妥协,在宝洁洗衣液的赠品里添加了“透明盆桶套装”。

前几天,“双11”第一个“典故”水灵灵出现了:

透明桶事件。

起因是李佳琦在直播间展示宝洁洗衣液效果时,用到了一个透明桶。

结果因为这个桶它又大又透、又宽又深,把直播间网友们疯狂种草。

评论直言:如果买洗衣液能送这个桶,朕立刻下单。

在群情激昂中,李佳琦直播间和宝洁双双妥协,在宝洁洗衣液的赠品里添加了“透明盆桶套装”。

于是上架即卖空,成为直播间最大爆款之一。

后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透明桶。

透明桶有,欢声笑语;透明桶无,哀鸿遍野。

自此,“透明桶事件”,开始代指所有不是主角但抢了所有主角戏份的“逆袭”故事。

可在这个典故背后,李佳琦直播间里这种“用户许愿”到“产品成型”的过程,正是今年“双11”电商趋势的一个缩影。

今年“双11”,不仅消费者的脑洞已经到了next level。

电商做“定制”产品的速度,也越来越离谱了。

电商直播间,成了用户许愿池?

整个李佳琦直播间仿佛陷入了“透明桶后遗症”

“所有女生”已经有点“恃宠而骄”的意思在了:

整个直播间里从天上飞的到地下跑的,全是她们眼里的“潜在商品”。

比如女生们看到直播间推空刻意面,却放着面不看,说什么都想要买那个装面的大“美碗”,就像是找到了直播间吉祥物。

在“所有女生的衣橱”直播间里,用户们更是直接把镜头前站的两个人给略过,非揪住远处那个绒面沙发不放。

硬要直播间给上链接。

直播间推用床上品的时候,展示用的模型床自然也没逃出生天。

在被问到为啥想要的时候,女生们也是有理有据:

拿回家给毛孩子当窝岂不美哉?

前几天直播用到的冰箱模型,也被用户迅速发现出新的用途:这个小冰箱可以放面膜用!

你上我就买!

用户只需要在直播间里许愿就行了,直播间工作人员考虑得可就多了!

就连李佳琦这几天在直播间里的“战术动作”都已经非常娴熟:

展示面霜发现旁边有只小熊猫,一把薅没。

介绍婴儿床看到上面有个大玩偶,咔吧掰掉。

画面里一点多余的东西都不敢过多展示,生怕被女生们点名上链接。

如果“邪修定制”产品能停留在许愿阶段,事情还不会发展地那么离谱。

可今年“双11”的这些品牌伙伴们有一个特点:

有事儿他们是真上,而且上得特别快!

白象品牌就在直播空刻意面直播结束之后立刻联系到直播间:女生们需要碗,我立刻做!

意面种草的碗,就这么被泡面截胡了,堪称当代“碗碗类卿”。

在透明桶从一个事件变成一种效应,从“时尚单桶”变成了桶碗箱“定制三件套”的同时,直播间用户已经悄悄了成了双11最幸福的群体。

电商的大宠粉时代,真的来了吗?

一边许愿一边定制,

这届网友真成“甲方”了?

其实,在直播间许愿、定制,不是今年“双11”才出现的新现象。

而是整个年轻人群体和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互动的新方式。

如果逮住一个网友,问他每天在干嘛?

他诚实地回答:随地大小愿。

社交平台上有人晒猫,网友belike:

“接有猫好运!最好再让我我中一百万彩票!”

社交平台上有人晒新手机,网友belike:

“有点像假的,寄给我帮你鉴定一下。”

“开玩笑”和“接好运”是这届年轻人的日常打卡。

年轻人不光在网友之间许愿,也乐于在品牌和厂家账号面前许愿,费尽心思把自己当“甲方”。

比如号称“什么都造”的小米,很多产品都是用户“逼”出来的。

如今翻开小米评论区,还能看到下面这些言论:

让小米做卫生巾、让小米做相机和镜头......甚至还有年轻网友惦记着小米的cosplay服。

覆盖范围之广,简直是“梦到什么说什么”。

雷军接受采访时候都说,自己的评论区已经被这届年轻网友当成了许愿池。

不过他对这种现象的出现非常高兴。

因为在他看来,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是创造新产品的“创业机会”。

正如雷军所说。

越来越有主人翁意识的年轻人们带着越来越强的消费者责任感席卷“定制赛道”。

结果就是,厂家这边把年轻人的需求“定制”出来之后发现:销量真不错!

年初爆红的“鸽子洗手液”,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出品团队“歪瓜出品”的主理人表示,这个鸽子的灵感正是来自网友定制的尴尬事件。

他在网上分享“鸟屎掉身上”的创意时,在评论区引起了众多共鸣:“期待量产”“求购买链接”“什么时候能拥有同款”的许许愿立刻挤满了评论区。

于是团队几次跑工厂、调整样品,很快就做出了产品。

结果,只用大半年的时间,这款洗手液机就卖出了2万多台,订购渠道一直处于持续断货再补货的状态。

另一款定制赛道的产品“老鼠干”,也是年轻人们的“邪修定制”美学。

老鼠干是一种抽象软体偶,一开始只做明星和动漫周边的品类。

结果在收到评论区无数留言之后,各“大老鼠干”厂家开始接私活:“同学”“家人”“老师”“宠物”......

从此开始,扭动又顺滑的布制小人也开始出现在各种场合:学校、家里、山上甚至沙滩上......

多家“老鼠干定制”店家,销量都在几天之内暴涨。

除了大厂之外,小规模的“一人店”在打通定制业务之后,也收到了用户们真金白银的支持。

根据中国经济网对情绪消费和定制消费的报道,一位小红书上做国风手串珠的博主,就因为偶然暴露的“苏打绿”粉丝的属性。

被网友联名许愿,希望她做更多演唱会、综艺、歌手的周边手串。

结果,这位博主“听劝”开始制作之后,店铺销量同样暴涨:

店铺月营业额稳定在3万至4万元,日订单量在20至60单。

“许愿”和“定制”在如今年轻人的互联网世界里,都是普遍现象。

就像文章开头,电商直播间“听劝”的案例一样,在与品牌和厂家的互动中,既带了知名度,又提升了销量。

电商中的“听劝定制”已经成了当代互联网最双赢的事情。

从“人找货”到“货找人”之间,当代年轻人的活力成了最好的桥梁。

“柔性制造”语境下,

直播电商赢在“响应速度”

众多案例背后,几个事实越来越明显。

这届年轻人们其实非常清楚自己的消费需求、愿意为需求买单,并且拥有不容小觑的购买力。

它们不仅是敢于发现自己心里的小情绪,并真的敢把这些想法说出来的——最有“活人感”的一届网友。

这些看似离谱的心愿单,恰恰蕴含着它们的“消费野心”。

品牌和商家的“宠粉”,正是以消费者为本的经营思路。

越来越多的“成功定制”,成了被这届年轻人的“任性”的底气;年轻人的复购和支持,又是品牌和商家继续“宠粉”的动力。

这种“双向奔赴”之所以能良性运转,背后是中国日益发达的供应链,正在通过“柔性制造”这种新型供应链生产模式,快速的响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柔性制造”特指某个产业链,从设计到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极高的灵活度,可以迅速切换功能,生产“非标准”的定制订单。

一条具有柔性制造能力的服装生产线,既能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的牛仔裤,也能响应需求迅速调整为小批量、多品种的卫衣生产,还可以根据需求印上定制logo或印花。

出色的微调能力,甚至让厂家可以实现“一件起订”的生产。

其实不光是服装行业,在很多领域中风头正盛的品牌都在以这这种供应模式作为核心竞争力。

连看似和制造业相去甚远的茶饮巨头蜜雪冰城,也正是通过“柔性供应链”的原料供应,快速响应门店需求的动态变化。所以很多消费者发现,在蜜雪冰城很少遇到热销款“售罄”的扫兴事。

也正是在这种广泛运用的环境下,谁能更好的利用好“柔性制造”的生产力,谁就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

这次“双11”卷到现在,直播电商与“柔性制造”配合时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把传统商业模式,甚至传统电商模式远远甩在身后。

在国家柔性制造流水线普遍发达的情况下,“生产能力”早已经成了木桶的那块长板。真正限制企业收益供货和水平的关键“短板”,其实是“销售端”和“生产端”的信息交换效率。

传统商家完成供需数据统计,不仅需要足够的“时间样本”,还需要合理的“算法”,再加上销售端和生产端的沟通事件后,供需信息已经失去很多时效性。

而直播电商在此处的优势就非常明显:

依托如今年轻人在互联网上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直播电商品牌可以从用户的及时反馈中,就可以得到产品灵感,并初步估测产品的需求量。

无中生有的迷你冰箱,以及突然量产的“透明桶”,都是最好的佐证。

消费者的任何需求,立刻就能传到供应端,“柔性制造”能力又能让产品立即做出变化,产能和成本都得到巨大节省。

可以说,直播电商“即时响应”“即时反馈”的特点补充了木桶的短板,也把“柔性制造”的潜力发挥到了最大。

曾经做生意的一条格言是:想商品卖好,就要学会“创造需求”。

而如今在“直播电商”兴起的环境下,这句话已经不再适用。

“生产什么就卖什么”既是一种受限于技术的无奈做法,某种程度上是对消费者真实声音的“忽视”。

当李佳琦为了一句留言而去“想办法”时,以“许愿”和“定制”为关键词的年轻人消费以及“把响应做到极致”的直播电商,正在“柔性制造”的语境下,提出一种全新的商业逻辑。

来源:晓月看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