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亮点”抢先看!浙江这场发布会,信息量超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09:12 1

摘要:27日下午,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召开,省委政法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张建明作主发布,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介绍“十四五”时期平安浙江建设情况。

27日下午,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召开,省委政法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张建明作主发布,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介绍“十四五”时期平安浙江建设情况。

以下为详情

平安浙江建设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部署推进的重大战略。浙江也是最早部署大平安建设的省份。“十四五”的五年,是平安浙江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五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较好实现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平安幸福与民生改善共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最显著的变化是衡量社会安全状况的核心指标全面向好:2020年到2024年,全省刑事案件总量下降27.88%;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5.74%、52.90%;道路交通事故(全口径)起数、亡人数分别下降50.96%、51.60%;2022年到2024年的信访事项总量下降25.64%。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6.46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9.01万亿元的同时,群众安全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三,持续走出了经济上行和各类案事件下行的双曲线,浙江被公认为全国最具安全感、司法文明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

最深远的影响是“党委统一领导、政法委(平安办)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大平安”建设体系不断健全,“平安建设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果让群众共享、成效由群众评判”的生动局面持续巩固,一大批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硬核成果”不断涌现,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活力成为全省上下一以贯之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动,平安建设成为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重要方面。

“十四五”期间,我省在平安浙江建设中有五方面的亮点:

这5年,我们坚持“群众盼什么就干什么”,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了。

我们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分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5年来,针对黑恶、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和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药安全等领域的整治行动落地见效,继续保持了社会安全稳定的态势。

我们深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021年至2024年,累计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22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2.1万名,追赃挽损47.82亿元,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从2020年的峰值到2024年的新低,下降了61.10%。特别是我们主动承办了缅北果敢明家等重大电诈专案,对明家犯罪集团39人依法提起公诉,对明国平等11人一审宣判死刑,树立了以雷霆之势铲除电诈“毒瘤”的鲜明导向。

平安,是基本的民生需求。我们把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命案侦防作为衡量平安成色的试金石,2024年我省每十万人命案发生数比全国平均数低17.05%。是全国命案发案率最低的省份之一。

这5年,我们坚持保安全与保民生同向发力,让群众在安全无忧中自在生活、尽享活力。

高水平的安全感,是将风险隐患消弥于源头、化解于无形,让群众安心暖心舒心。

我们创新常态化除险保安机制,出台全国首个《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第三方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五年来共完成评估5万余件,按要求完成风险评估的决策事项无一发生涉稳事件。中国就业指导中心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率先启动“社会风险评估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工作。

我们推出“智能、无感、动态、和谐”安保模式,在全国首创亚运数字专用车道建设,推出“无感”查控、省内“24小时最多检一次”等安保举措,最大限度减少重大活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亚运会开幕式结束时,全场超7万人40分钟有序离场,被全网盛赞。仅2024年,我省就平稳举办了1380场次大型国际国内赛事和重大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等活动,让世界透过浙江这个“重要窗口”看到“中国之治”的美丽风景。

这5年,我们坚持一体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法治营商环境和执法司法公信力全国领先。

浙江作为经济大省、改革开放先行地,许多问题早发先发,我们坚持以法治手段解决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出台了《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蔚然成风。

面对建设“创新浙江”“高能级开放强省”的要求,我们持续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服务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13项重点任务清单,部署推进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项目,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抓手,重塑基层行政执法体系,“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有效归并和压缩行政检查次数。坚决整治异地趋利性执法,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良好的法治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选择浙江作为案件管辖地。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当事人主动选择到浙江法院解决纠纷。浙江成为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五年来,全省公平竞争环境满意率高达95.9%;企业和群众对行政执法的综合满意度分别达到93.1%、94.6%,行政执法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一。

这5年,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巩固。

我们抓住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契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韧性治理,着力修复社会关系,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我们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推进“枫桥式站庭所”和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5年来,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55万余件。全省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结案数396万件。

我们拓宽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制度化渠道,形成“诸暨红枫义警”“桐乡乌镇管家”等一批平安志愿者品牌,打造“村社智管家”“浙里兴村治社”等一批基层好用、群众叫好的应用场景,开展家庭、校园、医院等一系列平安建设活动,群众知晓率、参与度持续提升。

我省近5年连续位居平安中国建设考核前列,11个设区市和97.78%的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了“平安金鼎”。11个设区市全面通过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试点验收。

这5年,我们坚持以数字赋能,带动平安法治建设实现全方位变革、系统性重塑。

我们充分发挥数字浙江优势,以加强风险预测预警预防为关键,推动数字浙江建设与平安浙江建设赋能贯通,让智能化建设成果可见可触、可感可及。

我们高质量完成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全国唯一试点任务,推动全省刑事案件办案时限下降29.4%,执法司法问题源头发生率下降35%以上。深化应用“检察+”协同共治平台、“公安大脑”、“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等数字化场景,推行线上“一网通办”与线下“一站服务”相结合的便民服务模式,“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浙里快处”等一批数字化应用受到群众好评。浙江数字法院建设成为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蓝本。

平安如同阳光与空气,是普惠的公共产品。政府有责任织密平安法治之网,播撒平安的阳光。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守护者,要共同守护好平安建设的根基。刚刚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出明确要求,为我省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平安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指明了前进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科学谋划和制定平安浙江建设“十五五”规划,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保障。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多家媒体的提问一一作答,回应关切。敬请关注!

来源:浙江检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