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尔街某科技公司会议室里,一场视频会议正在进行,摄像头前的面孔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光滑得不自然的皮肤、紧绷的脸颊和年轻得与年龄不符的五官——这些硅谷精英们正在用一种新的方式应对职场危机。
华尔街某科技公司会议室里,一场视频会议正在进行,摄像头前的面孔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光滑得不自然的皮肤、紧绷的脸颊和年轻得与年龄不符的五官——这些硅谷精英们正在用一种新的方式应对职场危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硅谷,如果你看起来老了,你就会被贴上‘无关紧要’的标签。”旧金山整形外科医生蒂莫西·马滕直言不讳地指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越来越多的科技行业男性正在花费数千美元进行面部拉皮、颈部拉皮和眼睑提升手术,只为在年轻被视为“创新力”的科技行业保住竞争力。
华尔街日报报道,硅谷正兴起一股出人意料的风潮:越来越多的“科技男”大举投身面部整形手术。
比弗利山庄整形外科医生本·塔雷称,科技行业的男性拉皮手术需求在过去五年里增长了五倍。
另一组数据同样惊人:旧金山整形外科医生安德鲁·巴内特透露,科技行业男性对面部拉皮手术的需求较新冠疫情前增长了约25%,而眼睑手术的需求更是增长了5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科技行业男性突然如此关注自己的外貌?答案隐藏在行业文化中。
“不要雇30岁以上的人。”这是一位硅谷投资人曾直言不讳给出的建议。在科技行业,年轻被视为创新力的代名词。
法律明文禁止年龄歧视,但潜规则难以消除。美国《ADEA法案》保护40岁以上的人,面试时询问年龄是违法的。但HR们仍有办法推算你的年龄——看简历上哪年大学毕业,工作经验多少年,甚至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
一位50多岁的技术大牛去面试一家硅谷科技公司,全场都是穿连帽衫、拖鞋的00后。当他被问及“平时听什么播客?玩不玩剧本杀?”时,他回答“我爱听爵士乐和 NPR…”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文化契合度”成了年龄歧视的隐晦代名词。
科技男性的整容选择呈现出明显的年龄阶梯。30多岁的男性通常会选择肉毒杆菌注射、微量填充等非手术治疗。到了40多岁,他们开始接受更多的手术治疗,包括所谓的“微整形”。
旧金山精神分析师斯蒂芬·萨宾表示,这一趋势最初始于肉毒素及类似非手术项目,如今这类项目在硅谷已“近乎过时”。“现在的心态几乎是:‘能让自己状态更好的事,为什么不做?’”他说。
GLP-1类减肥药(如Ozempic)的流行也给这一趋势添了把火。快速减重会导致皮肤松弛,形成所谓的“奥司匹克面容”——面部脂肪流失使面部出现明显衰老特征,包括颧部凹陷、皮肤松弛和皱纹加深。
研究表明,每周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可使患者平均减重14.9%,但面部脂肪流失导致患者看起来比同龄人老5岁。
“过去,如果男性成就斐然,无论长相如何都会受到尊重;而女性,无论多么有成就,都必须拥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才能获得赞赏。”马滕医生从业30多年,见证了这一转变。
“如今,男性也开始觉得‘光有成就还不够,他们还得打扮得像样。’”
男性往往更希望拥有自然、低调的外表,更倾向于选择“看不太出来”的方式进行医美。他们显然(比女性)更不愿谈论自己做过整形手术。
科技男性的整容风潮背后,是职场年龄歧视与社交媒体放大的容貌焦虑的双重夹击。
Statista在202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8%的男性听说过争议网红安德鲁·泰特,但仅有12%的男性对他持正面评价,这一比例较2024年下降了18%。
这可能意味着社会对男性情绪健康、正面男性榜样等议题的讨论正在增多。
同时,咨询机构开始注意到男性的困局,建议品牌与男性建立新的、柔软的共鸣。男性香氛品牌AXE与喜剧演员皮特·戴维森合作,开展“问我啥都行的活动”,分享增强自信与约会技巧的心得。
澳大利亚运动品牌LDSK推出了一部名为《不要等》的纪录片,片中四位运动员分享了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心理问题,鼓励男性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倾诉。
一位55岁的科技企业在接受颈部拉皮手术后坦言,恢复过程并不轻松——颈部插了几天引流管,吞咽困难还引发了些许“恐慌”,大约4至6个月后,下唇的正常知觉才完全恢复。但他依然坚定地表示:“就算再来一次也愿意,它解决了我一直很困扰的问题。”
当硅谷的科技精英们纷纷走进整形医院,他们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面容,也在重新定义数字时代的男性气质和职场生存法则。
来源:沙漠中探寻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