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辞与《诗》、《书》多为西周人时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03:47 1

摘要:其他如“用禴”、“勿恤”、“无咎”、“有言”、“有孚”、“用狱”、“灾眚”、“归妹”、“攸利”、“攸往”、“咥人”等辞,皆当时周人习语,属地方性语言,既用于口头言说,又用于书写名字刻。

按,古典难读,并非它语义有多么深奥隐晦,不过是时隔久远造成的生僻而已。其实,同《诗》、《书》相比,《周易》卦爻辞要通俗得多,举例说吧————

卦爻辞屡言“用享”、“有尚”等,就是周人时语,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可证。虢季青铜鋪铭:“虢叔作鋪,子子孙孙用享。”

其他如“用禴”、“勿恤”、“无咎”、“有言”、“有孚”、“用狱”、“灾眚”、“归妹”、“攸利”、“攸往”、“咥人”等辞,皆当时周人习语,属地方性语言,既用于口头言说,又用于书写名字刻。

古人不作玄异之语,以当时的语言进化生态,普通人很难作出来。

(无妄.六二):“不耕,(能)获?不菑,(能)畲?则利有攸往?”古时,刀耕火种(至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保留),荒地要用心开垦两年,地力才会柔和肥沃,成为熟田,才可以播种收获。开垦了一年的地叫“菑田”,开垦了两年的地叫“畲田”。

这句爻辞可与《书.大诰》中周公的一段话享参证:“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

周公虽出身尊贵,但祖太王、爷王季、父文王有“克自抑畏,卑服即康功、田功”的家教传统。“卑服”即从事底层卑贱者的劳作。“康功”指建筑房屋。“田功”指农活儿。周公自少时就要跟从父亲参加农业劳动,自然熟悉农事,能准确作此爻辞。

(否.九五):“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句义为:看似稳固的政权,实际上就像拴系在脆弱的桑条上一样,就要灭亡了!就要灭亡了呀!这应该是引用的一句古谚,反映古人深切的忧患意识。而“苞桑”即为周人时语,近义词语屡现《诗经》中,如“苞栩”、“苞荆”、“苞栎”等。看来这个“苞”字,既有树木密集成林的意思,也被拿来形容指称树冠是的茂密而柔软脆弱的枝条枝叶。

需要注意安全是:《书》载周公言语,尽为史官当时速记或事后追记,不失义而已,但也难免存在字词的声转形借之误,造成部分失真失实。而《周易》爻辞则大不同:出自周公亲笔或亲授,校对一的跟精准可靠,也更能持平常心,说本色话。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