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已76岁,古代那些大一统王朝建国76年都在干什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8:28 1

摘要:一直很好奇,新中国已成立76载,如果把第76年这个时间点平行投射至古代,那么,那些大一统王朝正在发生什么呢?

一直很好奇,新中国已成立76载,如果把第76年这个时间点平行投射至古代,那么,那些大一统王朝正在发生什么呢?

1. 西汉 (公元前202年建立)-远方的归人与帝国的扩张

第76年:公元前126年 (汉武帝元朔三年)

在位皇帝:汉武帝刘彻 (在位第15年)

正在干什么:全面反击匈奴,开疆拓土,张骞西归。

这一年正处于对匈奴战略反击的高潮期。卫青在前一年(前127年)刚刚取得了“河南之战”的重大胜利,收复河套地区,设立朔方郡。汉王朝一改之前的和亲与防御政策,转为主动出击。同时对内汉武帝正在推行他的强权政治,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极大地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这一年汉武帝刘彻心心念念的一位老朋友从远方回来了。张骞出使西域12年后,终于摆脱十年的监禁,逃了回来。他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诸国情况,包括了西方的制度、风土人情、地理物产、贸易机会等。但十年间的忍辱负重,他没有报告一句。

此时西汉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开疆拓土,锋芒毕露。与古罗马帝国并驾齐驱。

2、东汉:第76年:公元101年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东汉最后的盛世

在位皇帝:汉和帝刘肇

正在干什么:外戚专权暂告段落,但宦官势力崛起,王朝正在由盛转衰的拐点上滑落。

这一年处于汉和帝时期。国力上,经过前期的发展,经济恢复且有所增长,人口增加,垦田数达到较高水平。

这一年,北匈奴的威胁已解除,西域各国归附,班超经营西域成果辉煌。在军事上击败贵霜帝国,迫使匈奴西迁,复收西域,通使罗马,实现中国与欧洲首次直接交往,国力到达顶峰。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是当时东方的强国之一。史称“永元之隆“

但“永元之隆”也成为了“东汉最后的盛世”。虽然其疆域、人口、军事成就达到了东汉的巅峰,但英主刘肇27岁早逝,继位者幼弱,导致宦官专权与外戚复起,盛世迅速衰落。宦官和外戚像是东汉挥之不去的诅咒,一百年后,何进、董卓、十常侍们,敲响了东汉亡国的丧钟。

3. 唐朝 (公元618年建立)-万国来朝,不知是唐是周

第76年:公元694年 (武则天延载元年)

在位皇帝:圣神皇帝武则天

正在干什么:处于武周代唐的特殊时期,社会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武则天已于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唐朝的国号暂时中断,但统治集团和治理体系基本延续。此时武则天正在大力打击李唐宗室和关陇贵族,提拔寒门士子,巩固个人权力。

国力方面,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推行改革,经济持续发展,军事上对外击败东、西突厥和吐蕃,维护了边疆稳定。在世界上,唐朝依然是强国之一,其文化影响力深远,周边国家纷纷学习唐朝的文化与制度。历史事件有武则天首创科举殿试制度,以及重用酷吏来巩固统治等。

但依旧在国力上升时期,处于“开元盛世”的前夜。

4.元朝 (1271年建立,1279年完成统一)-天灾人祸,内外交困

第76年(约1347-1355年间)

在位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元顺帝(在位后期)

正在干什么:宫廷内斗,黄河水患,起义不断,在崩溃的边缘挣扎

此时元朝的状况,可以概括为“天灾人祸,内外交困”,与汉、唐、明等王朝在相近年份时的状态形成天壤之别。

这一年已经处于元朝中后期。国力逐渐衰落,北方蒙古诸王内斗频繁,削弱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西南地区土司反抗,开始规模性叛乱。

1344年,黄河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不仅淹没了山东、河北等大片经济核心区,还导致漕运中断、盐场被毁。后续对河患的处理,直接引发了元末大起义。

元朝在建国76年左右时,并非像汉唐那样处于鼎盛或调整期,而是直接进入了王朝的“癌症晚期”。毕竟元朝从统一到灭亡不足百年,其国祚(97年)本身就比之前的主要王朝短得多。因此,76年这个节点对它而言已是风烛残年。

简单来说,当其他王朝在76年这个“中年”节点上思考如何走向盛世或应对中期危机时,元朝已经写完了它的结局,正准备退出历史舞台。

5. 明朝 (公元1368年建立)-土木堡前夜,少年皇帝的躁动

第76年:公元1444年 (明英宗正统九年)

在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第一次在位)

正在干什么:宦官开始掌权,边防隐患加剧,盛世之下危机暗藏。

这一年著名的宦官王振正在得宠擅权,排挤“三杨”等正直老臣,打破了明朝前期宦官不得干政的祖制,政治开始走向腐败。同时北方瓦剌势力在也先的带领下日益强大,不断南侵,明朝的北部边防压力巨大。此时的明朝正在为14年后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伏笔。

但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红利仍在,社会整体还算安定富裕,浙江、福建等地手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6. 清朝 (公元1636年建立,1644年入关)-九子夺嫡,恍如隔世

· 若从入关算起,第76年:公元1720年 (康熙五十九年)

· 在位皇帝:清圣祖康熙帝 (在位第59年)

· 正在干什么:巩固空前辽阔的版图,统治进入鼎盛阶段。

这一年,康熙帝在位已近晚年。康熙皇帝在此期间完成了“削藩”“收台”“统一漠北”等多项成就,通过“柳条边”工程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封禁管理

并在两年(1718-1720年)前派遣大军入藏,驱逐了准噶尔势力,稳固了对西藏的统治。帝国的版图达到了空前规模。

虽然创造了“康熙盛世”,但晚年吏治松弛,国库空虚,诸皇子“九子夺嫡”的斗争日趋白热化,让朝廷暗流涌动。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较高,但已经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步伐。

这一年,《康熙字典》编纂完成。它建立了一套形、音、义、书证密切结合的释字系统,标志着中国字典编纂的真正成熟。它向世界昭示了,汉字是古往今来体系最完备,创造最严谨,内容最丰美的文字体系。

历朝历代的第76年,有人忍辱负重,有人开疆拓土,有人缓和争议,有人盛极致衰,有人前赴后继,有人良策治国。在同一片月光下,我们以史为镜,以史为鉴。

来源:鱼与猫观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