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的孩子怎么哭不出来了?”近日,在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抢救室外,周爸爸(化名)声音里满是绝望。
“医生,我的孩子怎么哭不出来了?”近日,在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抢救室外,周爸爸(化名)声音里满是绝望。
几小时前,他的太太何女士(化名)因羊水过多、腹痛紧急剖宫产——三千多毫升的羊水远超正常范围,刚出生的宝宝皮肤硬得像皮革,仅微弱哭了一声就陷入窒息。
尽管医护全力抢救,孩子还是没能留住,这已是何女士第二个因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夭折的孩子。
悲剧本可避免。早在怀孕20多周时,何女士就查出妊娠期糖尿病,却依旧熬夜、吃外卖,没按医嘱监测血糖。基层医院的饮食指导也仅建议“少吃甜”,缺乏具体操作,这导致何女士的血糖长期失控。
直到怀孕30周时,何女士的彩超检查结果显示羊水过多,基层医院建议转去上级医院。此外,何女士在后续检查中,还查出了泌尿系统严重感染影响胎儿代谢,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同样是“糖妈妈”,另一位高龄准妈妈张女士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她怀孕前就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检查,确诊糖尿病合并妊娠后,立刻规范使用胰岛素,还定期随诊调整用量。
对于张女士这样情况特殊的孕妈妈,省立医院还整合院内优质资源,打造与疑难疾病相关的一站式、全周期的多学科联合门诊。在妇产科牵头下,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为她定制围术期方案,最终顺利剖宫产下八斤重的健康女宝,母婴平安。
“如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已超20%。但不少准妈妈仍觉得‘血糖高只是孕期小插曲’”,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辛长征提醒,这种认知误区会让孕产妇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胎儿认知发育迟缓、自闭症,孩子长大后患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的概率也会翻倍。
约9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未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仍是健康女性的7至10倍。因此,所有妊娠期糖尿病妈妈应在产后6到12周接受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糖代谢状态,若评估结果正常,妊娠期糖尿病妈妈仍需保持定期筛查。
“其实,妊娠期糖尿病没那么可怕,早重视、早干预就有控制住血糖的可能。”辛长征说。
那么
孕妈妈算不算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
怎么预防才有效?
确诊后该怎么控血糖?
宝宝出生后要注意什么?
请关注
10月29日(周三)晚上7点
福建卫生报
《医生我想问·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直播间》
本期邀请专家
拆解妊娠期糖尿病防控的关键要点
为您逐一答疑解惑!
↓↓↓↓
辛长征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福建省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
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控制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产科质控中心副主任
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性情辅导师、疗愈师
全球生育教育精英联盟讲师
关于妊娠合并糖尿病
你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
可以在文末留言
加入卫生报孕期健康交流群
一起来问医生
↓↓↓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来源:福建卫生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