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手术期支气管误吸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常与术前禁食不当和/或延缓胃排空的疾病/药物相关。随着司美格鲁肽在全球的使用迅速增加,麻醉科医师必须警惕其相关风险,尤其是围手术期支气管误吸的可能性。有证据表明,与非使用者相比,GLP-1-RAs使用者术前胃残余物增多的比
围手术期支气管误吸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常与术前禁食不当和/或延缓胃排空的疾病/药物相关。随着司美格鲁肽在全球的使用迅速增加,麻醉科医师必须警惕其相关风险,尤其是围手术期支气管误吸的可能性。有证据表明,与非使用者相比,GLP-1-RAs使用者术前胃残余物增多的比例更高——这是误吸风险的关键介导因素。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术前胃部超声检查中该比例为56%对19%;一项历史性内镜队列研究中为19%对5%,且该队列中报告了1例误吸事件。
近期发布的一项多学会共识,虽缺乏充分证据支持,但仍是目前文献中最新的指南,为GLP-1-RAs使用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了建议。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继续用药;高危病例术前建议采用24h流质饮食以减少胃潴留;特定情况下可考虑术前停用GLP-1-RAs,但需注意可能导致围手术期高血糖。其他降低围手术期支气管误吸风险的策略包括快速序贯诱导插管、麻醉诱导前床旁胃部超声评估胃残余物,在继续用药与最小化误吸风险之间寻求平衡。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术前停用司美格鲁肽超过21天、无症状患者超过14天,其胃潴留率与非使用者相当。
2025年10月24日,Perioperative Medicine发表来自巴西的病例报道,描述了推荐GLP-1-RAs使用者术前采用无渣饮食以减少胃潴留,但这一措施可能无法可靠确保胃完全排空。此外,违反操作规程(如省略胃部超声检查)可能导致不良事件。
病例
患者,女性,61岁,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包括30包年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症(BMI 34.9kg/m2)和血脂异常,无相关家族史,拟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在过去4个月中每周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1mg)减重,最后一剂于手术前6天注射。
手术前5天:通过在线聊天常规询问患者的司美格鲁肽使用情况,该患者报告手术前停药间隔为6天。对于术前停药间隔不足15天的患者,医护人员会联系患者并提供无渣饮食指导。
手术前24h:患者遵循机构流程建议,严格遵守24h无渣饮食。无渣饮食包括易消化、不残留于消化道的食物,如法式面包、苏打饼干、水煮蛋或溏心蛋、白米饭、无调味的普通意大利面、过滤蔬菜汤或肉汤、无添加糖且无残渣的超高温灭菌果汁(葡萄汁、桃汁或苹果汁)、咖啡、水果茶、椰子水、明胶(糖尿病患者用无糖型)和无奶无水果块的水果冰棒。需避免的食物包括乳制品、肉类(过滤肉汤中的肉类除外)、全谷物、生水果和蔬菜、调味品及油炸食品。术前固体和液体禁食时间均推荐为8h。
手术前12h:患者严格遵守固体和液体禁食要求。
手术当日——麻醉前评估:入院时,医师询问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舍曲林、喹硫平、拉莫三嗪和哌甲酯。患者无与胃排空延迟相关的基础疾病,但未告知手术前6天使用过司美格鲁肽,后期解释称因该药物用于美容减重,故不认为是“药物”。
手术当日——违反操作规程:根据机构流程,入院当日应行床旁胃部超声检查评估胃残余物。但因违反操作规程,未进行该检查,患者直接进入手术室。
手术当日——麻醉诱导:初始镇静后,患者出现大量黄色液体反流。麻醉科主治医师立即吸痰并紧急行快速序贯气管插管。直接喉镜检查未观察到物质进入声门,但通过气管导管主动吸痰时吸出少量胃内容物。术中未行支气管镜检查。
术后第0天:在麻醉后恢复室密切监测患者呼吸状况。根据外科团队要求,经验性使用克林霉素预防继发性肺部感染。患者吸室内空气时SpO₂维持在84%-88%,需鼻导管吸氧(2L/min)以维持SpO₂≥92%。患者呼吸平稳,肺部听诊无异常。
术后第1天:患者仅主诉轻微干咳,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小叶中心性致密影和磨玻璃样浸润,提示误吸相关性炎症。当日结束时停用鼻导管吸氧。
术后第3天:患者无后遗症或症状,顺利出院。经进一步询问,患者告知手术前6天使用过司美格鲁肽(皮下注射1mg)——这一细节在麻醉前评估时未提及。患者确认每周使用该药物4个月,并再次强调不认为其是“药物”。家属证实患者严格遵守了24h无渣饮食和12h禁食要求。
出院后,患者对所接受的护理表示满意,并认识到术中事件的严重性。她表示,此次经历让她意识到术前评估时需告知所有药物使用情况(包括非医疗用途药物)的重要性。她还指出,医疗团队的快速反应以及她无并发症的完全康复,增强了她对医疗系统的信任。
麻案精析的评述
本病例对GLP-1-RAs使用者采用限制性饮食(如无渣饮食)的真正围手术期获益提出了质疑。尽管当前共识指南推荐高危患者术前采用24h流质饮食以减少胃潴留,但本机构采用了更严格的无渣饮食流程,旨在进一步降低误吸风险。然而,本病例表明,即使采取更严格的饮食措施,误吸仍可能发生。
导致该不良事件的两个主要因素:麻醉前评估未充分调查司美格鲁肽使用情况,以及未行胃部超声检查评估胃残余物。术前胃部超声本可发现胃内残留物质,从而进行更准确的风险分层并采取额外预防措施。即使制定了机构流程,违反操作规程仍可能导致患者不良结局。
预先知晓GLP-1-RAs使用情况对于为饱胃患者制定麻醉诱导方案至关重要。潜在策略可能包括使用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反向特伦德伦伯卧位、快速序贯诱导及应用塞利克手法。
本病例中,患者住院第1天仅出现干咳。有研究表明,临床明确误吸后2h内无症状的患者,发生呼吸后遗症的可能性较低,该研究队列中64%的幸存者在该时间段内无临床症状。此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仍存在争议,且未显示出临床获益。部分学者甚至认为,胃内容物误吸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加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的发生率。
关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由于存在筛选耐药菌株的风险,其常规使用日益受到反对。现有证据支持根据支气管镜获取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使用治疗性抗生素。本病例中无支气管镜检查条件,应外科团队要求经验性使用克林霉素,以降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的风险。需注意,对于目击误吸后的化学性肺炎,不推荐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因为初始损伤为炎症性而非感染性。疑似吸入性肺炎时,指南建议使用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克林霉素仅用于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患者或典型厌氧菌感染综合征(如肺脓肿、坏死性肺炎或脓胸)。
近期一项研究评估了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误吸后24h内早期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影响,旨在清除胃内液体和固体颗粒。结果显示,早期支气管镜检查可显著降低肺炎发生率,且改善缺氧指数、白细胞计数、肺部感染评分、肺损伤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等指标。
本病例为GLP-1-RAs(尤其是司美格鲁肽)相关围手术期风险提供了重要临床见解,即使实施了更严格的预防措施也不例外。它强调了尽管有机构指南,现实中仍可能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特别是省略胃部超声检查)的情况,为麻醉安全提供了实用经验。详细的时间序列描述结合影像学和临床结局,提升了其教育价值。
然而,作为单病例报告,其普适性存在固有局限性。司美格鲁肽使用、饮食措施与误吸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明确确立。此外,缺乏确诊性胃内容物评估(如胃部超声或术中支气管镜检查),限制了对胃残余物体积和内容物特征的客观量化。
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明确GLP-1-RAs使用者的最佳围手术期停药间隔(按症状分层),并评估术前胃部超声在检测胃残余物和降低误吸风险方面的效果。此外,评估结合饮食调整、促动力药物和标准化气道管理的多屏障策略的研究,可能为这一不断增长的患者群体提供更安全的围手术期护理。
原始文献:
Barbosa Santos L, Muniz da Silva L, Silveira SQ, Nersessian RSF, Matheus GD, Mizubuti GB, Edson Vieira J. Perioperative bronchoaspiration in a semaglutide user on a residue-free diet: a case report and insights from a complication. Perioper Med (Lond). 2025;14(1):115. doi: 10.1186/s13741-025-00603-y
新青年麻醉助手AI点评
来源:新青年麻醉论坛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