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种”即在春天播种培养,学校依托劳动教育基地资源,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学生播种并为幼苗的成长提供土壤和养分。“秋收”即在秋天收获,让学生经过对劳动果实在科学知识、加工技能、经济运算等实践等方面的培养后,对劳动教育成果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吸引更多
“春种”即在春天播种培养,学校依托劳动教育基地资源,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学生播种并为幼苗的成长提供土壤和养分。“秋收”即在秋天收获,让学生经过对劳动果实在科学知识、加工技能、经济运算等实践等方面的培养后,对劳动教育成果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劳动实践中。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双一学子厚植劳动情怀,练就劳动本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劳动育人中树立典范。
在一个秋雨初晴的周末,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满大地,双榆树第一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少代会小代表们,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满怀期待地来到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参加2025年秋季的劳动实践课程。这是一次以“从田间到餐桌”为主题的完整劳动体验,融合了动手实践与跨学科学习。
活动伊始,张彩璇老师为每位同学分发了特别设计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劳动与财经之旅”学习任务单。她鼓励大家,不仅要亲手收获秋天的果实,还要从中至少选择一种,通过自己的劳动,制作成可口菜肴与家人分享,并在烹饪与规划过程中,完成相应的数学计算与成本分析,体会劳动背后的经济意义。
队员们首先来到红薯地。老师为大家分发了小铲子,并简要讲解了挖掘技巧。随后,孩子们纷纷蹲下身,在泥土中仔细寻找、小心挖掘。有人挖出了饱满诱人的蜜薯,有人收获了颜色深紫的紫薯。偶尔有同学挖到个头较小的红薯,虽略感失落,却也在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下继续努力;而那些挖到大块头或形状奇特红薯的同学,则兴奋地举起成果,与身边的小伙伴分享喜悦,田埂上洋溢着收获的欢笑声。
接着,一部分队员跟随大队辅导员走进金黄的稻田。大家手持镰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收割水稻。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的光芒,孩子们一边弯腰劳作,一边感受“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义,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最后,同学们进行了辣椒和茄子的采摘。他们发现,这些无公害的蔬菜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些还带着自然的斑痕。基地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道:“因为我们没有使用农药,这些果实可能不如市场上销售的那么整齐好看,但它们天然、健康,味道也更加纯正。”这番话也让同学们对生态种植和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将亲手采摘的辣椒和茄子带回家中,在家长的协助下,将这些新鲜食材变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有的做了辣椒炒茄子,有的做了蒸茄子拌辣椒,还有的将红薯蒸煮或烤制,与家人共同品尝。大家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单中的数学计算,还认真撰写了自己的劳动感想。有孩子在心得中写道:“这次活动的结束,我更加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每个果实里都藏着阳光,汗水与生长的耐心。只有亲手获得的果实,才懂得珍惜的意义。”
来源:新媒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