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理期不舒服去校医室开假条,被要求脱裤子证明。”5月1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一名女生在生理期不舒服时前往医务室请病假,被要求脱裤子以证明其身体状况。对于此事,该校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医务室值班人员工作开展符合相关流程,并指出网络传播的相关
“生理期不舒服去校医室开假条,被要求脱裤子证明。”5月1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一名女生在生理期不舒服时前往医务室请病假,被要求脱裤子以证明其身体状况。对于此事,该校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医务室值班人员工作开展符合相关流程,并指出网络传播的相关视频经处理后存在失真等问题。随后,该校有关工作人员回应记者时表示,相关诊疗规定并非近期才开始实施,目前,学校正在考虑采取其他处理方式。(据读特新闻报道)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发布的相关情况说明。 图源网络
此事一经曝出,迅速成为网络热点。不少媒体将之冠以“生理期请病假要脱裤子证明”话题加以传播,但严格说来,这一说法并不完全精准且容易引人误会。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学生生理期去医务室开假条,被要求脱裤子证明”。可即便如此,这一事实本身无疑也还是令人不适、充满争议的。从当事学生的视角来看,此举不仅侵犯隐私、羞于启齿,也因自己被质疑、被窥视而有尊严受辱之感。这种情感反馈实属人之常情,自然极易引起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激起了巨大的争议,校方的回应,似乎也并没有“知错”“认错”,而是展现了极大的“意见保留”。学校表示,“医务室值班人员工作开展符合相关流程”。这番说辞,一方面是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避免涉事校医成为众矢之的,这有保护员工的意思;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在学校看来,校医室也是医疗机构,“开假条”要基于专业的诊疗结果,而诊疗必然少不了必要的验证,这似乎也不无道理。
在这一事件中,“校医室”成了特殊的存在,到底是将之看作“学校的一个部门”还是当成“基层的医疗机构”呢?基于不同的视角,或许就会对其在此事中的表现有不同的判断。一个基本的逻辑是,学生没有义务向学校让渡隐私,而患者则是要向医生暴露隐私的。所以,从医学知识、诊疗规范的角度来剖析此事,是极易走进死胡同的。有媒体评论,“学校应采取更合理的办法来验证”,却遭到了某些网友的回帖呛声——“那你说个办法”。如此看来,这事真就无解了吗?
要走出“死胡同”、寻求更优解,首先就要超越医学诊疗的小逻辑,回到学校管理、教书育人的大逻辑上来。据校方所言,“之前有部分学生谎称自己来例假,去医务室开假条。有个女生一月开了四五次。”这显然就是学校管理出了问题,请假制度存在明显漏洞。随后,为了“堵漏”又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可以说是“管理第二次出了问题”。好的管理,理应是恰如其分的,不必要求学生脱裤自证,也不应对学生的请假“照单全收”。
笔者认为,为平衡学生权益与教学秩序,学校不妨对单个学生每月的“生理假”进行时间上限管理,并严格执行对学生课业的考核。这种“抓大放小”的管理模式,既能体现人文关怀,又能有效减少虚假请假现象。这样,“骗假”的学生自然就会变少了。
文|然玉(资深媒体评论员)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