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U博物馆图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8 15:05 2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馆又称形象陈列馆,位于后主楼23层。2012年为庆祝建校110周年,北师大形象陈列馆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当历史的尘埃被拂去

时光的密码便在一件件展品中苏醒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

让我们走进师大校园中的文化宝库

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校史馆触摸百廿师大的精神脊梁

弘文轩邂逅古籍里的文明微光

文博馆聆听青铜与瓷器的古老低语

再到标本馆见证生命演化的奇迹

这里

不仅珍藏着北师大人的集体记忆

更镌刻着华夏文明的璀璨基因

推开每一扇门

都是一次

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深情叩问

凝视每一件展品

都是一场与先贤智慧的灵魂共振

……

1 校史馆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馆又称形象陈列馆,位于后主楼23层。2012年为庆祝建校110周年,北师大形象陈列馆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陈列馆记录了北师大120多年来筚路蓝缕的世纪征程,勾勒了数百位学贯中西的名家大师风采,集中展示了北师大人“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以及“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点亮了百年学府生生不息的精神夜空。形象陈列馆由“一轴四厅一廊”组成,即组合沙盘和时间轴、校史厅、名师厅、特色厅、启功厅四大展厅与流动展廊,展出了近百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京师大学堂堂匾

走进序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京师大学堂堂匾。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师大的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这个堂匾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校史厅以时间为发展线索,集中展示20世纪上半叶北师大从清末初创到西迁陕甘又返京复校弦歌不辍刚毅坚卓的历史。120余年来,北师大的校名屡有更换,校址多次变迁,但坚持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为人民幸福筑基石、为师生发展谋福祉的初心的标准永不改变。

启功厅展示了国学大师启功先生著作之丰,技艺之精和师生之情。先生品德之高尚,学术之精深,成就之卓著,是后人薪火相传的典范。启功厅收集整理先生生平旧物、书画瑰宝,道百年先生事,忆数载师生情,激励吾辈后生传承先生修身治学之精神,弘扬师大朗朗乾坤之精魄。

4月28日至5月28日,形象陈列馆内举办地图科普展,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不仅展出不可多得的地图资料,也为研究者提供地理学、地图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契机。一起来看看吧!

重磅 | 文化节首届地图科普展来啦!速戳预约!

2 弘文轩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逾40万册,其中13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元古椠,明清精刻,名家稿抄本、批校题跋本等,均弥足珍贵。

弘文轩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展示馆藏古籍精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员定期规划主题,精选藏品,向读者展示馆藏古籍的收藏历史及历代古籍精品。

在馆藏源流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方红色的印章。这些钤印在书籍上的馆藏章,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历史上各时期的更名历程,见证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的历史变迁。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概况》(1989年)中提到本校图书馆“聚合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其中“旧师大”和“旧辅大”分别指1952年院校调整前的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旧女师大”即民国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的馆藏共同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

弘文轩古籍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二

该经卷为馆藏年代最早的文献,经卷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此件唐写本总长度超过九米,首尾完整,书法工致。同名的写经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参照《敦煌遗书定级标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天地冥阳水陆仪文》三卷《坛场式》一卷

明正德间刻本《天地冥阳水陆仪文》三卷《坛场式》一卷,四册。该书保存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重要的法事即水陆法会的相关资料。全书用赵体字写刻,卷前扉画精美工致。装帧上保存了明代原包背装形式。该书流传极稀,除本馆外,仅知美国普林斯顿图书馆亦存一部。

《经律异相五十卷》(存卷三十五)

《经律异相》卷三十五,北宋福州东禅等觉禅院刻《崇宁万寿大藏经》零本,经折装1册。《崇宁万寿大藏经》因崇宁二年(1103)得宋徽宗敕赐“崇宁万寿大藏”而得名,是中国佛教大藏经南方系统的第一部,首次采用经折装。《崇宁藏》的装帧形式、行款版式为后来的《毗卢藏》《思溪藏》等《大藏经》沿用。

《般若波罗蜜多八千颂》

清刻藏译本《般若波罗蜜多八千颂》。梵夹装。藏文刻板,雕印精工,字迹清晰。多版画,卷前冠满版插图,卷内有对称插图。各插图构思巧妙,版面无论字画,俱显庄重威严,是清代藏文刊本、佛典版画之佳品。

《花鸟争奇》

明末刻邓志谟编本《花鸟争奇》,演绎花鸟相争事,绘图三十三幅,刻画极为精细。花鸟争奇斗艳,生机盎然。

《草窗韵语》

民国张钧衡刻《密韵楼丛书七种》蓝印本《草窗韵语》,民国吴用威刻红印本《玲珑帘词》,均开大宏阔,初印明丽,令人爱不释手。

除了古籍,弘文轩还藏有许多影印本的经典书籍,包括《琵琶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在书页的翻动间,将经典流传。同时,馆内还展示了木活字、锡活字等珍贵藏品,让每一个参观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惊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这一件件陈列的实体,穿越浩瀚的时空感受情感的共鸣。

馆内按照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展示了经卷、文集等,透过暗黄的书页,仿佛能够看到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些脆弱的纸张与卷册的书生们,因为敬畏与热爱,才得以让一卷卷古籍穿越兵火燹灾,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3 文博馆

北京师范大学文物博物馆位于科技楼B区9层,共设六个展厅,现有藏品一万余件,包括原始陶器,石器,玉器、钱币和甲骨文,青铜器,造像,三彩,以及瓷器。馆藏文物上自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绵延不断。在国内高校文博馆中名列前茅。先民彩陶、商周铭彝、北朝造像、历代瓷器……华夏文明缓缓流过;殷墟甲骨、新莽钱币、大顺官印、天王三彩……件件精品目不暇接。文博馆凝聚了陈垣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和学校广大师生的心血和智慧,是北师大校园中的一座文化宝库和艺术殿堂。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打、捏塑、烧制。制陶如塑人,历经锤炼,陶土便成了器,变成神态各异的样子,融入人们的起居生活。通过这些远古的艺术品,我们可以窥见原始先民淳朴美好的生活。朴素简约的纹饰,展现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捧着这彩陶壶,就如捧起一抔四千年前的泥土,也捧起一抔中华文明起源的泉水。

秦始皇铜诏版

青铜器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它们是家族永宝的圣物、国运昌祚的象征,承载着华夏子孙的永恒记忆。青铜文明波澜壮阔、蔚为大观,展厅中不乏重器。

不只是青铜礼器上刻有铭文记录历史,眼前这块青铜版向你讲述的便是秦始皇令隗状王绾统一各地法度量的历史故事。这几十字铭文刻下的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令,更是秦国崛起的秘密与中国统一的强大力量。

唐三彩以造型生动、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通过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唐三彩器物,伴随着明快的色彩变化,我们尽可领略大唐与西域之间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盛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瓷器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馆藏瓷器时代上起魏晋,下至晚清,种类齐全,几乎囊括了全国主要名窑的产品,展出了一些难得一见的珍品。

“古之君子必佩玉。”古时人们把所见所想,浓缩成玉片,让亿万年生命的玉与数十年生命的人短暂相遇,将彼此的生命互相给予,如此表达对天地万物的爱与敬意。《周礼·玉藻》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礼法,细密的花纹体现技艺的精湛,毫厘的薄片象征着礼数森严,卷曲的玉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符号。

五千年华夏文明在此一览无遗,从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到秦始皇铜诏版上的篆书,从商周青铜器到明清各色瓷器,始皇统一度量衡,张骞出使西域,聚落壮大成为王朝。

历史在这里交汇,最早之中国,沧桑砥砺,前行未断,才有了今日之模样。

文物贺新春——北师大文博馆天王俑

4 标本馆

标本馆位于学校生物楼后面北侧,标本制作的历史可追溯到1908年京师大学堂博物实习科,历经百年沧桑,汇集了原京师大学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几代学人所采集、制作、收藏的标本。现藏标本十万余件,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生物演化中的重要代表,以及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珍贵标本,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动植物标本馆之一。

四层高的标本馆,分层珍藏着各样的标本,从海洋到陆地,从远古到近代,从中国到外国,每一层将带给你不同的体验:一层主要展出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二层主要展出鸟类,三层主要展出哺乳类,四层展出植物。

馆内藏有1908年京师大学堂时期的龙虾、海胆标本,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的植物标本,1915—1916年采自吉林长白山的虎、豹标本,辅仁大学时期采自南美洲的蜂鸟标本,国内现存极少的澳洲鸭嘴兽标本,1960年由郑光美院士在陕西收集到的秦岭大熊猫首次科学记录的凭证标本等,都是镇馆之宝。

鸭嘴兽标本

扬子鳄标本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植物标本

清光绪年间龙虾外骨骼标本

清光绪年间海胆标本

民国时期蜂鸟标本

民国时期动物标本

民国四年金钱豹标本

南极企鹅标本

秦岭大熊猫模式标本

从校史馆“一轴四厅一廊”勾勒的教育史诗

到弘文轩中敦煌遗书泛黄的墨痕

从文博馆内商周青铜器沉淀的王朝密码

到标本馆里百年标本凝固的生命诗行

博物馆以器物为笔、以光阴为墨

既是历史的容器

亦是未来的灯塔

四大博物馆的更多的宝藏

正静待BNUer去探索、去欣赏

-bnuweixin-

素材来源:

档案馆(党史研究室、校史研究室)、图书馆、

历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摄影:齐松等

视频:王玉珲、卜俊辰、刘歆雨、韦依禾

文案/排版:曹维聪、王子依

责任编辑:姜思宇、马赛男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