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底子,在稍有规模的企业里,锣鼓是必不可少的,大型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锣鼓一般由工会负责。上街游行、逢年过节、欢送职工退休、向上级报喜、欢迎职工节后返岗更是热闹,在炮仗声中锣鼓喧天,似乎喜庆活动都得锣鼓出场。
转自:嘉兴日报
■张进喜
老底子,在稍有规模的企业里,锣鼓是必不可少的,大型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锣鼓一般由工会负责。上街游行、逢年过节、欢送职工退休、向上级报喜、欢迎职工节后返岗更是热闹,在炮仗声中锣鼓喧天,似乎喜庆活动都得锣鼓出场。
我读初中后,大街上还时不时地听到锣鼓喧天的声音,老工人戴着大红花、站在大卡车上,锣鼓队的人员站在后面,节奏清晰而有力敲打,车前还有块红纸写的牌子“退休光荣”。在勤俭路、建国路这些主要街道驶过后,然后送到家。当年,老工人退休很有仪式感,“光荣退休”的慰问信、大红花,伴随着威风锣鼓乘车驶出单位大门,好似为他们开启了新的人生历程。
有的单位还开欢送老职工退休座谈会,企业领导与同事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回顾共事的难忘时光和点滴故事,回顾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峥嵘岁月,领导则对退休同志作工作经历总结,并祝福退休生活愉快,最后用大卡车敲锣打鼓送他们回家。那份温暖与尊崇,往往会让路人羡慕,邻居尊重。一场简单的欢送会、一句衷心的感谢、一份光荣的纪念品,为退休职工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心理慰藉,帮助他们更好地过渡到人生新阶段。
1975年7月我高中毕业,在家里没待上多少时日,父亲就送我去了乡下。12月的一天,我接到大队通知,县里要在“中山厅”召开欢送知识青年下乡大会,当年下乡的知识青年要全部参加。我和同时下乡的大队知青走到了公社所在地顾家浜,乘上了拉货的卡车去了城里。那天,“中山厅”一下子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彩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锣鼓声响亮得让人耳朵嗡嗡作响。几十辆载满知青的卡车排成几排,整齐地停在司令台前。
到了乡下没多少时日,大队让我参加文艺宣传队,排练起了节目,要参加公社的年底汇演。排练之余,大队书记又让我们几个男青年练起了锣鼓,“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到了年脚边,我们就敲锣打鼓把“光荣之家”的红色牌匾及慰问品送到军属家里。锣鼓派上了大用场,热烈、喜庆。
第二年入冬,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小青年参加入伍体检、政审合格后,穿上了绿军装。按照惯例,我们又敲锣打鼓把入伍新兵送到了道前街的第一招待所。同样,招待所大院插满了彩旗,锣鼓敲得震天响。身穿绿军装、戴着大红花的入伍新兵在与家人告别,有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在抹眼泪,有的姑娘羞羞答答跟在老人后面。人武部干事告诉我,这些跟来的姑娘多半是定了亲的新兵对象。
我回城没多久,小弟体检合格,也穿上了绿军装。母亲听说她的小儿子要去北京空军部队,失魂落魄地倚在房门口,不时用袖口抹着眼泪。欢送新兵仪式是在嘉兴火车站广场进行的,进站口拉着横幅,周边插满了彩旗,喧天的锣鼓声一浪高过一浪,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弦,挂在电杆上的高音喇叭播放着革命歌曲,近700名城郊青年身着戎装,胸前佩戴大红花,个个身姿挺拔、英勇威武。新兵代表、家长代表先后发言,然后领导讲话。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新兵们在接兵首长的带领下进入站台,有序地上车。但送兵的亲人就不怎么有序了,车窗外拉手叮嘱的、把吃的塞进车窗的,站台上挤满了人,大呼小叫,甚至爬上火车车顶奔到前面的。列车在锣鼓声、喇叭声、呼唤声中渐渐驶出月台,人们才慢慢散去。这场景令我震撼,让我动容。
而今,上街游行不见了,知识青年回城几十年了,也看不到敲锣打鼓送工人退休,送新兵也没了锣鼓喧天的热闹,那铿锵的锣鼓声留在了悠悠岁月里……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