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上周刚把一只1200块的琥珀纹花瓶摔成两半,心在滴血,结果刷小红书发现#艺术花瓶#话题已经3.2亿次围观,50万篇笔记里全是晒图。
我上周刚把一只1200块的琥珀纹花瓶摔成两半,心在滴血,结果刷小红书发现#艺术花瓶#话题已经3.2亿次围观,50万篇笔记里全是晒图。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上头,是整个地球人都在把玻璃罐子当股票炒。
米兰设计周刚结束,Venini掏出一款镀膜妖瓶,阳光一转就变色,七种颜色轮播,像给花配了滤镜。
德国Rosenthal更离谱,花瓶里塞感应灯,天暗它亮,天亮它灭,活脱脱一个会自己调情的室友。
日本佐藤大干脆把 Swarovski 水晶种在玻璃上,长出来的纹路像冰花,摸一把都怕化了。
看完我只想说:原来我摔的不是瓶子,是七彩灯泡+水晶矿+智能小夜店的合体。
技术圈也没闲着。
荷兰人把回收玻璃怼到95%,强度还提升四成,摔地上先心疼地板。
MIT那群学霸用3D打印搞了个G3DP,打印出来的空心结构比我妈挑的丝瓜络还复杂。
景德镇更狠,给玻璃穿一层“冷釉”马甲,远看像瓷,近看是玻璃,摸上去像玉,价格直接翻三翻。
以前买花瓶看眼缘,现在得先查论文,不然都听不懂销售说啥。
数据更赤裸。2027年全球艺术玻璃器皿要干到86亿美元,年涨5.3%,跑得过我基金。
去年双十一,设计师款销量暴涨215%,平均客单价1200,和被我摔的那只一模一样。
换句话说,我摔的不是瓶子,是215%里的一个零头。
小红书人均晒单,我晒碎片,评论区全是“姐妹别哭,再冲一只”,我怀疑他们和商家是一伙的。
Pantone 跳出来支招,说2024年配长春花蓝花材最出片。
空间设计师补刀:瓶子摆离地1.2-1.5米最显贵。
博物馆级养护听着更离谱:蒸馏水擦拭,避免阳光直射。
我照做,结果花先渴死了,瓶子还活着。
原来这玩意比花精贵。
所以,现在一只花瓶=变色灯泡+智能夜灯+水晶矿+环保项目+3D打印艺术品+社交货币,摔一下等于同时摔了七种高科技。
商家把玻璃玩成股票,我们拿回家当祖宗。
下次再买,我打算直接供起来,花就不插了,省得它分心。
来源:愉悦的钢笔x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