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正告公共知识分母。公老太婆听了,你本“老奶”还争诤什么老奶的初心与理性。有个网友说文艺繁荣的“根本遵循”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难道这位网友也糊涂了?争鸣不分百花与百家,理性和非理性,初心和使命。那么,半枝莲“像老旧唱片卡壳般循环往复。”,有什么关系,再说了老
1)正告公共知识分母。公老太婆听了,你本“老奶”还争诤什么老奶的初心与理性。有个网友说文艺繁荣的“根本遵循”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难道这位网友也糊涂了?争鸣不分百花与百家,理性和非理性,初心和使命。那么,半枝莲“像老旧唱片卡壳般循环往复。”,有什么关系,再说了老旧唱片卡壳的比喻不当,把来自枪械的“卡壳”和来自文艺的“老旧唱片”绑在一起,原理不同道理不通,卡壳不会循环往复,循环必然有“杂音”,没见有人说老孙头吗?(旁白:老孙头和根本遵循都是公共知识分母说的。)
2)时代披上了学术的袈裟。季德祥直播间老季说了地方性格和书画喜好,实际是说书画界的行情。他把自己抬的非常高,继承了八大山人的笔墨、还继承了齐白石的笔墨,没有谁继承齐白石,只有吴悦石和他,后来可能发现自相矛盾。没有谁,那他自己是谁?这番吹嘘后,提出不办画展没学术地位,后改口江湖地位。文人画这一路特别是八大山人的风格,是非常窄小的题材。我在路边看到一面时代楷模展示墙,集中感受到了时代楷模的多样性和时代本身的多样性,文人的、小切口的、学术的、理性的一套,严重限制人的认知。
3)瓦尔特的口信。“瓦尔特让我给你带个口信儿”,是老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昨天想清楚了一件事,文学的信息学特征。不管理性不理性、学术不学术,文学都带来了“瓦尔特的口信”,这个口信是时代的也是宇宙的。信息并不总是有意义的、也不总是清晰的。比如莫言作品是文学民族性的例证吗?就不太清晰,但是反复“像老旧唱片”一样提他的民族性,有特定的意义,说明很多问题,或许是给“四超理论”打了个补丁。
4)国际讯息和地方讯息。两个老奶公共知识分母和半枝莲,确实不同。公老奶善于变化,装腔作势或恶之花十分讨厌。公老奶提到的浩然作品,做为北京地方作品反映了当时的心声。这次老季展示了他北京公交卡,60岁可以办卡免费坐车,令外省人羡慕不已。老季有模有样地谈了县、地、省不同行政级不同地方书画市场,以及南北的画派、写生基地,也是一种“学术”方式。相反,用引用名言代表学术,非常偏颇。按学术方式搞“根本遵循”的一个弊端是需求需假,而且特别矫情,可以歌颂大堰河,但是不能要别人做信息保姆,到底是歌颂的大堰河还是保姆考虑清楚。如果有些话不能说,就只好传递信息,文学具有较强的信息学特征,这时候争鸣的非理性更有正义性。而且国际讯息也在不断变化,中美关系在经贸谈判中出现曙光,不过仍然有待确认。
5)宇宙讯息的确认。公共知识分母觉得自己很学术,可是就算学术解码了宇宙讯息也要得到确认。比如提出经文学,除她自己有谁来写?文学批评可能是得到了某些讯息,在画皮下有不论证的非理性,但是没有得到确认。浩然作品,恰恰是对政治的确认。有一帮子人跟风,提出口号,连跟风的人都没有又是一个信息,是信号特征。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