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还没种麦?专家提示:别再盲播,10℃是小麦生死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05:55 1

摘要:“眼看都10月底了,五亩麦地还没翻耕,前阵子连阴雨把地泡成了烂泥塘,现在天刚晴,再不种就来不及了,要不随便撒点种子算了?”农资店门口,老张蹲在地上抽着烟叹气,这话戳中了不少农户的心事。

“眼看都10月底了,五亩麦地还没翻耕,前阵子连阴雨把地泡成了烂泥塘,现在天刚晴,再不种就来不及了,要不随便撒点种子算了?”农资店门口,老张蹲在地上抽着烟叹气,这话戳中了不少农户的心事。

今年黄淮海、华北不少麦区都因为降雨和降温耽误了播种,眼看快到11月,没种麦的农户心里比谁都急。

但农业专家反复提醒:10月底种麦不是不行,关键别“盲播”,10℃就是小麦播种的“生死线”,找不对方法,播下去的种子可能全白费。

先得说清楚,这10℃的“生死线”到底是咋回事。

有人说“低于10℃小麦就停止生长”,这其实是误区。

真正的关键是,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低于10℃,小麦种子的发芽速度会明显变慢,原本3-5天能出苗,可能要拖到7-10天。

更要命的是,出苗后很难分蘖,就像一根细弱的针,农民管这叫“一根针”苗,后期抗倒伏、抗冻能力都差。

要是温度再低,连续几天低于3℃,种子可能在土里捂烂,出现“土里捂”的情况,连苗都出不来。

而且冬小麦得经历“春化”过程,必须在冬天受一段时间0-7℃的低温催化,第二年才能抽穗结粒。

播种太晚,温度不够,种子没法完成萌动和春化,就算来年出苗,也可能只长茎叶不结穗。

今年晚播的原因太集中了,主要是“雨多+降温”拖了后腿。

霜降前后本是黄淮海、华北麦区的最佳播种期,但不少地方连续降雨,耕层土壤含水量超标,踩上去能陷进半脚泥,机械翻耕根本没法弄,人工整地也费劲。

有些地块留着前茬玉米秸秆,雨水泡透后,土壤散墒更慢,整地难度又加了一层。

还有些农户被“寒露种麦正当时”的老经验误导,前期温度高时早种的地块出现旺长,又得打控旺药,反而耽误了进度。

不过晚播不代表一定会减产,关键得用“晚播麦”的专属技巧。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大概率是暖冬,黄淮海部分麦区的适宜播种期能延长到11月15日左右,但方法得跟着变。

整地不能急,得等土壤散墒,直到抓一把土能攥成团、轻轻一捏又能散开,也就是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降到70%-80%再动手。

秸秆多的地块,先集中堆放或浅翻入土加快散墒,再用旋播施肥一体机浅旋,把肥料均匀混入土壤。

选种子更不能含糊,别用去年剩下的陈种子,得选根系发达、抗冻性强、成穗率高的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品种,这些品种春化时间短,能弥补积温不足的问题。

千万别跨区域买种子,也别用没审定的“小众品种”,不然冬天一冻,麦苗可能全蔫了。

播种量得灵活调,这是保苗数的关键。10月底播种,比最佳播期晚了10-15天,每亩播种量要比平时多2.5-5公斤,比如平时播25公斤,现在就得播27.5-30公斤。

要是11月初才播,晚了20天以上,每亩得播30-35公斤。

但也不能太多,密度太大容易抢光抢肥,后期会倒伏、闹病虫害。播种深度也得控制,浅播3-4厘米就行,太深顶土费劲,太浅容易受旱,根系扎不深。

播种后一定要镇压,用镇压器压一遍,让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保住水分促发芽。

要是播后干旱,及时浇“蒙头水”,但别大水漫灌,小水慢浇才不会让土壤板结。

基肥选缓释复合肥,别用纯氮肥,搭配/点磷钾肥,能促进根系发育,让麦苗更壮实。

有人问,要是11月中旬以后还没种,是不是就没救了?其实也能种,但得换春性强的品种,比如“郑麦9023”这类,春化时间特别短,播期能延迟到11月底。

不过春性品种抗冻差,播后要盖秸秆保暖,来年春天早追肥,虽然产量可能低一点,但总比荒着地强。

说到底,晚播麦的核心是“抢积温、保苗全、促壮苗”。

农户们别因为着急就盲播,也别因为晚了就放弃。跟着温度和墒情调整方法,选对品种、控好播量、做好管理,照样能有好收成。

毕竟种地靠经验,更靠科学,找对方法,晚种的麦子也能扛住寒冬!

来源:咖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