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故事:蜜蜂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04:26 1

摘要:晋献公是个昏庸的国君,宠爱妃子骊姬。他听信了骊姬的话,准备让她的儿子奚齐继位,便处心积虑地谋害太子申生。申生死守着"忠孝"的封建伦理,承担着骊姬捏造的罪名而自杀。骊姬又打算陷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他俩不得不逃亡到别国去。献公逐出诸子后,便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

蜜蜂计

【简介】晋献公是个昏庸的国君,宠爱妃子骊姬。他听信了骊姬的话,准备让她的儿子奚齐继位,便处心积虑地谋害太子申生。申生死守着"忠孝"的封建伦理,承担着骊姬捏造的罪名而自杀。骊姬又打算陷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他俩不得不逃亡到别国去。献公逐出诸子后,便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

春秋时代,晋国的献公有好几个儿子。年纪较长的是重耳和夷吾,都是妃子生的。后来,献公的夫人齐姜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名叫申生。按照当时只论嫡庶不问长幼的礼法,献公便立申生做太子。

献公十五年,齐姜已经死了。献公领兵去征伐骊戎。骊戎的国君战败,只得请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骊姬和少姬,送给献公做妃子。

骊姬生了个儿子,取名奚齐

隔了一年,骊姬生了个儿子,取名奚齐,又隔一年,少姬也生了个儿子,取名卓子。骊姬长得很漂亮,也很有心计,常常参与政事。因此,献公非常宠爱她,便祭告太庙,改立骊姬做夫人;封少姬为次妃。

献公又想改立奚齐做太子,便把这个念头告诉骊姬。这正是骊姬巴不得的好事。但她转念一想:还是慢慢来,因为无故改立太子,人心不服;再者申生和重耳、夷吾关系很好,万一事情不成功,反而对自己不利。

因此,她跪下对献公道:"主公立太子的事,国内外都知道。而且太子也很贤德。如果单单为了我们母子,那就请主公不要更换太子吧,否则我宁可自杀!"献公见她一片真心,也就把这事搁下来了。

骊姬嘴里这么说,心里却牢牢地记住这事。献公有个宠爱的艺人优施,不久,骊姬和他勾搭上了,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他。优施自然乐意替她出主意,想办法。

优施说此事若有梁五和东关五相助,准能成功。骊姬知道这两人都是献公宠爱的大夫,掌握大权,便拿出一大包黄金交给优施,要他出面去贿赂他俩。

优施先上梁府。梁五看到一包黄灿灿的金子,听说君夫人送给自己的,不禁暗吃一惊,问道:"君夫人为何要送我这份厚礼?定然有事情!你要是不说明白,我是坚决不收的。"

优施悄悄地把骊姬打算改立太子的事告诉他。梁五犹疑了一会,慢吞吞地说:"这事还要东关五帮忙才行哪!"优施道:"我这儿还有一包黄金,君夫人早已打算好了。"

两人相对微笑了一下,便一起来到东关五府邸。他们交头接耳地谈了好一会,商量定了一个主意。

第二天早朝时,梁五出奏道:"曲沃是晋国最初的封地,先君的宗庙在那儿。蒲城和屈城都是边疆的要地。这三处应派重要的人去镇守才好。如果叫太子去曲沃,重耳和夷吾到蒲、屈,那末国家就安如泰山了。"

献公担心蒲、屈两地很荒凉,不便驻守。东关五说:"如果不派人去开辟,自然是荒野的:有了人去,那不久就会变成人烟稠密的都市了。"接着,两人又从巩固边防,开拓疆域这方面渲染了一番。

献公听信了他们的话,叫太子到曲沃,太子的老师杜原款随行;重耳去蒲城,狐毛随从;夷吾赴屈城,吕省陪伴。这样一来,献公左右只剩下骊姬母子了。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骊姬看到献公虽然越发喜欢奚齐,但是申生也立了几次战功,一时找不到什么岔子,心里很急,便找优施替她再想想办法。

优施主张先去掉申生,他说:"太子生性仁慈,洁身自好。你如果讲他有什么坏心眼的话,献公是不会相信的。最好先从称誉他着手,然后加些坏话,这样说不定献公会听得进去的。"

骊姬只是哭,却不开口

就在这天夜里,骊姬忽然哭了起来。献公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哭。骊姬只是哭,却不开口,献公追问着,骊姬才抽噎着说:"我怕不能长久奉侍主公了!"献公责怪她怎么说这样不吉利的话。

骊姬揩了揩眼泪说:"我听说太子的为人,表面仁慈,骨子里却不是这样。他在曲沃常对人说主公被我迷住了,将来国内一定要发生变乱。这些话,传得合朝人都知道了,只瞒着你一个人呢!"献公听了,果然有些不相信。

骊姬顺风转舵地说:"我也不太相信,不过申生自以为替国家除害,还顾得什么双亲呢。"献公显得不安,问她怎么办。骊姬皱眉说:"主公年纪大了,不如让位给太子吧。他要是得到了国家,也许可以原谅我们哩!"

献公气得脸色铁青。骊姬又道:"现在北方的赤狄常来侵扰,主公何不叫太子去讨伐呢?他如果败了,就可以给他一个罪名;要是胜了,他一定会恃功作乱,那时再惩办他,才能服人哪。"献公点了点头,认为是个好主意。

第二天,献公派人到曲沃去,叫申生领兵攻打赤狄。这时,申生的另一个先生里克知道献公不怀好意,上殿谏道:"太子是第二个国君啊!地位非常重要,不应当让他亲自去领兵打仗!"

献公见里克阻拦,便沉下脸道:"我有九个儿子,并没有确定哪个做太子啊!请先生不要噜苏吧。"里克听献公竟当众抵赖,不承认申生是太子,非常气愤,但也不敢反驳,只好默默无言的退下。

散朝以后,里克心里很不宁静,把这事去告诉老臣狐突。狐突也看出献公的心事,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太子啊!你现在的处境太危险了哇!"

狐突料到献公宠信骊姬,劝谏无效;也知道申生只会死记住忠孝,不顾大局,便连夜派人送信给申生,劝他不要接受献公的命令去出征,立即逃到别国去。

狐突料晋国必将发生乱事,从此托病呆在家里,不再过问国事。

申生先后接到献公的命令和狐突的来信。他也明白献公要他征伐赤狄,是不怀好意的。他踌路了一会,自语道:"我要是违背君父的命令,罪过就更大了:如果出征牺牲了,还可以落个好名声。

申生决心出征,召集了曲沃城内两万守兵北上。在稷桑地方和赤狄的军队相遇。

申生身先士卒,晋兵个个奋勇,杀得赤狄兵大败而逃。

捷报传到朝中,骊姬却添上一层心事。她对献公说:"太子得胜,他的地位更巩固了,怎么办呢?"献公摇摇头说:"只好等等再说吧!"不久,邻近的虢国来犯,骊姬又怂恿派申生去征讨。献公却有顾虑。

献公和朝臣商量后,派里克做大将,荀息做副将出征。

晋军班师回国

荀息"借途灭貌",一举灭了虞、虢两国。晋军班师回国,文武百官都向献公祝贺。骊姬却更添上一层心事。她本想叫申生去伐貌,不料竟被里克、荀息讨了这一差使。这废立太子的事,一时倒不知如何下手才好。

骊姬又找优施商量。骊姬道:"里克是申生一党,功高位重,怎么对付呢?"优施说:"荀息这次平灭虞、虢两国,功劳不在里克之下,只要能把他拉过来就成啦!让荀息做奚齐和卓子的先生,那就可以对付里克了。"

骊姬不担心拉不过荀息,只怕里克破坏她的计划,要优施想法拉拢他。优施道:"里克这人表面很坚强,内里却顾虑重重。如果用利害关系打动他,是可以把他拉过来的。"

骊姬叫献公聘请荀息做了奚齐和卓子的老师,又叫优施借祝贺和慰劳的名义,携带着酒菜去试探里克。

里克设宴招待优施。席间,优施唱了一首歌"暇(闲暇)之吾吾(读鱼,不敢自亲的样子)兮,不如鸟乌。众皆集于菀(茂盛的树木)兮,尔独于枯(失去生机的树)。菀何荣且茂兮,枯招斧柯。斧柯行及兮,奈尔枯何。"

里克听不懂。优施解释道:"拿人来比吧:他的母亲是夫人,他本人将来一定是国君了,去投靠他犹如鸟儿栖在大树上,自然安稳。如果他母亲已死,本人又受到毁谤,倚靠他犹如鸟栖枯枝,那就危险了。"

优施回去后。里克一时摸不着头脑,独个儿在庭院中来回踱了很久。

上床后,又辗转反侧,心想:优施是献公和骊姬宠爱的人,今天忽然唱这首歌,其中定有用意。于是披衣起来,唤家人把优施请来。

这时已经是半夜。优施接到邀请,心里已经明白,连忙来到里克的卧室。

里克低声问道:"你刚才唱的歌,我略有明白,是不是指有关太子的事?"优施道:"是啊!因大夫是太子的先生,我不敢直说,怕您见怪啊!"

里克忙说:"你要使我免于灾祸,这样爱护我,我怎么能见怪呢!"于是优施附在里克耳边,悄悄地说:"主公已经答允夫人,杀太子,立奚齐,什么都已安排好了啊!"

里克沉吟了好一会,问:"这件事还能不能阻止呢?"优施断然地说:"骊夫人得宠,你老是知道的;荀大夫是当权的人,你老也是知道的。要想阻止,怎么可能呢!"

里克为了自身的安危,想了好一阵,才说:"听从主公的意思去杀太子,我怎么忍心呢!如果帮助太子违抗主公的命令,也是我力不能及的事,我还是中立吧!"优施说了声"好",就告辞走了。

里克一夜没有睡,天刚亮,就赶到平(同丕)郑父家里。

里克把优施的话全盘托出。郑父问他是怎么回答的。里克说:"我打算中立。"郑父连连摇头,埋怨道:"你这样,就等于火上加油啦!"

平郑父接着说:"替你打算,应该装着不信有这么回事。他见你不信,还有些顾忌,不敢急于下手。那你还可以联络大臣,来巩固太子的地位。然后乘机劝谏献公,说不定还有些希望。"里克恍然大悟,顿着脚懊悔起来。

里克只得告辞回家

里克只得告辞回家。车子走到半路上,他故意从车上跌了下来。从此推说脚跌坏了,不再上朝。

再说优施向骊姬复命,说里克已经答允不管这件事。骊姬非常高兴。可是想到申生还在边远的曲沃,一时不便下手,又和优施商定了一个计谋。

就在这天夜里,她对献公说:"太子住在曲沃好久了。我很想念,主公何不召他回来呢,我要是尽量待他好些,也许可以得到他的宽恕!"献公见骊姬说得这般可怜,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不久,申生接到召回的命令。他也正想跟父母亲近些,把以前的嫌隙消掉,忙从曲沃赶到绛城拜见献公。

接着,申生进宫参见骊姬,骊姬办了酒席款待他。席间,又亲热地询问曲沃的情形。申生见她一片至诚,心里非常高兴。原来的不安和疑虑,也就顿时消失了。

第二天,申生按照礼节进宫向骊姬拜谢。骊姬再三把他留了下来,一同吃饭。

就在这天夜里,骊姬忽然流着眼泪对献公说:"我本是一番好意,想叫太子回心转意,不料他得寸进尺,越发无礼了……"献公见骊姬一哭,慌忙问她是怎么一回事。

骊姬揉着胸膛说:"我今天留太子吃饭,他吃到半醉不醉时,竟调戏我说:'父亲老了,你怎么守得住啊?'嘻皮笑脸地拉住我的手,我好容易才推开……骊姬见献公半信半疑,就约他明天上高台去看个明白。

第二天一早,骊姬一面梳妆打扮,暗中在头上涂了好多蜜糖,一面派人去召申生来。

申生应召进宫。骊姬要他陪伴去园中游玩。骊姬头上的蜜香散发开来,引得蜜蜂纷纷都集在她的鬓边。

骊姬对申生说:"这些蜜蜂真讨厌,太子!快些替我赶一赶好吗?"申生不知是计,不敢怠慢,立刻举起右手,挥动又长又大的袖子,在骊姬头上掸拂。

骊姬又用手指着左边说:"太子,这边又来了!"申生又挥起另一只袖子掸去。献公站在台上看到这副情景,气得快要发疯了。

骊姬等申生走后,便哭倒在献公怀里。献公顿着脚发狠要杀申生。骊姬反而假装好人,替申生讨情:"是我请求把他召回来的啊,如果主公杀死他,不是我害了他吗?而且这些事也不能张扬出去,还是忍耐一下吧!"

献公不愿再看见申生,派人命他立刻回去:又派人到曲沃去,暗中搜集申生的罪状。

申生回到曲沃

申生回到曲沃,不几天,又得到骊姬捎来的口信,说:"主公梦见齐姜(申生的生母)向他诉苦,说在阴间饿得慌赶快祭祀你的母亲"

申生立刻办了丰厚的祭品,亲自到祠庙去祭奠亡母。

按照当时的礼节,祭祀过的酒肉须得送一些给亲人吃。申生照例派人带一坛酒,一大块祭肉,去送给献公。

正好献公出外打猎,不在宫中,骊姬受下酒肉,暗自下了毒药。

过了六天,献公回来了,见申生送来好酒,就拿过杯子往坛里舀。骊姬连忙劝阻道:"从外面送来的酒食,须得小心点儿,免得发生意外!"

献公说:"对啊!"便把舀满了的一杯酒泼在地上。那泼上酒的地面,顿时变了颜色。

献公怔住了。骊姬叫侍臣去牵条狗来。侍臣从祭肉上割下一小块,扔给狗吃。

那狗一口把祭肉吞了下去。不久,就浑身抽搐起来,在地上乱滚。滚了一会,就不动了。骊姬慌里慌张地说:"有这种事!难道里面有毒药?"她又叫身旁的小内侍尝一尝酒。

小内侍吓坏了,哪里肯吃。骊姬喝叫左右的人动手,掰开小内侍的嘴,强把酒灌了下去。

不一会儿,小内侍就倒在地上,七孔流血。骊姬趁势奔下堂来,呼天唤地地大哭大叫:"天哪天哪,这个国家本是太子的啊!主公也老了,难道就这么等不得,一定要毒死他才甘心吗?

接着,她又踉踉跄跄地走回来,跪在献公面前,抽抽噎噎地哭道:"太子设下这条毒计,无非是因为我们母子俩碍了他。请主公把酒肉赐给我,我宁愿代主公而死,让太子舒心吧!"说着,就向酒坛里舀酒。

骊姬舀了酒要喝,献公着急得什么似的,赶过去一把捏住了她的手。

只听得当一声,酒杯摔得粉碎。献公两眼直愣,张着嘴,喘着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骊姬滚在地上号哭道:"天下哪有这样狠心的人啊!连自己亲生的父亲都要谋害啦!"

她继续数落道:"起先主公要废掉他,我再三反对;后来,在园中调戏我,主公要杀他,我还是力劝;今天,几乎害了主公。这都是我的罪过啊!"献公好一会才能开口,用手把她搀扶起来。

献公气呼呼地上朝,派人去召众位大夫立刻前来议事。

群臣先后到齐

过了一会,群臣先后到齐,只缺狐突、里克、平郑父三人。献公向众人宣布了申生的逆谋。两旁的文武,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知道献公和骊姬的心事,谁也不敢开口。

东关五自告奋勇说:"太子无道,臣愿领兵去讨伐他!"献公便派东关五为主将,梁五为副将,率领二百乘兵车,讨伐申生。献公又嘱咐道:"太子善于用兵,又深得人心,你们千万要谨慎。"

孤突虽然没上朝,但他此刻已打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派人去密报申生。申生接到信,大吃一惊,立刻找先生杜原款商量。

杜原款劝申生写状申辩。申生摇头叹气道:"君父正宠爱骊夫人,哪里辩得清楚啊!即使弄明白,君父未必惩办她,要是申辩不清楚,那我的罪状更大了。不如让我死了倒干净些!

原款又劝他逃到国外去。申生道:"我要是背着弑君的罪名逃亡,人家不要骂我吗?要是在国外,把事情的真相说清了,那就把君父的罪恶宣扬出去了,人家不又要笑我不孝吗?"

申生打定主意自杀。杜原款摇着双手,劝阻道:"你这样做,不但成全了你君父无故杀子的罪恶,并且马上会造成晋国的祸乱!你这种行为,对国家算不得忠,对君父算不得孝,不过是白白送死罢了。"申生哪里肯听。

申生不顾杜原款的劝告,写信回复狐突,交来人带回。信上大意是:自己有罪,不敢惜一死;只是君父上了年纪,奚齐又小,国家正是多难的时候,希望他为国尽忠:并感谢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申生向北遥拜了父亲,然后上吊自杀了。杜原款觉得他死得可怜,哀哭一场。

第二天,东关五兵到,知道太子已死,便把杜原款囚禁起来。

东关五押着杜原款回朝。献公要原款招认太子的罪状。原款大叫道:"这是天大的冤枉啊!祭肉留在宫中六天了,哪有毒药长久不变质的啊!这毒,显然不是申生下的,而是宫中有人下的!

骊姬在屏后听得发急,慌忙跑出来,尖声呵叱说:"原款教导无方,还不马上处死!"原款被铜锤打得脑浆进裂。群臣看到这副惨象,没有一个不伤心落泪的。

梁五和东关五干下这等坏事,自然心虚,找优施商量道:"重耳和夷吾,同太子一党,太子虽然死了,这两人还在,他们就甘心了吗?我们得早点想些办法啊!"优施皱了皱眉头,一时也想不出主意来。

优施把这件事告诉了骊姬,骊姬又向献公哭诉说:"我听说,申生造反,重耳和夷吾都是同谋。如今太子死了,他俩把罪过推在我身上,发狠要提兵杀到绛城来问罪,主公不能不提防啊!"献公听了,还不大相信。

第二天早朝时,近臣前来报告:"重耳和夷吾本打算回朝拜见主公,到了离绛城不远的地方,他们听说太子出了事,又都回去了。"献公发火道:"这两个畜生,不辞而去,显然是和申生同谋!"

献公毫不犹豫,立刻派太监勃鞮领兵到蒲城擒拿公子重耳;贾华领兵到屈城捉拿公子夷吾。

狐突听得这个消息,对二儿子狐偃说:"重耳贤明能干,将来定能成事:太子死了,论年龄也该轮到他继承君位。你快到蒲城去,和你哥哥狐毛一同帮助公子出奔!"

狐偃连夜赶到蒲城

狐偃连夜赶到蒲城,把朝中发生的变故告诉重耳。重耳虽然惊慌,但他不愿学申生的愚忠愚孝,决定逃亡到国外去。

重耳正和狐毛、狐偃商量投奔哪一国好。蒲城的守兵前来报告,说勃鞮率领的晋兵已经离城不远了。

蒲城的军民得知献公无故杀了太子,又要追杀重耳,非常气愤,嚷着来见重耳,要求和来兵决一死战。重耳不愿意和君父对仗,说了自己出逃国外的打算。

大家听重耳说得有理,也就慢慢地散去。勃鞮领兵进城,直奔重耳的住宅。

重耳见勃鞮已冲进前门,便和狐氏兄弟向后花园逃走。

狐毛、狐偃两人动作快,先后跳墙出去。他们把墙头推倒一段,拉着重耳,帮他翻墙。

重耳刚爬上墙头,勃鞮赶到了。他抓住重耳一只衣袖,重耳挣扎着跳到墙外。

勃鞮一剑砍去,只砍下一截衣袖,眼睁睁地看着重耳等三人逃去。

重耳等三人逃到翟国。翟君听说晋国的公子重耳出奔到这儿来,心里非常高兴,他久慕重耳的贤名,而且重耳的母亲狐氏就是翟国人。因此,他亲自出城迎接。

翟君领重耳等三人进了城,怕晋兵在后追来,下令关了城门。不一会,有几辆小车到了城下。车上的人大声嚷着"开门"。

重耳听说,忙和翟君上城观看。只见为头的是晋国的大夫赵衰。其余是胥臣、魏犨(读抽)、狐射姑、颠颉、介子推、先轸等人,都是晋国有声望的文臣、武将。

翟君忙叫人开门。大家进了城,拜见翟君和重耳。重耳见他们弃官离乡,抛妻别子,跟着自己出奔,心里非常激动,不觉流下泪来,说:"诸位这样诚心帮助我,我一生一世也忘不了这种恩情!

魏犨是个急性子的人,撩起袖子,愤愤不平地说:"公子在蒲城好几年了。蒲城的军民都愿效力,如果再向翟国借些兵,一同杀回去,杀掉那些害人精,安邦定国,这不比逃亡好得多吗?"重耳婉言谢绝了。

翟君陪着重耳住到公馆里去。众人跟在后面、魏犨又忍不住,火爆爆地说:"公子怕骊姬她们,象怕毒蛇猛兽一般,这样下去,哪一天才能干出大事来啊!"狐偃连忙向他解释:"公子并不是畏惧骊姬,只是怕人议论罢了。"

再说:勃鞮带了重耳的袖子回去复命,偏偏那奉命擒拿夷吾的贾华也是空手而回。献公非常生气,要杀掉贾华,多亏平郑父讲情,才算免了。

梁五奏道:"夷吾是个庸才,用不着担心,可是重耳很有些贤名,而且朝中的一些文臣武将都跟着他去了。如果不把他捉回来,确实是个后患。"献公觉得有理,又派勃鞮去追杀重耳。

勃鞮因前次无功,又见贾华险些丧命,这次领兵北上,昼夜赶路,很快就到翟城。翟君已得到消息,也在城外布阵,准备和晋兵厮杀。

献公这才派人召勃鞮回来

双方相持了两个多月,虽然打了几仗,但互有胜负。这时,不郑父规劝献公,说:"重耳究竟是主公的骨肉,还是罢兵吧。"献公这才派人召勃鞮回来。

献公暂时饶恕了重耳,但疑心另外的四个儿子也是重耳的一党。如果自己老死了,他们一定要和奚齐作对。因此下令把四个儿子全都驱逐出去。

这样一来,朝中只剩下骊姬母子了。献公便立奚齐为太子。骊姬十年来处心积虑要谋取的权位,总算到了手。百官中除了"二五"和荀息以外,没有一个高兴的,有的索性告老回乡了。

本故事到此结束,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的,看客如果有啥想法,在评论区可以讨论起来哟!

来源:谁还不会讲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