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第九十五章 盛大葬礼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2 18:36 1

摘要:浩大的船队进入京城的通惠河,停靠在码头上。岸上跪着白茫茫的一片人群,全是身着孝服的亲王贝勒、公侯将相、文武官员和宫女太监。

浩大的船队进入京城的通惠河,停靠在码头上。岸上跪着白茫茫的一片人群,全是身着孝服的亲王贝勒、公侯将相、文武官员和宫女太监。

“皇后——”岸上悲声四起,哭声震天。

乾隆步下龙舟,缓缓上岸,神色严峻。他回首望着尚有富察氏体温的御舟,心中悲思泉涌,断然下旨:“胡世杰,传旨。”

“奴才侯旨。”胡世杰躬身听旨。

“着礼部,将皇后病逝时所乘御舟运到京城妥善保存。”

“喳。”

数百名船夫、壮丁喊着号子,肩拉手拽,将硕大的龙舟运到东直门城楼下。

一个官员高喊:“先停下。”

人们停止了拉船的动作。那个官员跑到城门门洞前,测量了一下门洞的宽度,又跑回来测量了龙舟的宽度和高度,然后一脸愁云的对礼部的官员说:“不行啊。门洞太窄,宽度和高度都不够,龙舟运不进去啊。”

“那怎么办?皇上要知道了龙舟运不进城,还不要了我们的小命呀。”礼部官员愁容满面。

养心殿里,礼部的几个官员跪在乾隆面前,陈述:“皇上,城门楼门洞太窄,龙舟无法运进城里。”

乾隆蹭的一下站起来,怒喝:“那也要运进来。”他步下龙椅,在殿里来回走了几步,转身下旨:“把城门楼拆了。”

“啊!”几个官员面面相觑。

“怎么,没听懂朕的旨意吗?”乾隆厉声责问。

“喳!奴才这就去办。”

“退下吧。”

“喳。”几个官员起身,欲退出。

礼部尚书海望秉道:“皇上,微臣有个办法,可以不拆城楼,也能将龙舟运进城。”

“既有办法,那就快去办差吧。”乾隆喝令。

“喳。”海望和几个官员退了出去。

海望指挥运船人员,在城墙垛口搭起一个木架,木架上设有木轨,上面满铺鲜菜叶,使之润滑。千余名壮丁推扶拉拽,将御舟顺利运进了城内,从而保住了城楼,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

景山观德殿里布满黑纱白带,纸钱漫天飞舞,宫乐低沉回旋。殿前庞大的院子里,数千名皇室宗亲、亲王贝勒、皇子皇孙、公侯福晋、文武大臣和宫女太监全部摘除冠上的红缨,身着白色孝服跪倒在地。

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富察皇后梓宫移殡景山观德殿,乾隆亲临祭酒。

礼部尚书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

朕昨赋皇后挽诗,有圣慈深忆孝,宫壸尽称贤之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故亲拟皇后谥号:‘孝贤’。大行孝贤纯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着礼部援引先朝《大明会典》所载皇后丧仪,联衔奏请外省一律照京师治丧。钦此!”

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摘除冠上的红缨,齐集公所,哭灵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天下臣民一律为国母故世而服丧。

出殡那天,72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皇室官府倾巢而出。走在最前面的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1628人的皇帝卤薄仪仗队,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延绵数里。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轮流抬送。

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觉罗的队伍紧跟其后,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从京城到陵地,沿途几百里,每段距离都搭设玉阶金瓦、朱碧交映的芦殿。

灵驾所过御路,两边百里内文武大臣,预先跪迎于路右百步外,候灵驾过,随至宿次,在黄幔城外行三跪九叩大礼,悲声似海、哀嚎遍野。

AI绘图:张凯庆

《红楼密码》2019年10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1年1月独家授权喜玛拉雅,王更新播讲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