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第二句话开始改写续写:欧尔班这几年就是不停地用否决权和强硬话术,把欧盟的决定拦来拦去。表面上看,他在外交上像是有一套“和平牌”,不支持把欧盟推向更深的军事介入;实际操作上,每到关键投票点,总能把事情往自己想的方向拖一拖、卡一卡。国内的说法是“先顾好自己人”,
匈牙利现在成了欧盟里最会说“不”的国家。
从第二句话开始改写续写:欧尔班这几年就是不停地用否决权和强硬话术,把欧盟的决定拦来拦去。表面上看,他在外交上像是有一套“和平牌”,不支持把欧盟推向更深的军事介入;实际操作上,每到关键投票点,总能把事情往自己想的方向拖一拖、卡一卡。国内的说法是“先顾好自己人”,选民里这招还能取到票,支持率稳定在四成上下。
时间线往回梳一梳,细节不少。10月中下旬,欧尔班在哥本哈根峰会上公开质疑把乌克兰直接纳入欧盟这事儿,直言乌克兰不像是能马上接纳的主权国家。紧接着,他又发起请愿,反对欧盟继续把资源和政策投入到战争决定上,主张把乌克兰当成战略伙伴,而不是现在就拉进来当成员。第二天,他还强调匈牙利人不愿意为了别国去拼命,先把国内的日子过好。媒体里,他放话说欧洲可能会被拖进更大的战争,不赞成大幅增加军费,担心通胀冲上8%。听着像是替欧洲打醒警钟,外界听着更像是在阻止欧盟追加军援和经费。
再早一点的10月,他还说欧洲错过了和普京谈判的机会,甚至断言“俄罗斯赢了这场战争”。这话一出,欧盟内部矛盾就更明显了。他把在布达佩斯提议泽连斯基和普京会晤的事也扯出来,说最后谈不拢是欧盟和乌克兰的问题:俄方要莫斯科接待,乌克兰想去中立国,结果谁也妥协不了。紧接着,特朗普10月17日宣布要在布达佩斯办第二次与普京的峰会,欧尔班立刻表示匈牙利可以承办,称匈牙利是“欧洲唯一的亲和平国家”。反对派则指责他一边在国内唱着要防乱要防贫,一边又把国家天然气95%都靠俄罗斯——这不就是拿着别人的油箱当做人质么。普京还打了电话给他,外界就说匈牙利在为这种外交“铺路”。
把镜头拉长到几个月前,又有一串动作。7月他跑北京,带了所谓的和平倡议;6月在广播里就公开反对美国和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推动的路线,说匈牙利不会参与任何自己觉得会拖垮国家的事务。3月他又阻止欧盟把被冻结的30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的利息动用去援助乌克兰。外交部长西亚尔托去过莫斯科,和拉夫罗夫讨论这类事,目的是评估如果动用这些资产,对匈牙利在俄的经济利益会有什么影响——比如匈牙利银行或能源企业在俄的分支可能会被牵连。
2024年上半年也有标志性的一幕。2月26日,北约终于批准瑞典入盟,但这整整拖了19个月。匈牙利在过程中要求瑞典道歉、改善双边关系才肯放手,这也显示出欧尔班在联盟内还会拿这种牌来换东西。那段时间俄方在东部战线有扩张,欧盟里有人主张更强硬的支持,匈牙利就一路踩刹车。
回到2023年,年中欧盟要追加50亿欧元给乌克兰重建,匈牙利不干脆提了条件:要把匈牙利少数民族在乌克兰的语言权放到议题里,结果谈判卡了一个月。到12月14日,欧盟在布鲁塞尔决定开乌克兰入盟谈判,欧尔班当场离席抗议,回布达佩斯后还对支持者说匈牙利不会为乌克兰买单。北约内部讨论加强东欧防御的时候,匈牙利限制武器过境,理由是不想把国家直接卷进去。
再往前看,2022年冲突刚开始时,匈牙利就频频和欧盟唱反调。5月,欧盟想拿20亿欧元买武器支援乌克兰,匈牙利投了反对票,说是出于能源安全考虑,结果把这笔钱的发放拖延了好几周。当时欧盟提出冻结和制裁俄罗斯的多项措施,匈牙利又以担心俄方会冻结匈牙利在俄的投资为由卡着,点名说的是石油公司MOL在俄的股份。
能源上,匈牙利和俄罗斯关系紧密。除了直接从俄罗斯买气,他们还通过土耳其的管道续供,家里天然气供应因此比较稳定。欧尔班在国内常讲:欧盟的军事支持和制裁把能源价格抬高,匈牙利天然气价涨了30%。这种说法在普通民众里很能立住脚,谁不想日子过得稳稳当当?把这事讲成是“为国护民”,既能拿政治筹码,也能收选票,操作上有它的算计。
外界的反应也有动作。德国、法国直言匈牙利在破坏团结,波兰居然提到可能扣留对匈牙利的欧盟基金作为反制。北约里有人开始讨论改决策机制,想办法弱化单一国家的否决权,绕过匈牙利去对乌克兰提供更直接的支持。与此同时,有些国家嘴上挺俄、手上也做援助的动作,像塞尔维亚就是口头亲俄但也有援乌举动;捷克现在也出现了向亲俄倾斜的声音,新总统对援乌并不积极,这些都让欧盟内部的立场复杂起来。
细节不能少。2023年欧盟讨论军事援助和制裁时,匈牙利拎着的条件多是少数民族语言权、在俄的经济利益、以及评估冻结资产可能对匈牙利银行和企业造成的风险。到了2024、2025年,欧尔班的话术又升级了,不再只是卡钱卡物,开始公开判断战争结局,说欧盟在战争上已经花了上千亿,责怪欧盟官僚推动无休止对抗,声称如果没有外部推波助澜,俄乌几个月前就能坐下来谈成协议。听起来像是在把责任往外推,也是在为自己过去的一连串阻挡找台阶下。
在外交上,他不止一次试图把匈牙利变成谈判地点。那次提议在布达佩斯举办泽连斯基和普京会晤,匈牙利愿意给安全保证,但各方对场地条件有分歧:俄方想莫斯科接待,乌方更偏中立国土耳其,最终谁也没让步,谈不成。国内民调显示,把自己包装成“和平使者”对欧尔班确实有用,政府对媒体的控制也起了作用,支持率徘徊在45%左右。
总体上看,能看到一个重复的套路:关键时刻,匈牙利会提出自己的条件,或者直接投反对票,借口往往是国家安全、能源利益或少数民族权益。对外,他们主张和俄方保持沟通;对内,他们强调不让国民为别人的战争买单。有人说这是现实政治的务实选择;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在慢慢撕裂欧盟的团结。新的峰会、新的提案、新的否决,随时都有可能把这局势再推向新的变化。
来源:聪颖青山hlF2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