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口水喝的是酸奶,牛皮纸袋套着,玻璃瓶冰得刚好,没放太多糖,奶味厚,咕噜一下就下去。
从杭州出发,定了去呼和浩特的机票,心里还打着鼓。
网上说法多,有人说风大沙多,有人说不热闹。
落地那一刻,鼻腔里是干爽的凉,天蓝得像屏保。
机场不大,标识清楚,走出去就能打到车。
市区路宽,红绿灯少,车速稳,司机话不多,收费公道。
住在中山西路附近,老城区边上,吃饭方便,晚上走路也有灯有店。
第一口水喝的是酸奶,牛皮纸袋套着,玻璃瓶冰得刚好,没放太多糖,奶味厚,咕噜一下就下去。
街边有奶茶店,但本地人更爱奶茶铺的奶茶砖,热水一冲,味道很正。
清晨起个早,去席力图召。
黄瓦白墙,门口石狮子脸大,风一吹经幡响。
这座庙是明代建的,土默特部落最早的黄教寺之一,康熙和乾隆都派过人来修过。
庙里喇嘛诵经,节奏慢,游客不多,走路放轻,脚步声能听见。
殿后小院有颗老榆树,树皮厚,年头长,影子把地分成一格一格。
再往北去大召,又叫无量寺。
最早建于明万历年间,传说里有“银佛”与“龙泉”,庙前牌坊高,匾额上字迹厚。
银佛殿里陈设简,香味淡,墙上壁画色彩还在,细看能认出护法神像。
两座寺一南一北,步行可达,中间是老街。
这条街铺青砖,白墙灰瓦,牌匾是手写体,卖手工皮具、银饰、奶食品。
别急着买,先试吃,再问价,再走一圈再回头。
中午去万达旁边的小馆子吃烧麦和焖羊肉。
烧麦皮薄,边褶清楚,肉馅不腥,蘸醋更顺口。
焖羊肉切大块,带筋,入口不柴,锅底汤能泡两碗米饭。
呼市的羊是草饲,油干净,胆小的也能吃。
下午打车去内蒙古博物院。
外观像一块黑白交错的岩层,里面冷气足,别穿太少。
一层讲远古化石,有长鼻兽、恐龙骨架,小朋友看了挪不开脚。
二层讲游牧文明,有匈奴、鲜卑、突厥的文物,金冠、铁器、马镫,时间线拉得顺。
成吉思汗相关展柜里,元代铁甲、箭镞、马鞍都在,旁边有蒙古文碑刻,读不懂,看着有劲儿。
门票免费,要身份证,周一闭馆,早点来,人少,拍照不挤。
傍晚去成吉思汗西街吃手把肉。
一盆端上来,肉白里透粉,骨边有胶,撒点椒盐,蘸蒜泥就行。
旁边来一份莜面,手搓的,蒸得鼓鼓,配酱吃,香。
再点烤全羊就太多,四五个人再说。
饭后散步去乌兰夫纪念馆。
院子安静,松柏整齐。
乌兰夫是老一辈革命家,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关键人物,馆里有老照片,有当年的电文。
讲解员说,自治区政策里“民族区域自治”从这里走出来。
走出来心里有底,这座城不只是吃肉,也有历史根。
夜里风大,温度下来了,外套得备好。
第二天起个早,包了个车去哈素海。
一小时多一点,路两边是成片的白杨和低矮草地。
哈素海是湿地湖,辽代叫“哈斯胡”,意思是青色的海。
水面开阔,芦苇摇,鸟停在木桩上不怕人。
坐船就算了,慢走更舒服,木栈道绕一圈,两小时足够。
回程让师傅绕去和林格尔老城。
城墙修过,西门城楼还能看出清代的式样。
老街卖麻辣烫和熬茶,试了一碗羊杂,辣度能调,汤底干净。
和林曾是北宋边地重镇,辽金互市在这一区域,地名“格尔”出自蒙古语“山岭”。
这些细节,路牌上都有写,站着看看就知道。
午后回市区睡个回笼觉,三点多去内蒙古赛马场边的那片草地。
不是大草原,是城边的开阔地,风正好,躺着看云。
有人放风筝,有人遛狗,孩子拿着奶片当零嘴。
想去大草原的话,希拉穆仁更近,两个多小时能到。
清末时叫“召河”,河边有敖包,夏天绿,风一吹像海。
去草原要记住三点,防晒、保暖、带现钱。
骑马看好马倌路线,不跑快,慢走一圈,别逞能。
奶茶别当水喝,盐多,喝多肿,酸马奶能试一小杯,别一整壶。
第三天转吃。
早上去小摊吃焙子夹肝,焙子外壳脆,里头软,肝切薄片,带一点葱末。
再来一碗奶茶,咸香,胃就暖了。
十点去青城公园,湖面有黑天鹅,老人跳舞,孩子喂鸽子。
边上有卖糖麻叶的小推车,炸好就撒芝麻,甜度刚刚好。
中午去小肥羊老店,湯底分清汤和麻辣,清汤就行,涮羊上脑、黄瓜条、豆皮。
秒涮三下,捞起就吃,蘸料别多,芝麻酱一勺,蒜泥一点。
吃不同部位,口感不一样,别全点一类。
下午逛鄂尔多斯东街,再往西走到伊斯兰风情街。
青城里有不少回族清真店,门楼是绿顶月牙,礼拜时间注意别大声。
吃一份扒肉条,再来一碗粉汤,清清爽爽。
晚饭去了昭君路那家烤羊排。
碳火稳,肉外脆里嫩,孜然和海盐都不抢味。
烤土豆片一定点,油里泡过,边缘有焦,撒点辣面就能扫光。
朋友爱喝酒,这里啤酒选择多,外地啤酒也有,开车就别喝。
夜里给朋友买了伴手礼,奶片、奶酪、奶皮子、风干牛肉。
奶片选原味,奶皮子要看颜色,太白的多半加了东西。
风干牛肉要试吃,纤维清楚,咬下去不塞牙的就拿。
价格别怕问,摊主都实在,说多少就是多少,量也足。
住宿方面说下实话。
市中心酒店硬件一般,但位置好,走两步就有吃的。
赛罕区和新城区新酒店多,房间大,窗子不小,隔音比老城好。
夏天旺季房价上去两三成,工作日下探得快,避开周末能省不少。
商圈边的民宿有惊喜,有的把蒙古元素做进去了,毡毯、花纹、木柜,拍照好看。
交通这块也给条清楚的路。
市内打车快,起步价低,等车时间短。
公交便宜,线路密,但站名差不多,容易坐过站,还是导航点到点更稳。
自驾是最省心的,城里停车位不少,路况好,上草原也方便,走G6和S104都顺,油费能接受。
高铁站有两个,呼和浩特东站更近老城,呼和浩特站在市中心边,查好车次再订,别跑错。
机场进市区三十分钟左右,高峰也不堵到心烦。
说说消费。
吃肉不贵,羊肉价格透明,按斤点,别奢望白菜价,也别担心被宰。
奶制品性价比高,适合带走,砖茶轻好放。
景点门票友好,博物院免费,寺庙票价低,哈素海按季节调价,夏天略贵,淡季便宜。
购物区讲价空间小,摊主不喊高价,砍一砍意思意思就行。
风和沙的问题也说清楚。
春季风大,戴帽子和墨镜就够,城里沙化不明显,扫地车天天转。
夏季早晚凉,白天晒,外套和防晒同带,午后找树荫坐会,别在正午跑来回。
秋季最舒服,天高云薄,拍照不用滤镜,衣服带两件厚薄搭着穿。
冬季冷,但干,不粘身,室内有暖气,外面短时走没问题,夜里别逞强。
再说几处小地方,安静,不绕远。
将军衙署旧址,清代官署格局,影壁墙保存好,门钉有年头。
里头能看到旧时衙门的“仪门、正堂、后宅”分区,石阶磨得亮,脚下能想到故事。
喇嘛洞召偏一点,小院不大,香火淡,墙边挂着法器,院里一口老井,石栏手感粗。
小召鼓楼附近的老胡同,墙根有猫,门楣的雕花能看出主人当年的手艺。
博物院附近的成吉思汗草原文化广场,雕塑一排,马背像立着,夕阳时影子拉得长。
吃的再补几样。
黄米面凉糕,清清爽爽,蘸点糖就够。
血肠别怕,切薄片,配蒜,香。
奶豆腐硬一点,泡茶里,半软的时候最好吃。
烤羊腰子要趁热,凉了腥味上来,点的话先上来先吃。
行程给个干脆版,三天两晚能打满。
第一天老城两召加博物院,晚饭手把肉,夜逛老街。
第二天哈素海加和林格尔,下午城边草地躺平,晚饭烤羊排。
第三天青城公园逛逛,乌兰夫纪念馆走一圈,中午火锅,下午返程。
每段步行控制在一公里内,打车承接,省腿。
预算按人均来。
吃一天100-150搞定,肉吃得踏实。
住200-400能住到干净的。
打车一天50-80足够,出城再算包车。
草原项目按项付,骑马200左右,敖包祈愿随喜,蒙古袍拍照租金几十块。
提醒几句,省事。
餐厅别追网红,闻味道看人群,店里有本地大叔大妈的就是稳。
清真店尊重规矩,酒别端进去,问一句再坐。
寺庙不拍法器,不摸佛像,顺着人流走,帽子摘一下。
带孩子就避开晚高峰,午后去博物院,早上去公园,晚上早点回酒店洗澡睡觉,不折腾。
最后说句心里话。
这城没花里胡哨的表演,没夸张的店招,像一锅清汤,第一口没惊呼,第二口舒服,最后还想再来一碗。
网上那点偏见,落地一阵风就吹散了。
蓝天是实打实的蓝,肉是实打实的香,人是实打实的厚道。
杭州人常说“慢点,不急”。
在呼和浩特,完全能慢下来,步子放稳,胃口放开,心也慢慢顺了。
来源:那一刻旧时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