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漳州中心城区的“几何中心”,龙文区以“年轻的龙文,多元的文化”为底色,正以产城融合为笔,绘就一幅兼具闽南文化底蕴与现代化活力的高质量发展画卷。2024年,全区GDP达500.96亿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235.22亿元,增速8%,成为漳州经济版图中
作为漳州中心城区的“几何中心”,龙文区以“年轻的龙文,多元的文化”为底色,正以产城融合为笔,绘就一幅兼具闽南文化底蕴与现代化活力的高质量发展画卷。2024年,全区GDP达500.96亿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235.22亿元,增速8%,成为漳州经济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增长极。
文化传承:闽南基因激活文旅新动能
龙文区深挖闽南文化“富矿”,以“保护+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两岸文化交流新标杆。2025年9月,首届全国微视听文艺盛典在龙文举办,网络电视剧《凌波仙子》等作品亮相,展现闽南文化的现代演绎。中秋期间,“百姓大舞台·社区小舞台”闽南语歌手赛吸引超600名选手,包括6名台胞,原创短视频《云片龟》《胖饼》等非遗内容全网播放量破百万,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在两岸融合方面,龙文通过扶摇关帝庙、顺仪宫等宫庙交流,吸引10批次台胞250余人参与文化研习;“迁台记忆”档案征集获149份珍贵文献,推动“乡愁”转化为文旅资源。
产业升级:创新驱动赋能实体经济
作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蓝田经济开发区以“腾笼换鸟”释放土地潜力,盘活闲置厂房超22万平方米,引入丹夫集团、恒丽电子等企业,实现“零增地”年产值超15亿元。2025年,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303.16亿元,汽车销售量、快递收派件量稳居全市第一,外资企业达135家,形成高端食品饮料、精密电子等产业集群。
科技赋能成效显著:京东、阿里巴巴等巨头相继考察,数字龙文建设协议投资113亿元,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转型。润美护理用品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成为母婴健康产业的“新势力”。
生态宜居:山水融城打造品质生活圈
龙文坐拥九龙江“一江两岸”生态廊道,建成碧湖生态公园、西溪亲水公园等1557亩绿地,建成区绿地率43.78%,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格局。2025年,全区新增普惠托位590个、学位2275个,3所新校建成投用;“安得广”惠民安居工程推进,护京花园等1264套保障房圆梦安居。
夜间经济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闽南水乡“汽车后备箱”夜市单日引流15.5万人次,百威国际啤酒嘉年华带动周边消费超亿元;瑶山景区提质升级,冲刺国家3A级景区,成为市民休闲新地标。
未来展望:产城人共融续写新篇章
2025年,龙文区锚定GDP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的目标,加速推进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建设,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等级管理”等基层治理创新,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
这里,既有闽南古厝的烟火气,又有现代化新城的科技感;既有传统文化的厚重,又有产业升级的活力。龙文区,正以“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姿态,成为漳州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排头兵”,为投资者、创业者、居住者提供无限可能。
来源:砚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