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剧一年干了六百亿,但你现在刷到的那些画面,其实早就不是“演”出来的了。
短剧一年干了六百亿,但你现在刷到的那些画面,其实早就不是“演”出来的了。
你是不是也觉得最近的短剧女演员长得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不是审美疲劳,是真有人用机器量过你的眼距、鼻尖弧度、下颌线角度。
点众科技的系统能扫描出168个面部参数,郭宇欣的“黄金三角区”被当模板用,拍出来的剧点击量直接高一半。
这不是选角,是工程学。
何子怡那部《一枕槐安2》,单集付费八百万。
你以为观众为剧情买单?
不是。
是她一个抬眼,睫毛在光下那道阴影,停顿了三秒,后台数据显示,那三秒里有四成用户暂停了进度条,反复回看。
孟娜的冷白皮,成了品牌方的移动广告牌。
完美日记那条联名彩妆,预售首日一个亿,不是因为口红好用,是因为她把粉底液拍成了艺术品,连毛孔都显得高级。
你以为是偶然?
不是。
现在新人进组,第一件事不是背台词,是上微表情训练课——怎么在三秒内做出“欲言又止”,怎么在转身时让发丝飘的角度刚好卡在灯光的高光点上。
张楚萱自己开公司拍《黑天鹅游戏》,豆瓣8.1,是因为她敢把女主的脸藏在阴影里,让观众自己猜。
这在以前不可能,没人敢赌——但现在不一样了,观众开始厌倦那种一眼看到头的美貌流水线。
陈沐琳演女保镖,打戏在B站冲了两千万播放。
她没靠滤镜,没靠替身,一拳一脚拍出来的。
有人说她像杨紫琼,可她自己说:“我这不是演,是活着。
”
00后林夏突然冒出来,混血脸,抖音话题破15亿。
没人知道她是谁,但你刷着刷着,就忍不住停了。
这行越来越像一场精密的感官实验。
你被吸引,不是因为你爱看爱情,是你被一张脸、一个动作、一道光线,精准击中了大脑里某个还没命名的小角落。
有人还在说这是快餐文化。
可你想想,你吃汉堡的时候,真的只是饿了吗?
还是那口肉饼的焦香、酱汁的层次、面包的蓬松,刚好在你最疲惫的那刻,把你拉了回来?
短剧不是廉价,它只是比你更懂你。
来源:辰东小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