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2025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在福永杂技博物馆隆重启动,同步举行该馆开馆仪式。同时,福永杂技博物馆的开馆,也填补了岭南杂技艺术专题馆的空白,树起了大湾区杂技文化新地标。
5月16日,2025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在福永杂技博物馆隆重启动,同步举行该馆开馆仪式。同时,福永杂技博物馆的开馆,也填补了岭南杂技艺术专题馆的空白,树起了大湾区杂技文化新地标。
“四博”共振: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博盛宴
围绕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深圳宝安区创新推出以“博见宝安•创享非遗”为主题的“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活动由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宝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宝安区福永杂技博物馆、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博物馆承办。
活动以“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联动全区14家博物馆、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深圳航运机场集团、宝安区智园小学等机构,共同打造“博览宝安、博学宝安、博享宝安、博游宝安”四大系列共32项文博活动,为市民呈现了一场跨越领域、深度融合的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
跨界对话:开启文化遗产创新发展新境
5月17日上午,2025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宝博分会场系列活动之“对谈: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在宝安1990二楼小剧场隆重举行。
对谈嘉宾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明军、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张毅教授、深圳大学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实验室负责人车达、宝安非遗项目植物扎染传承人陈科霖、火山引擎行业解决方案专家石恩名、深圳大学青年学生代表李永乐,围绕非遗保护路径、青春力量创新参与及新技术应用实践,展开跨界对话,探讨青年群体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活化文化遗产,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
整个对谈现场气氛高涨,交流热烈,互动频繁。这场对谈不仅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更揭示了一个核心理念:唯有让传统与当代对话、让技术为文化赋能,才能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活动现场
资源下沉:推动文化遗产资源直达基层
文物保护人人有责,文明薪火代代相传。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将陆续在宝安1990(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福永杂技博物馆、劳务工博物馆、海上彩虹号、宝安区智园小学等教育、文博、文旅、文化场馆推出。自5月16日至6月30日,活动深度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6·1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三大节点,涵盖“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微展”、学习体验中心、博乐社、宝安文化遗产数字作品暨文旅线路发布、探源工坊、戏剧寻宝、展览进校园、进景点等内容,实现全龄段、多场景的文化覆盖,打造全民可参与、可探索、可感知的文化遗产盛宴,让文化遗产在滨海宝安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
跨界共融:“伙伴计划”构建文化遗产活化新生态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根”,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前,宝安区现有各类博物馆16家、不可移动文物24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67项,均居深圳各区之首。
2025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以“科技赋能、跨界融合、青年参与”为核心策略,力求让文化遗产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全新推出“宝博伙伴计划”,与深圳大学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实验室签订战略协议,共同组建“宝安文化遗产创研中心”。在本次文化遗产月期间,双方将共同合作,创作基于宝安文化遗产的数字与文创作品,丰富宝安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
文、图|陈云强 彭艳艳 杨达志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