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的临床研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22:37 1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1-2]。近年来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1-2]。近年来,调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由于该病起病急,致死率高,故而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中之重[3]。临床上目前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发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而其中应用药物治疗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石[4]。本研究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接受诊治的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旨在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纳人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接受诊治的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5~70岁,平均(52.87±9.03)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12h,平均(6.39±0.89)h。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②精神疾病者;③脑出血、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所有患者于入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于PCI术前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注射液(英文名称:NitroglycerinInjection;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10156;规格:1mL:5mg)200μ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CI术前静点丹红注射液(荷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101210)20mg溶于10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每日1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以及术后3d血清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水平变化,两组患者均于术前以及术后3d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6mL,装于不含抗凝剂的试管内,室温下自然凝集20~30min,离心,分离血清,置于-80℃保存待测;观察两组术前以及术后3d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B型尿钠肽(BNP)水平变化,两组患者均于术前以及术后3d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装于不含抗凝剂的试管内,室温下自然凝集20~30min,离心,分离血清,置于-80℃保存待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左室功能指标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本研究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结果采取t检验以及x²检验,以P

2结果

2.1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两组术前、术后比较

两组术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

2.2血清MMP-9和BNP水平两组术前、术后比较

两组术前血清MMP-9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血清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3d血清MMP-9和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2.3两组左室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LVE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和LAD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慢性炎症造成的冠狭窄或者堵塞,从而致使长期严重缺血而造成的心血管疾病[5]。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斑块稳定性作用高于斑块的大小,并且斑块氧化应激水平以及局部的炎性反应与斑块的稳定性关系密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发生于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部分,该症状的发生会诱发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进而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受心肌梗死不同发病部位的影响,患者也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所以其临床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积极进行有效及时的临床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病程的控制及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6-8]。根据研究报道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给予药物治疗能够达到50%~80%的再通率,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9]。王俊乾等[10]学者报道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前联合给予负荷剂量以及维持剂量的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缺血时间,同时也不会增加出血风险。由此可知,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给予有效的药物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属“胸痹”、“心痛”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瘀血痹阻心脉,而其中心胸猝然大痛,属本虚标实之证,而气虚血瘀为其主要病机[11-12]。本研究采用中药丹红注射液,其组成中丹参功效主要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红花功效主要为活血痛经、散瘀止痛。药理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丹参酮和丹参酚酸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损伤,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作用;其中红花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黏度,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激活和释放血栓素,纠正外周血环中TXA2/PGI2,并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积极防治作用[13-1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存在左心室大面积心肌细胞缺血或缺氧梗死显现,这就会导致患者心室舒缩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进而诱发呼吸困难、心悸、发绀、胸痛、肺水肿、肺淤血等症状。硝酸甘油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管扩张剂,用于心肌梗死可提高患者向心脏缺血部位输送的血液量,具有促进心肌细胞功能改善,最大限度降低心肌梗死发病影响范围,实现心外膜冠状动脉分支的有效扩张,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外周阻力,缓解心脏负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积极的临床作用。本研究运用的硝酸甘油注射液相比舌下含服或口服治疗具有更加精确的剂量控制作用,且药物作用时间更长[15-18]。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过程中,炎性反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一些炎性因子具有细胞毒性,不仅直接损伤心肌,还能促进一氧化氮合成增加而对心肌产生抑制性损伤。因此减轻炎性反应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肌损伤具有重要意义[23-28]。本研究表明,两组术后3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观察组术后3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显示术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可显著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水平,从而减轻微炎症状态。观察组术后3d血清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术后3d血清MMP-9和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显示术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可显著降低血清MMP-9和BNP水平;观察组LVE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和LAD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显示术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但是,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即便对给药速度进行了有效控制,使其达到安全水平,仍然有必要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对有条件的患者,应对其实施中心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心律失常症状,避免患者发生猝死,对于发生室颤症状的患者,需要通过非同步直流电进行除颤治疗,若患者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则需要通过同步直流电复律。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的临床效果明显,故而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范芙蓉,侯艳.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早期大剂量应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3):241-244.

[2]JamilG,JamilM,AlkhazrajiH,etal.Riskfactorassess-mentofyoung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AmJCardiovascDis,2013,,3(3):170-174.

[3]张战文,陶贵周,陈晖,等.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早期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1):920-924.

[4]吴方斌,刘倩,严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

作用[J].安徽医药,2013,17(10):1776-1777.

[5]邓志华,袁勇,冯力,等.静脉溶栓及急诊PCI术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0(3):212-213.

[6]戴锋,肖桂林,潘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相关性[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8(8):716-718.

[7]YunKH,ShinIS,ShinSN,etal.Effectofpreviousstatintherapy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and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J].KoreanCircJ,2011,41(8):458-463.

[8]薛军,谢后蓉,曾亚莉,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结果及诊治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12):

1079-1081.

[9]尤威,叶飞,陈绍良,等.直接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治疗疗效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7):1209-1211.

[10]王俊乾,车京津,李连,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J].山东医药,2015,55(5):44-46.

[11]贾敏,刘军利,盖芳,等.丹红注射液合并硝酸甘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5,14(1):5-7.

[12]胡安义,刘莉.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1,30(3):319-

321.

[13]王钢.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J].2012,30(6):1426-1427.

[14]肖勇,曹登瑞.丹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0,22(7):1214-1215.

[15]张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877-878.

[16]张莹,苏敬泽,李庆祥.中医药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9(16):28-29.

[17]金菊庆.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11(2):48-49.

[18]崔英华,王林.丹红注射液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3):215-218.

[19]陈浩,赵立轩,楚若鹏,等.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0,32(9):1097-1098.

[20]HaoPP,ChenYG,WangJL,etal.Meta-analysisoftheroleofhigh-dosestatinsandministeredpriorto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inreducing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in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J].ClinExpPharmaculPhysiol,2010,37(4):496-500.

[21]赵学勤,唐刘恋.生脉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21例[J].中国药业,2014,23(4):92-

93.

[22]WimmerNJ,YehRW.Anotherviewofpersonalized:optimizingstentselectiononthebasisofpredictedbenefitin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J].TrendsCardiovascMed,2012,22(1):23-28.

[23]王磊,张敏州,张军,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及初步评价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7-10.

[24]赵学琴,唐留恋.生脉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21例[J].中国药业,2014,23(4):92-93.

[25]庞海军.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36):80-81.

来源:聚智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