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特朗普政府突然收紧对印签证政策、叫停关键技术合作时,华盛顿与新德里的“战略拥抱”正显现出令人不安的裂隙。本文作者通过采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兼南亚项目主任米兰·瓦伊什纳夫(Milan Vaishnav),通过三组尖锐追问揭示美印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为
本文共3116 字
阅读预计8 分钟
采访者|艾萨克·乔蒂纳
受访者 | 米兰·瓦伊什纳夫
编译 |龙风穆编译审核| 刘星君
本期编辑|张咪咪
本期审核 | 陈珏可
编者按
当特朗普政府突然收紧对印签证政策、叫停关键技术合作时,华盛顿与新德里的“战略拥抱”正显现出令人不安的裂隙。本文作者通过采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兼南亚项目主任米兰·瓦伊什纳夫(Milan Vaishnav),通过三组尖锐追问揭示美印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为何曾高调夸赞莫迪的特朗普转向“印度威胁论”?印度国内持续发酵的农民抗议与宗教冲突会否动摇莫迪的强人统治?而更值得玩味的是,向来活跃的印度裔美国政治团体在此轮风波中异常沉默——这究竟是政治算计下的暂时蛰伏,还是移民社群认同撕裂的前兆?南亚研究通讯特编译此文,供读者批判参考。
2019年9月22日,休斯顿体育场。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你好,莫迪! ”欢迎活动。图源:SAUL LOEB/AFP/Getty Images
在差不多六年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休斯顿德州人队橄榄球体育场举办了一场名为“你好,莫迪”(Howdy, Modi)的活动。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和刚开启第二个印度总理任期的莫迪手拉手,向约五万名观众挥手致意。这两位领导人通过领导各自国家的主导保守政党——就莫迪而言,是印度人民党——并围绕对种族或宗教少数群体的污名化以及经济能力的承诺重塑政党的途径掌权。在特朗普的“你好,莫迪”演讲中,莫迪表示:“我敢说,你们从未有过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更好的朋友。”据估计,在美国有超过五百万印度裔人口,在三次总统选举中,特朗普在该群体中的得票率稳步上升,从2016年的不到30%上升到2024年的近40%。而莫迪在美国的印度侨民中极受欢迎。
尽管特朗普重返白宫,莫迪也成功连任第三届印度总理,但两国关系却降至多年来最低谷。2025年夏天早些时候,特朗普对印度征收25%的关税;随后在8月底,他将关税加倍至50%,理由是旨在惩罚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此前,特朗普自称在5月促成印巴停火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已激怒了一些印度人——当时印巴两国爆发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军事冲突。(巴基斯坦政府表示将提名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据报道,莫迪在与特朗普的紧张通话中不愿支持这一提议。)莫迪领导的国家一度被华盛顿视为亚洲对抗中国的堡垒,如今莫迪却最近访问了天津,参加上合峰会——这场中国领导人打造的不含美国的全球新外交架构的会议。
为讨论美印关系,我近日通过电话采访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兼南亚项目主任米兰·瓦伊什纳夫(Milan Vaishnav)。在本次经过删节精简的对话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话题:特朗普为何真正转向反印?莫迪在印度的政治地位是否面临较大压力?以及印度裔美国人为何对特朗普的印度政策保持沉默?
➤艾萨克·乔蒂纳:你认为过去几个月美印关系为何脱轨?印度政府又为何认为美印关系脱轨了?
➤米兰·瓦伊什纳夫:首先,我认为这与白宫对全球秩序和地缘政治的看法有关,其次与特朗普总统本人的性格有关。先从第一点说来看。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本届政府似乎没有连贯的中国政策。你可以看到不同派系在争夺主导权,它们对中国关系的看法大相径庭。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美国政府内部,印度被推销为亚太地区对抗中国的堡垒。这一点上有两党共识。一旦将此从共识中移除,印度的战略重要性就不再显而易见。
然后是性格因素。显然,特朗普总统对印巴停火后的情况感到恼火。他认为印度方面没有给予他足够的认可。虽然巴基斯坦对他大加赞美,并提名他角逐诺贝尔奖。但印度却完全未承认美国的角色。所以,我认为我们看到的是地缘政治与个人不满的交织混合。[2025年4月,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25名游客和1名当地克什米尔人遇害事件后,印巴互相发射导弹打击对方。印度声称巴基斯坦历史上一直支持该地区的武装分裂团体,其还声称该地区也发生过多起印度政府的人权侵犯事件。]
从印度立场看,我认为他们会认同我所述的这两点。一位造访华盛顿的前印度外交官对我说,他们过去能在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开会,讨论印度在地缘政治上对抗中国的重要性。但如今,他们听到本届政府的人说:“别告诉我你们为我们在中国问题上做了什么,而是要告诉我你们为美国做了什么。”
➤艾萨克·乔蒂纳:是的,特朗普阵营口头上有反华倾向,但如果细究具体政策,似乎特朗普总统本人并不真正关心。以抖音禁令为例,他似乎只是想把该公司的美国利益卖给他的盟友,而并无更广泛的战略政策。
➤米兰·瓦伊什纳夫:看看美国对整个南亚的政策。本届美国政府重启美巴关系的重要原因是巴基斯坦拥有关键矿产和自然资源,美国不希望中国控制这些我们极为看重的资源。同时,美国似乎正与印度进入疏远期,而印度一向被视为对抗中国更为重要的国家。所以在我看来,美国的政策走向存在根本矛盾。
➤艾萨克·乔蒂纳:你相信他们关于巴基斯坦和自然资源的说法吗?美国前总统乔·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最近说:“由于巴基斯坦愿意与特朗普家族做生意,特朗普就把印美关系抛到一边。”的确,巴基斯坦已更深入涉足加密货币,尽管我们没有特朗普直接商业交易的证据。我也不想陷入过度分析特朗普的行为或策略的陷阱。
➤米兰·瓦伊什纳夫:不,我不认为自然资源是这一转向的关键驱动力。我认为巴基斯坦人在拉拢特朗普及其家族方面非常精明。我们知道特朗普对强人情有独钟,而巴基斯坦对停火的回应值得注意,对吧?他们直接向特朗普示好,大加赞美。印度长期奉行否认第三方调解在其认为的双边冲突中发挥作用的政策。
➤艾萨克·乔蒂纳:您指的是克什米尔冲突吗?
➤米兰·瓦伊什纳夫:我指的是2025年5月印巴之间最近的冲突。
➤艾萨克·乔蒂纳:是的,但据我了解,在调解克什米尔问题——即5月冲突的导火索时,印度也很少欢迎外部干预,而巴基斯坦有时会寻求干预。
➤米兰·瓦伊什纳夫:没错。寻求干预是巴基斯坦的长期目标。在这次短暂冲突后,特朗普政府表示希望在化解更广泛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地位中发挥作用。白宫人事办公室主任塞尔吉奥·戈尔(Sergio Gor),现获得驻印大使提名,以及被赋予南亚和中亚事务特使的头衔。我认为德里的许多人担心他和其他特朗普政府官员会试图调解印度视为双边争端的冲突。
➤艾萨克·乔蒂纳:莫迪如何试图应对特朗普本人?
➤米兰·瓦伊什纳夫:停火协议达成后,莫迪政府陷入被动。许多民众——尤其是印度人民党核心支持者——批评他在当时情况下选择中止冲突。巴基斯坦[初期]占据上风,击落数量不明的印度军机(可能是2架或6架,印度政府尚未公布确切数字)。但后续军事行动中,多数分析家认为印军表现出色,巴方军事设施遭受重创。随着停火到来,舆论持续施压莫迪,指责其未能乘胜追击。而印度人民党多年来鼓吹的民族主义论调更强化了这种压力,该党主张“唯有收回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印度的使命才算完成”。
要莫迪在事后承认第三方对结束冲突起了关键作用,这种想法在政治上是难以接受的。如今回想起来,我认为莫迪本可以采用更简单的说法,比如“我们感谢特朗普总统再次制止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冒险行为”之类的话。但他没有这样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国内政治立场来看,他这样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引出了六月那次特朗普与莫迪之间臭名昭著的电话通话。我们不知道具体谈话内容。据我们了解,莫迪试图传达的意思是有些事情他可以私下做,但不能公开说。而这并没有得到好的回应。现在我们面临的就是50%关税的局面。
➤艾萨克·乔蒂纳:特朗普将关税从25%提高到50%的理由是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据我理解,美国实际上原本是支持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因为尽管他们想制裁俄罗斯,但他们不希望全球油价因俄罗斯这样的大石油出口国被全面制裁而暴涨。你也是这么理解的吗?
➤米兰·瓦伊什纳夫:确实如此。俄乌冲突后,国际上愿意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国家相对较少,印度是其中之一。当然,印度与俄罗斯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俄罗斯石油当时价格优惠。莫迪政府非常担心通货膨胀对选举结果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个当时已执政近十年的现任政府而言。因此他们在进口俄罗斯石油时明确知道,只要进口价格低于七国集团设定的上限,就不会构成对国际准则或西方主导的制裁机制的违反。美国前驻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在任期间也公开这样表示过。
特朗普政府基本上是在说:“那是拜登达成的协议,我们认为这是个糟糕的协议。”但我认为你说得完全正确。我认为这并非始于俄罗斯石油问题。俄罗斯石油更像是个借口。印度之所以成为目标,是因为它缺乏足够的反制手段。
➤艾萨克·乔蒂纳:退一步说,莫迪在2014年成为总理,此前几年他因在古吉拉特邦族群暴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而被美国禁止入境。但很快,他就与时任总统奥巴马建立了相当热络的关系。这种关系延续到了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然后是拜登时期,不是吗?
➤米兰·瓦伊什纳夫:毫无疑问,目前美印关系处于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最低点,当时美国因1998年印度核试验而对其实施制裁。[印度和巴基斯坦当年都进行了核试验,且引发国际震惊和制裁。]虽然期间也有过其他波折,但除了偶尔的贸易争端或知识产权分歧外,两国关系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说实话,我认为印度人对自己在特朗普第二任政府中的地位原本非常有信心。尽管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充满波动性、不确定性和动荡,但印度实际上表现相当不错。正是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的2020年,印度感觉美国在中印边境冲突中对印提供了人力和电子信息情报等方式的非公开帮助。他们过于自信地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基本上会重复第一任期的情况,这就是他们判断失误的地方。
➤艾萨克·乔蒂纳:特朗普政府表示将把新H-1B签证(高技术工人签证)的费用提高到十万美元。这在印度引起了什么反应?
➤米兰·瓦伊什纳夫:如果你现在阅读印度媒体,会发现很多人认为这是削弱印度的协同行动的一部分。美国政府政府官员如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和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等人已经发表了一些相当敌对的声明,现在又针对高技术移民采取行动——超过70%的H-1B签证持有者是印度公民。这看起来确实像是在针对印度。印度国内有些人认为这或许是个逆转人才外流、吸引或留住人才的机会。但显然,这些人选择出国是有原因的,他们不相信印度国内有足够的就业机会,不相信印度有足够的上升通道,也认为印度的商业环境根本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所以我认为这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困境。这是全球第六大移民通道,印度目前是遥遥领先的全球侨汇第一接收国。这已经成为一个宏观经济问题,而不仅仅是关乎国家尊严和外交政策的问题。
➤艾萨克·乔蒂纳:如果关税维持在这个高水平,这对印度会造成多大的经济问题,对莫迪又会造成多大的政治问题?
➤米兰·瓦伊什纳夫:我认为这是个重大经济问题,因为印度在谈判中得到的理解是最终关税税率会在15%到20%之间,这将使他们与许多其他亚洲竞争对手处于同一水平。但50%的关税意味着整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将不再可行。印度在纺织服装、皮革和鞋类等行业起步很晚。这些都是雇佣大量低技能劳动力的蓝领工作岗位;他们刚刚在这些领域取得初步进展,而现在这些进展可能会化为乌有。一些经济学家预测,这将使GDP减少高达一个百分点。我认为实际数字可能会更高,因为关税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及这对整体投资环境发出的信号。
在政治方面,我认为这对莫迪是双重打击。他部分魅力在于他是“世界导师”,在外交政策上真正让印度崭露头角,特别是在与大国关系方面。因此这将被视为重大失败——当其他很多人都更好地理解了特朗普时,他却没能妥善处理与特朗普的关系。第二点是,莫迪真正的政治弱点主要在经济、就业和改善民众日常生活方面。回顾他执政的十一年,我们在经济方面看到了非常复杂的表现。他受益于相对分裂的反对派,但我认为印度人民党内部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莫迪违背政治引力法则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艾萨克·乔蒂纳:你说“印度人民党内部”,是指对他的威胁来自党内吗?
➤米兰·瓦伊什纳夫:反对派真正能取得进展的领域是经济。他们未能成功将腐败作为议题,也很难将外交政策作为议题。莫迪总是说,看,我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领导的是发展最快的邦,如果你们选我当总理,我基本上会将这一愿景带到全国层面。
我认为目前印度人民党内部的威胁相对较小,因为如果说党内还有其他权力中心的话,也许除了一个例外,他们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这部分是因为莫迪已经按照自己的形象重塑了该党。印度人民党强大的邦领导人第二梯队已不复存在。基本上,如今印度所有属于印度人民党的首席部长都是精心挑选的。一个潜在的例外是约吉·阿迪亚纳特(Yogi Adityanath),他确实有自己的政治地位。
➤艾萨克·乔蒂纳:这就是北方邦的那位极右翼首席部长,被视为比莫迪更右翼的人物?
➤米兰·瓦伊什纳夫:没错。他将代表来自政治右翼对莫迪的威胁,作为可能在民族主义立场上比莫迪更强硬的人物。
➤艾萨克·乔蒂纳:印度政治家沙希·塔鲁尔(Shashi Tharoor)一直批评莫迪,最近他会见了一些访问印度的美国民主党国会议员。他说这些议员没有听到任何印度裔美国选民抱怨美国对待印度的方式。就我个人而言,在与一些更保守的印度裔美国人谈论此事时,他们大多轻描淡写或淡化处理。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印度右翼媒体是否因为这是特朗普所为而有所淡化?
➤米兰·瓦伊什纳夫:令我震惊的是,民主党人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如此沉默和含糊其辞,尽管这显然是他们可以攻击特朗普的一个途径。但同样让我惊讶的是海外印度裔群体的沉默。我认为这可能有几个原因。其一是恐惧——他们担心如果发声会招致不必要的关注,可能遭到政府的报复。根据我们的数据,2024年印度裔美国人对特朗普的支持率上升了十个百分点,因此我认为有些人正在努力适应他们新的政治立场。
我不认为这是印度右翼媒体的影响。事实上,印度右翼媒体对特朗普的批评非常尖锐,民族主义情绪和对莫迪的支持极其强烈。印度人民党阵营中甚至有很多声音表示:“每家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在印度都设有园区,我们明天就可以把它们全部赶出去,这就是我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不过莫迪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他在公开表态上其实非常克制。但我不认为右翼阵营真的在传递和解信号或淡化特朗普的威胁,实际上他们很大程度上在夸大这种威胁。
印度长期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共和党执政对印度更有利。私下里,我听印度官员感叹说,我们其实没有意识到在拜登政府时期获得了多少好处。当时有杰克·沙利文这样真正相信并投入这段关系的人。现在当我们想打电话联系政府中可能支持我们的人时,却不知道该打给谁。
➤艾萨克·乔蒂纳:是的,印度人民党内很多人曾担心莫迪上台后民主党会在人权等问题上对印度施压,但由于对华议题的关切,这些担忧最终没有成为现实。
➤米兰·瓦伊什纳夫:我还要进一步指出:拜登政府实际上竭力避免将民主或人权作为其对印政策的核心,尽管左翼施加了很大压力要求这样做。甚至在美国本土发生针对印度裔美国公民的疑似暗杀事件后也是如此。[根据起诉书,该计划的策划者被指认为一名前印度情报官员,他被指控密谋杀害印度政府的批评者。]因此我认为,尽管(两党)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言辞不同,但在印度国内转型问题上,特朗普第一任期政府与拜登政府的政策并无实质区别。
作者简介:
艾萨克·乔蒂纳(Isaac Chotiner),《纽约客》特约撰稿人,担任该杂志“问与答”(Q.&A.)专栏的核心撰稿人,该专栏主要采访政治、媒体、出版、商业、科技等领域的公众人物。
米兰·瓦伊什纳夫(Milan Vaishnav),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兼南亚项目主任。
本文编译自《纽约客》2025年9月30日文章,原标题为The Stunning Reversal in U.S.-India Relations ,原文链接:https://www.newyorker.com/news/q-and-a/the-stunning-reversal-in-us-india-relations
本期编辑:张咪咪
本期审核:陈珏可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
